大家對劉皇叔攻打孫權的看法是什麼?他的這一舉動有必要嗎?

SoA

站在劉備的角度這是必要的

後人認為劉備不應該打孫權,大多是馬後炮,因為劉備輸了,所以覺得他應該聽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勸告先打曹魏。如果劉備打贏了呢,對於劉備來說他不認為自己會輸,東吳的周瑜、呂蒙都死了,沒人打得過他身經百戰的劉皇叔了。誰知道冒出個更狠的陸遜。

諸葛亮的隆中對說的好:外結好孫權,。。。,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上將關羽將荊州之軍向宛、洛了,先不討論他出兵的時機。對於東吳來說這個時候在三方勢力裡東吳已經排老三了,蜀這邊佔了荊州大部、益州、又新佔領了漢中,實力迅速上升。荊州的關羽處在東吳上游,又比較不友好,這要是等到你劉皇叔兵分兩路滅了魏,下一個沿江南下滅的就是東吳了。所以站在孫權的角度他肯定不希望這樣,他最理想的狀態是限制蜀的勢力,蜀老三,東吳老二這樣蜀才能老老實實的和東吳結盟對抗魏。所以說隆中對的策略最後的那個出兵計劃是有點一廂情願的。結果就是東吳背後捅刀子,關羽掛了,荊州丟了。

關羽死了,荊州丟了,劉備還會堅信諸葛亮的隆中對嗎?東吳是個唯利是圖的傢伙,這種政治同盟比紙還薄,正好這個時候呂蒙死了,相比較而言劉皇叔這邊人才濟濟,他是自信滿滿能打敗孫權、吞併孫權的,統一南方再和曹魏一決高下不是要比同盟可靠嗎?

想想桓溫、劉裕他們都是先滅蜀地的政權統一南方,再揮師北伐,也是一個道理,身邊有個隱患始終是不行的。

劉備這一生對外樹立的形象是仁義,自己親如兄弟的關羽被殺了,從道義上講要報仇,這是對死心塌地跟他的將領一個交待。荊州重地就這麼丟了,劉備肯定是不甘心的,一生四處漂泊,一把年紀才打下這些地盤,當然要奪回來,不但要奪回來還要趁機滅了東吳,這才解恨。劉皇叔連曹操都不怕,能搶下漢中,手下現在是精兵強將,自然是有信心拿下孫權的,孫權當時心也很虛,趕緊請和。

劉皇叔打孫權沒什麼問題,怪只怪劉備技不如人,遇到了軍事才能比他強個幾倍的陸遜。當時是有機會的,曹魏沒有幫東吳而是一旁觀看,要是劉備當時真打贏滅了東吳說不定南北朝先出現了,就沒西晉、五胡亂華這些悲劇的歷史了。


在野猛將

有必要!

1,犯我者,奪我地者,必伐之,這是樹立正統正義的威望。

2,你殺了我的人,我報仇,必伐之,這是拉攏手下的一種策略。

3,以此為藉口出師有名吞併東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