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拍出下圖那樣的光影效果的照片?

想飛得有翅膀

接下給大家說怎麼拍的:

一、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進行長曝光拍攝,曝光時間至少都在1秒以上,靠手持相機拍攝是不可能的,只要相機略微出現抖動畫面就會模糊。所以三腳架、快門線基本上是必須的,沒三腳架是拍不出來的。

二、ND鏡

ND濾鏡的主要作用是減少進光量、降低拍攝時的快門速度。用長曝光拍攝流水、流動的雲彩等題材ND濾鏡的使用率是比較高的。

在黎明時拍攝快速移動的雲使用6檔減光ND濾鏡,曝光時間1分鐘

三、關注你的曝光設置

在進行長曝光拍攝時,很多人都會降低感光度和使用小光圈拍攝,以此來延長曝光時間。但是一直靠降低感光度和使用小光圈來延長曝光時間會帶來一些問題,我這裡告訴大家我是怎麼做的。

首先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然後開始調整相機的參數。我一般的做法先把感光度設置為200,把光圈調整在F8到F14之間,然後開始試拍。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加上ND濾鏡在進行試拍。每試拍一張我就觀察直方圖,當覺得可以了,我將用它作為基礎曝光來計算我使用的ND濾鏡所需的快門速度。

光圈: F22 快門: 120.0 ISO: 50 曝光補償: 0 EV

四、對焦的技巧

當你使用濾鏡或者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拍攝,自動對焦基本上是沒用的,我這裡分開說怎麼應對。如果你使用了濾鏡導致對不上焦,你先自動對焦,對好之後再把對焦模式調整為手動對焦,然後再把濾鏡按上去就行。如果是因為光線暗對不上焦,建議尋找畫面的亮點進行對焦(但距離必須相同),然後使用自動對焦鎖定按鈕(AF-L)來鎖定對焦,最後重新構圖拍就行。

光圈: F11 快門: 58.0 ISO: 100 曝光補償: -1 EV

五、後期

對於長曝光照片來說後期是必不可少的,我講講我自己是怎麼對長曝光照片進行後期的吧。首先是進行色彩較正,因為使用了濾鏡拍攝,可能會出現色偏,所以在後期時會進行色彩較正。

其次長曝光拍攝可能會導致畫面有噪點,光靠開啟相機的降噪功能沒什麼用,其次是太浪費時間,還不如後期降噪。現在的後期軟件PS、Lightroom等等都可以做到後期降噪。

光圈: f/22 快門:20s ISO:100

六、風很大時,提高快門速度

如果你在拍攝時風很大,那麼你就要提高快門速度來拍攝。因為風太大會造成相機抖動,從而導致畫面模糊。風大時三腳架也沒什麼用。舉個例子:在沒有風的時候,你的快門速度是2S,起風了那麼你就要把快門速度提高到1/15s或者1/60s。

總結:使用慢門拍攝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對新手來說。但是當你弄懂了感覺也就那麼會事,大家沒事可以去房頂或者天台試著拍一下,多拍幾次就能拍出來了。


攝影初級班

怎麼樣拍出下圖那樣的光影效果的照片?

這圖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慢門效果,從天空雲彩的拉絲和水面的效果都能看出來。

想要拍出來這樣的效果很簡單,你要先找好機位,上腳架,加ND減光鏡,可以先試拍幾張測好光,確定好適當的曝光組合參數,最好用快門線,然後按快門,拍吧!

如果沒有ND減光鏡也有辦法,就是先拍出多張照片,後期用PS堆棧的辦法來實現這種慢門效果,實際上我個人覺得PS後期堆棧做法雖然比前期一次性的拍出來要費事,但成像的質量要好於一次性的慢門拍攝效果,因為單反相機長曝會讓成片畫質降低,噪點增多。

具體PS後期堆棧的操作位置:

界面如圖:

然後瀏覽打開要堆棧的圖片就可以了。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對於這類流雲、水面如同鏡面的效果,是需要相機進行長時間曝光來完成的。

鏡面的水面效果通過簡單的長曝光就可以實現,但是雲層的流雲效果就需要利用到後期的堆棧功能來實現。

這裡還是放一個具體例子吧,去年拍的一個照片,因為天黑了所以曝光時間比較短,而且雲層的運動方向在畫面上堆棧的效果也不是太滿意:還是講講我這張不成功的照片是怎麼製作的,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和方法。


前期拍攝數十張照片

在拍攝的時候,如果要想營造流雲的效果,那麼就要長時間的拍攝。

和拍攝星軌差不多,拍幾十張的照片來堆棧。在前期呢,我們設置好參數,利用快門線拍攝下來數十張的照片,每一張照片的間隔1s比較合適。

然後在電腦上我是利用Bridge進行的照片管理,在Bridge中選中要進行堆棧的照片:

然後在菜單欄中選擇工具——Photoshop——將文件載入Photoshop圖層。

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這取決於電腦的速度了。

這裡插一句,如果你的電腦比較慢的話,可以分組進行堆棧。

我在寫回答前進行處理的時候就發現Photoshop載入70張RAW格式照片進行堆棧的時候就提示我磁盤不足了,儘管我把暫存盤都開滿了。

所以可以分組,比如先堆棧10張,然後再把堆棧後的幾張照片進行堆棧:

我就是分成了5組來堆棧,然後最後再全部一起處理,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速度。


堆棧

這時候照片都載入到圖層中後,將所有的圖層都選中:

右鍵點擊選擇“轉換為智能對象”:

然後進入菜單欄的圖層——智能對象——堆棧模式——選用“中間值”:

如果之前沒有轉換為智能對象那一步,那麼這裡的堆棧模式就會顯示為灰色。

接下來就等PS處理就搞定了。

這裡再插一句,之前我選用“最大值”進行堆棧的時候,效果並不好:

這個模式下畫面的色彩和雲彩的分層很嚴重,所以後面選用了“中間值”效果要好很多。


小結

再拍攝這類照片的時候,建議長時間的拍攝,最好半個小時以上。

但還是要看雲層流動的速度,如果速度慢的話那麼時間就要更長。


玩圖

怎麼樣拍出那樣的光影效果的照片?


利用較長的快門速度可以拍攝這樣的照片。看一下下圖,當快門速度變慢後,運動物體就會產生虛化。

所以拍攝這類照片,降低快門速度到幾十分之一秒或者幾秒是最常見的,主要看運動物體的速度,如果是水流瀑布,那麼二三十分之一秒就能拍出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是雲彩,那麼就要適當的延長曝光,當然快門慢了,光圈也要小一些,綜合調整,既能達到效果,又保證曝光的正常。

如果光線確實不錯,無法降低快門速度,經常會讓照片過曝。那就使用減光鏡,人為的降低光線的射入,讓快門速度有機會降低。

拍攝時還要注意穩定相機,也就是可以考慮把相機放置在一個平臺上拍攝,如果能帶三腳架最好了,畢竟非常的方便和靈活,調整角度也很方便。


遊夢人Dream

題主發的這張圖片就是霧化效果,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只要使用長曝光功能,就可以拍出來這種照片。

拍攝這種天空中雲彩的流動效果,就和拍攝霧化水流效果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要明白,想要拍出這種照片,就必須讓快門的時間足夠長,但是在拍攝天空時,因為光線非常的強,所以即便將光圈開到最小也很難保證足夠長的曝光時間。

所以在拍攝這種雲彩的時候,儘量要選擇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候,這時候天空的亮度是最低的,然後我們要藉助一個濾鏡,才可以進一步的實現這個效果,就是我們攝影常用的減光鏡。

這種僅光鏡的原理就是給鏡頭戴上一個墨鏡來進一步降低進光量,延長曝光時間,在拍攝的時候,我們要將光圈儘可能的開大,例如f16至f22,然後將ISO調節到最低,這樣可以確保使用最長的曝光時間,然後將減光鏡安裝在鏡頭上(如果是有不同檔位的減光鏡,那麼儘量將它開到十檔中的7-8檔左右,因為如果檔位開得過高,質量不好的減光鏡圖像中會出現暗角)首先將快門設置到五秒試拍一張查看效果,如果過曝則減少曝光時間,如果欠曝則增加曝光時間,這樣一張天空中流動的雲彩的照片就拍出來了。怎麼樣是不是非常的簡單呢?你也可以試一試。


光學法則

常規的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拍出這種效果。第二種是後期處理成這種效果。

先講第一種,流動的雲拍成絲綢狀,需要三腳架和減光鏡。相機架好,鏡頭裝上減光鏡,設置好慢速快門,這個根據雲流動的速度和減光鏡的減光級別定。三腳架加減光鏡是可以直接拍出這種效果。

第二種就是拍很多張,後期堆棧處理。

當然,拍一張也可以,後期把天空選出來,做模糊處理。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七色泥

這樣的片子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一是慢門,有大風的情況下,在黃昏時分利用低速慢門進行拍攝,可以直接出片;二是堆棧,在黃昏小風情況下多拍幾張直接PS堆棧;三是光線明亮情況下,上ND濾鏡,慢門。或多拍些PS堆棧。四是利用超廣角的特性;五是後期,利用神一般的PS去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