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的檔期是如何確定的?

諾壓壓壓壓壓最有愛的說丶

電影的檔期是上有人為決定因素,也有一些客觀決定因素,一般首先需要向電影總局申請報批。國內的電影在向電影局申請報批後可以更改檔期,國外的電影一般是以電影局批准為準。有個好檔期,對電影的影響較大。

國產片的檔期在自主度上更為明顯,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調整,檔期確定之後,會以新聞通稿的方式來進行發佈,並且通知院線和院線達成合作,將宣傳海報等給到影院。

事實上,電影院在拍攝之前就需要向廣電總局申請劇本審核,完成審核之後進行電影前期和後期製作,然後將製作好的電影再拿到廣電總局送審,過審之後就可以拿到龍標,此時就可以向外公佈檔期。 如果非要在某個時間上映,院線並不會拒絕的,電影本身受到口碑及其質量決定,電影排映時間也由市場來決定,除了發行方和出品方的檔期確定之外,在國內電影圈還有不成文的規定。

確定正式上映時期之前會有一些點映,通過這種點映來對影片的情況進行了解,進而來確定排片。 電影的排映時間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果電影的反應比較好,則可能會繼續延長,譬如戰狼、紅海行動等都屬於延長排映時間較長的電影,從這一角度上來說,電影的上映時間受到市場的決定、影片本身質量的決定。

影院在電影排期上的權力並不大,電影院作為一個商業機構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掙錢,如果一個電影質量比較好、反應比較好、上座率比較好,這樣的一部電影肯定會被排更多的場次,同時上映的時間也更長。


沈慕白

影響一部電影上映的檔期有很多,首先暑期檔和春節檔是一部電影上映的黃金時間,但是大部分小成本的片子並不敢在這個時間上映,因為大片橫行,廝殺過於激烈,小成本的片子根本拿不到拍片,

五一十一等節日也是大片上映的熱門選擇,但是往往很多片子拿的排片很低。

情人節的時候是愛情片扎堆上映的關鍵時期,情人節大部分時間和春節檔期太接近,稍不留神也會被大片的餘熱碾壓。

如果是大製作,水準高的片子會搶在是五一和十一,春節檔,這是大片廝殺的時刻,爆款大部分都在這幾個時間段出來。

好萊塢巨片與巨片很少會相撞,因為他們的發行很離開,會避開大片廝殺,這樣才能贏得更高的票房。

國產的小成本電影,大部分都會不溫不火,因為質量大部分不精,而且拿不到排片,一旦檔期確定再更改相當於宣發的費用白做了,所以投資人會很慎重,一招不慎賠的可能褲衩子都穿不起了


電影擦邊球

電影的上映日期對票房有很重要的影響。

以票房成功為例,任何一部電影的收入都是在發行的第一週獲得的近40%的票房收入。對總票房收入的預測基於上映日期、製作時間。成本,廣告成本,經銷商,類型(動作,喜劇,戲劇,兒童),年齡評價,時間長度,奧斯卡獲獎的圖片。然而,重點要關注的是上映日期。上映日期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紀念日、國家法定節日、週末、假期等等。去年《芳華》的發行時間對馮導,乃至整個影視界都是一個警醒,我覺得都是需要參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