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拉小姐:想要的太多,所以我必須走出去

蕾拉小姐:想要的太多,所以我必須走出去

前一段時間,我們問過讀者一個問題:如果不考慮時間、金錢,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近500條的留言裡,90%說:想環遊世界。

有一個人,她去過50個國家,踏過撒哈拉,潛入印度洋,走遍美國的公園,也有過里約大冒險,她,活出了“環遊世界”的自在感。同時,她也備受爭議,擁有444萬微博粉絲,有一段時間,她幾乎每天出現在微博熱搜上。

她就是蕾拉小姐。她說:

我的人生體驗不夠,還有太多想要的東西,如果現在不去做,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去嘗試了。

靠旅行為生的人,到底是什麼模樣?她一如表現出來的自在嗎?如果沒有錢、沒有時間,她還會是這個自在的蕾拉嗎?

01

“這就是我的旅行”

採訪蕾拉的時候,她正準備去加拿大進行拍攝,臨近出發,也許是經常出發經常到達,她沒有趕飛機的匆忙。

現在,旅行已經成了她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平均每個月只有一週時間在上海。

誰會不羨慕蕾拉這種以旅行為職業的生活?

“我第一次一個人出門旅行,就被搶了,一群個子還沒我高的小孩兒拿槍指著我,說著 'money''money'。”

那是2015年的春節,朋友們上班上學,因為找不到人一起出行,蕾拉一個人飛到了南美,踏上自己計劃的巴西—阿根廷—南極之旅。可是,她剛到巴西就被搶了,除了裝在兜裡的手機,揹包裡的護照、簽證、錢包,無一倖免。

國內正在過春節,而巴西當地在過狂歡節,每個人都很快樂,只有她一個人坐在大使館門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接下來的阿根廷和南極計劃全部泡湯,已經訂好的酒店、船票,林林總總,全部作廢。一個月的旅行配額,光補護照、簽證,就花了半個月,“哪兒都去不了,就在巴西玩兒唄”。

現在,蕾拉以旅行為職業,已經擁有了自己成熟的旅行商業運作模式,但也不是每次都能痛痛快快地玩,很多時候她出去旅行,是為了獲取商業回報。

“這是我的職業。”她說。

因為她在這個行業,所以她所傳達的旅行理念,都是輕盈美好的,她要讓旅行成為人人嚮往的生活方式,但是背後,多的是我們看不到的疲憊和辛酸。

去年,蕾拉登上了珠峰。她跟著Discovery團隊進藏拍攝紀錄片,那是她第一次去西藏。片子拍出來,意料之中的美,但野外拍攝的痛苦,把她折磨得不輕。

從早拍到晚,一直在趕路,可能晚上就睡在茶館的凳子上、廟裡,當時她正感冒加腸胃炎,進藏第三天就出發去珠峰。為了拍出來的畫面好看,熱情的當地人遞過來一碗又一碗青稞酒,都被她喝了下去,高反得一塌糊塗。

整晚輾轉反側,第二早6點接著去拍珠峰,她灌了兩瓶氧氣,醒醒神,接著去聊天,去採訪。

這是蕾拉旅行的另一面。

“我不會把這些苦水倒給別人,我會說我遇到了這麼美的風景,這麼好的人,拍出了這麼好看的片子。”

我們看蕾拉的生活,是一種自由肆意的狀態,衣食無虞,四處旅行。

其實,這是她的工作,她能用這份光鮮的工作滿足自己旅行和生活的期待,可能,這就是她的幸運。同時,她也一樣要接受工作帶來的苦與累。

02

“以前的我很封閉,我知道我必須走出去”

蕾拉曾經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那是在2014年,她正經歷過一場人生巨大的轉折——離婚。她一個人來到了紐約,逃開那些暫時還不能面對的現實。

在這之前,她知道自己的狀態已經不對了,而且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她覺得正處在一個舒適區裡,舒適得一眼能看到頭,卻從來沒有自己規劃過未來的走向,只是覺得在被牽著走,但這世界那麼大,還有很多很多從未踏足的領域。

後來,她終於決定要做出一些改變,“人生需要一個改變,具體怎麼變,我還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必須要走出去”。所以當這段婚姻結束,她立刻去了美國。

在一段時間裡,她生活得很封閉,很被動,直到後來,她通過旅行,把渺小的自己放到了這個闊大的世界裡,於是有了現在的蕾拉。

生活,要麼是等著別人為你做選擇,要麼是自己主動做選擇,無論怎麼選,生活都只能是你自己的。

“我的人生體驗還遠遠不夠,還有太多想要的東西,如果現在不去做,可能就沒有機會去嘗試了。”

旅行,就是從一個你,跳到另一個你,然後突然發現一個新的你。

新鮮感,是旅行最直接的體驗。當你在一座城市生活得足夠久,認識了足夠多的朋友,你甚至知道下一個轉角會看見什麼商店、遇見什麼人。

這些一成不變,會成為阻擋你生命活力的存在,也就是這些一成不變,漸漸磨去你的內在力量,困住你但又讓你失去掙脫的勇氣。

越封閉,越安全;越敞開,越冒險。你,會選擇安全還是冒險?

蕾拉喜歡徒步,喜歡一個人開車,十幾個小時都不會累,她屬於那種“一個人都可以跟自己相處得很好”的人,所以,過一段時間,她就想回到一個人的狀態。

旅行中,她有很多一個人的孤獨時刻,這些孤獨不是回到人群或者做別的事情就能改變的,“就扛過去唄”。

有一次,她在美國自駕遊,從一個荒蕪的公園到另一個荒蕪的公園,那天從荒漠開到城市裡,廣播正在播放母親節的促銷廣告。

那一刻,她很想家。因為時差,又怕家人擔心,她決定找一家當地的中餐館,找回在中國的感覺。

後來,她在一家冷冷清清的中餐館,吃了一碗馬馬虎虎的蘭州牛肉麵——很難吃。

這就是一個人必須要自己面對的孤獨,旅行中,你不管看過了多少山河大海、人山人海,最終,你所有的經歷,都會變成跟個人的對話。

03

“我很幸運”

為什麼蕾拉能成為蕾拉,如果她沒有現在的知名度、經濟能力,她還是現在的蕾拉嗎?

關於這一點,蕾拉坦誠自己的幸運。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能這麼自由地四處旅行,支配自己的時間,生活也能依託旅行很順利地運作起來,一邊旅行,一邊有收入。因為我的被關注,所以我能把自己的想象落地成事業。”

關於讓自己的知名度猛增的離婚事件,她一度很避諱,那時,網絡上充斥著對她的解讀和揣測,大眾用自己的眼光,審視、評判著她的個人生活。流量最大的那段時間,她甚至不想跟人對話。

她被外界冠上了一個標籤——陳赫的前妻,所以她會刻意強調自己旅行KOL的身份,而不是誰的前妻。

現在,她直面這件事對她的正面影響,這個知名度,是她的一部分運氣。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旅行KOL,也並不是每個旅行者都能成功,外界的附加分,是她能過得相對輕鬆的原因之一。

即使早已經習慣了旅行的奔波,經歷了各種冒險和故事,蕾拉認為自己現在還不夠獨立,因為還不夠“堅決、決絕,做事情有很多顧慮和牽制”,不能從心。

而根本的原因,是她一直有的惰性,她會告訴自己:不用硬碰,你也可以過得很好,就輕鬆點算了。於是,就一次又一次地放過了自己。

她認為真正的獨立女性應該是:當你想做到一件事,就能付出一百分的努力去達到,果斷而堅決。她說到了她的師傅。

蕾拉過一段時間就會去禪修,而帶她的師傅,就是她心中的獨立女性。師傅原本是企業的高管,2009年開始帶髮修行,直到2014年正式出家,她放棄了原本優渥的家庭和職業,毅然決然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在她看來,這就是獨立。

經濟獨立,現在很多人都可以達到,出門旅行,也沒有那麼難實現,我們羨慕的,不過是蕾拉把旅行做成了職業,遠離了辦公室的無聊,擁抱了異世界的美好。

她也有工作的煩惱,她所獲得的現在,也曾經歷過荊棘和陰霾。不管你現在在做什麼,你要問自己的是:

你有沒有把自己封閉起來?

你敢不敢去冒險?

你敢不敢為了更好的生活放棄已有的生活?

你,敢不敢從心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