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上海真的接納過2萬猶太人難民嗎?

謎教主

這是在以色列家喻戶曉的一段歷史。很多當年在上海流亡的猶太人,還專程回到上海尋找那時的記憶。這也是中華民族和猶太民族在近代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情誼。

可能很多中國人還不熟悉吧,那木叔就來講講這段歷史。

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維也納的猶太人為避免被納粹屠殺,向所有外國使館求救。時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違抗上級命令,為數千猶太人頒發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逃過納粹魔爪。何鳳山因此被以色列政府稱為“國際義人”,名字鐫刻在耶路撒冷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牆”上被永世銘記。到以色列旅遊的朋友如果參觀大屠殺紀念館,會在牆上找到何鳳山先生的名字。

(圖為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對何鳳山的紀念展板)

為什麼何鳳山會被猶太人感恩?為什麼當時可以去上海?這是因為何鳳山出於人道主義精神,而非政治需要作出的充滿人性的自然舉動,拯救了數萬猶太人。換句話說,並非民國政府要求他這麼做的,而是他發自內心地認為必須要這麼做,不然就於心不忍。據說民國一些官員知道後還曾經勸說他不要這麼做,而何鳳山先生不為所動。

上海當年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無論是當時的民國政府還是侵華的日本人都沒能有絕對的控制權,特別是還有英美法等租借地存在,因而這裡並不需要太嚴格的入境審查。何鳳山發給猶太人簽證後,他們就可以有一個出國的憑證與歸宿,不然這些人根本沒借口和機會離開歐洲,下場很可能就是被納粹屠殺。

2016年中美合拍片《童謠》在上海首映,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張靚穎唱了主題曲,很好聽,木叔建議大家找出來聽聽。這首歌被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收藏。 因為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二戰期間上海拯救猶太人的歷史,歌曲的MV拍攝的也是上海小女孩和猶太小女孩從小相識,變老之後再度相遇的感人故事。

(圖為講述猶太人在上海故事的電影《童謠》海報)

很多官員與逃難到上海的高層還有過接觸。比如2016年內塔尼亞胡在歡迎中方訪問以色列時,拿出了一張80多年前的照片,是她父親劉瑞龍和猶太人醫生羅森菲德在其中。他有個中文名字叫羅生特。他就是二戰中逃到上海,後成為紅軍戰地醫生,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貢獻。今年清明節,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專門祭掃了羅生特之墓。

另外,上海當年接納了多少猶太人,這個具體數字各方還有疑問。大部分認為在2-3萬之間,當然這些並不都是何鳳山先生髮的簽證,有一些人是考慮到上海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而輾轉來這裡避難的。


木春山

你問我我問誰啊?

以下是我搜的你可以看看,哈哈。

上海收留猶太人了嗎?中國真的願意讓外國難民湧入中國嗎?那時已經是淞滬抗戰之後,上海已經被日本佔領,根本已經不在中國的控制範圍之內。日本還一度想把猶太人遷移到中國在中國建一個猶太國。日本當時是還在迷信猶太人的實力,日俄戰爭時日本曾經得到猶太商人的貸款。日本人當時是想利用猶太人,當然日本人是不會把猶太人放到日本本土去的,但是上海已經是淪陷區,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才放到了上海


颯颯子吹機械

確實有2萬猶太人難民曾來到上海,他們是拿了由中國駐維也納外交官何風山簽了2300份簽證和日本駐立陶宛外交官杉原千畝簽了6000份簽證到來的,問題是這些猶太人都去了上海虹口日本人的地盤,誰能說清這緣由,為什麼不到中國人的地區去?


太陽125933863

民國時期上海接納2萬猶太人難民跟現在以色列與我國的關係毫無關係,戰爭期間被佔領的國家都會出現難民,站在國際人道主義立場上接納難民是正義的,難民是戰爭的受害者,是最底層的勞苦大眾。作為難民的勞苦大眾與上層統治者資產階級的反動本質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