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人不會嫉妒你的優秀,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

世界上有兩種人不會嫉妒你的優秀,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

教師從事的是心靈對心靈的工作,需要一顆仁愛之心。好的教師,必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而人師則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育人和教書,育人是第一位的。

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人家的孩子,這就是教師的仁愛之心。韓非子《解老》寫道:“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 意思是說:仁,是說其從心底裡欣然地去愛別人;他喜歡別人有福,且不喜歡別人有禍;這是從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報的情感。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不會嫉妒別人的優秀。一個是父母,他們不會嫉妒自己兒女的優秀。一個是教師,他們不會嫉妒自己學生的優秀。教師,往往把自己學生的優秀,視作自己的榮耀。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人生的三樂之一。

世界上有兩種人不會嫉妒你的優秀,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

仁愛,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的核心。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處處為別人著想”。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這樣起碼的情感底線。或者說,這也是起碼的職業底線。

陶行知在校園裡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的男同學,立即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王友早早地來到校長室準備挨訓。這時,陶行知走過來了。他一看到王友,掏出一塊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而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愕地接過糖,目不轉睛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的時候,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 王友更驚愕了,他不知道校長到底想幹什麼。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王友的手裡說:“我已經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證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王友聽了非常感動,他失聲叫了起來:“校長,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王友,說:“你能正確地認識錯誤,這塊糖果值得獎勵給你。現在我已經沒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世界上有兩種人不會嫉妒你的優秀,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

校園的花房裡開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許多人前去觀看。一天,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裡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在花房裡摘下那朵玫瑰花。他很想知道小女孩為什麼摘花,於是,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你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校園裡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可她有點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奶奶看,看過後,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於是,他牽著小女孩,從花房裡摘了兩朵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勵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世界上有兩種人不會嫉妒你的優秀,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

兩個例子,都是典型意義上的教師的“仁愛之心”。如果我們教師沒有這種仁愛和細膩,而是簡單粗暴,相信第一個打同學的男孩,會被很多我們的不問青紅皂白的老師嚴厲批評,而第二個小女孩呢,必然也是被簡單化為破壞校園花草公物,立場先行,先戴上一個壞孩子的標籤,恰恰扼殺了孩子內心中的勇敢、正義、感恩、孝順、誠實等美好品質的開花結果。

孩子們是一個一個完整的“人”。渴望被尊重和愛,是人人之渴求。仁愛的核心就是尊人、愛人。教師的職責就是:尊重孩子們這些人、關愛這些人、發展這些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仁愛之心,是教師職業的內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