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說起“馬背上的民族”自然要將目光投向有著光輝歷史的蒙古馬。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而以馬為主題的讚美詩、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間傳說、民歌、音樂、美術、雕塑更是數之不盡。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磐石一樣的力量

蒙古高原上的精靈

曠野上閃爍著飄逸的身影

馳騁中觸摸著蔚藍的天空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蒙古馬何以為草原“悍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與被廣為讚揚稱頌的“大宛馬”、“汗血寶馬”相比,是名副其實的矮個子,論奔跑速度,更是無法與西洋的高頭大馬相提並論。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然而,蒙古馬即便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也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身材矮小但耐力極強,不畏嚴寒

原產於蒙古高原苦寒之地的蒙古馬,不僅極其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而且耐力極佳,十分適合長途遷徙。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蒙古馬原產蒙古高原,處於半野生生存狀態,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狐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40℃的嚴寒。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物美價廉”成本低

蒙古馬對草料要求低,對生活環境要求低,工作能力可保持長達十八年,繁殖力強,單匹母馬可產奶300~400千克,淨肉率為46%,它們不僅是蒙古騎兵軍團的坐騎,必要時更可充當行軍的軍糧。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蒙古馬何以馱起一個偉大的帝國

眾所周知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正是在蒙古騎兵的幫助下,元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帝國,成吉思汗也成為了繼匈奴王阿提拉後又一令歐洲人聞風喪膽的“上帝之鞭”。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而在這一切的豐功偉績背後,最不可磨滅的就是幫助蒙古騎兵立下赫赫戰功的蒙古戰馬。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別看它其貌不揚,矮小敦實,在歐洲的高頭大馬面前像個唯唯諾諾的小弟,但它卻是古代世界最優秀的軍馬之一,是蒙古軍團的制勝殺器。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從小生於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吃苦耐勞,有時候就靠喝馬奶充飢。蒙古大軍沒有輜重的困擾,所以能夠展開驚人的大範圍不停歇的機動。這也形成了蒙古大軍“兵馬先動,糧草後行”,完全迥異於漢人軍隊的戰略特點。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蒙古馬能與主人“心意相通”,上了戰場會時刻與主人保持默契的配合,心理素質極強,遠勝於歐洲戰馬。

蒙古馬骨骼結實,肌肉充實,不善跳躍。雖然蒙古馬抗病能力極強,但隨著春季氣溫的回暖,寄生蟲開始大量繁殖,愛馬的蒙古人也會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給馬兒打藥驅蟲。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為何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剽悍的蒙古馬可不比溫順的綿羊,要想讓它乖乖聽話就得學會馴馬。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於是,套馬的漢子才顯得格外威武雄壯。一把套馬杆在手,牧民要和自己的坐騎巧妙配合,一根柔韌的套馬杆配合高超的技術,才能將強健的馬匹套住。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撂倒一匹“悍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樣是力量與技巧的激烈對抗。

行走內蒙草原,遇見天驕“悍馬”

春天來了,陰山下的河谷地開始萌動起了鮮嫩的綠意。不要辜負了好時光,走出去吧!旖旎風光正等著你,蒼茫陰山、壯美戈壁、茫茫大漠、雞鹿塞、阿貴廟、神泉、敖包……還有美麗的蒙古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