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讓對蝦逃離得病厄運

在病害暴發流行期間該怎樣管理自己的蝦塘:

A建立蓄水池

在養蝦期間,我們要隨時注意不同地方的發病情況,像廣西、湛江、海南等地方的病害流行情況,特別是在自己塘的周邊情況,一旦發現了有病害,就馬上建立蓄水池,以20PPM的漂白粉消毒後開氧機24小時,最後靜放5天后備用,蓄水池的口數要根據自己養殖塘所需的補水量而定。備用好消毒過的海水是有效的防治病害措施之一。如果沒有專用的蓄水池,這時我們要想辦法讓出養殖塘做為臨時的蓄水池。

四招讓對蝦逃離得病厄運

B淡水

淡水對養殖過過程中的病害防治有著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對低位池的作用更為明顯。在本人走訪的廣西、湛江、海南市場的過程中,有淡水資源豐富或者打淡水井的養殖區,其成功率都明顯的提高,即使是在病毒暴發流行期也有50%的成功率。為什麼淡水有這樣的功能呢?

原因是:

(1)海水中的病毒粒子、細菌在淡水環境中會受到抑制殺害作用。因此可以降低了海水中病毒由潛伏感染轉為急性感染的機會;

(2)補充淡水可以切斷了海水中病毒的傳播途徑,有效的阻止了水平感染;

(3)促進對蝦脫殼,加快對蝦的生長;

(4)調節水溫。

淡水補充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在鹽度為17以上以每天可降0.5%左右,鹽度為17以下時每天只能降低0.2%~0.3%,越往後越慢而且不必每天都固定降淡,要根據蝦的活動及水質、氣候來決定,要靈活使用。

如果水中的鹽度低於1時開始出現食量下降,不脫殼,容易得病等情況。因此要及時調整鹽度,最好在5左右。上市前最好要加海水,因為鹽度越大蝦的外殼越硬,肉質越結實、鮮美可口,可以賣到好價錢。加海水的遞度為3%~4%,加到10%時就可以上市。

雖然淡水在養殖過程對病害的防治意義重大,但在本人走過的廣西、湛江、海南市場中,很少人通過打淡水井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打了淡水井,但是打行並不是很深,只打了10多米,這樣的淡水很多時候都含有鐵鏽、NH3-N、亞硝酸鹽、鹹度(2~4格不等)等,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本人建議打上100米左右的井,雖然成本較高,但從長遠的目光來看更合算,成功率更高。

一般情況下,在生產養殖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做到病害預防的效果,往往要採取幾種措施同時進行,而不是單靠一方面就能體現出效果。如通常情況是以換水、水質處理、內服三管齊下。

C隔離

一個大的養殖場由一個塘的病毒病暴發演變到多塘暴發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或是由於用藥不慎而引起蝦大量死亡的例子也不少,或是標出前後處理不當造成經濟損失等等,這些因人為操作不規範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似乎每天都在發生。這最終歸納到我們平時對管理的意識缺乏,對藥物的作用機理較陌生。

一般來說,在病害暴發流行期間,我們對內部的管理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以下是管理的一些措施:

(1)專管池塘人員暫時不能休假或事假,未經批准或安排,不能隨便到別的池工作或隨意走動,只能專心負責該池內工作。

(2)所有工具只能專池專用,絕不能參亂。

(3)打撈泡沫雜物要注意風向,儘可能不要讓泡沫飛向別的塘。

(4)上泡沫船投料投藥要脫鞋。

(5)不允許在水溝面上行走。

(7)病毒池處理完後,應及時進水並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消毒蝦池、氧機和池邊周圍及其專用工具。池底要浸泡三天才能排幹,收回氧機和洗池,氧機要另放一處清理。

(8)對於負責已感染病毒蝦的員工,在該池工作完成後隔七天才能參與其他蝦池池內工作。

(9)杜絕人為外來病原。外來拉網、拋網、水褲等運作工具進場,要進行嚴格消毒半小時,然後才能使用。

以上的操作對於病毒隔離即防止病毒的水平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只要管理者嚴格執行。同時,在病毒病暴發期間,我們儘可能少標出,許多蝦場為了追趕季節,於是採取了標出的形式,但是標出後的蝦比標出前的蝦病害抵抗能力要更低一些,即使是在好的水環境中,病毒往往先襲擊標出去的蝦,而且標出後會有一定量的損失,並加大了人為的水平感染。

D用藥

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會經常使用到藥物,但藥物並不是萬能的,一般情況下,要想更好地做到病害的預防,往往要採取幾種措施同時進行,而不是單靠一方面就能體現出效果,通常情況是以換水、水質處理、內服三管齊下。這是已經在生產實踐中摸出來的有效方法,希望大家以後能夠有所體會。

藥物防治是養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是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藥五花八門,有通過GMP、ISO認證的,也有偷稅漏稅造假的,所以,做為消費者的我們,一定要認清藥物的品種及質量,同時要注意用藥後的效果,在使用過程中要謹慎小心,不可因為馬虎而釀成大錯。在這裡,本人主要根據目前比較普遍使用的藥物品種,做一個系統的介紹。

水產藥物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1) 抗病毒藥: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免疫製劑、病毒靈(鹽酸嗎啉胍)、中草藥等。

(2) 抗菌藥:包括抗生素、磺胺類、呋喃類、抗菌中草藥。

(3) 殺藻類藥和除草劑:如硫酸銅等。

(4) 消毒劑:醛類、氧化劑、鹵素類等。

(5) 殺寄生蟲藥和驅蟲藥:如硫酸銅、硫酸亞鐵、敵百蟲等。

(6) 環境改良劑:如生石灰、沸石粉、白雲石粉等。

(7) 營養製劑:如維生素、鈣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