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爺爺奶奶堅持給孫子按家譜取名“楊XX”……兒子兒媳哭笑不得

全文1829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名字不僅是區別人與人的標誌,還代表著家族的輩分次序。每個家族都有宗譜,在宗譜中,每一代人都有代表自己這一輩人的字。長輩們在給孩子起名時,要嚴格按照宗譜中《字輩譜》所規定的“字序”為孩子樹名,這一傳統至少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因為《字輩譜》起名存在“侷限性”,現如今,許多年輕的父母給孩子起名往往不再遵循家傳的《字輩譜》。因之,現在同姓的族人聚在一起,經常要費好大周章才能弄明白輩分。甚至有時竟出現長輩與晚輩重名的笑話。

丹東爺爺奶奶堅持給孫子按家譜取名“楊XX”……兒子兒媳哭笑不得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不按《字輩譜》起名二三事

另一件事始於多年前。家住帽盔山街道白房二社區的李先生新添一子,舉家歡愉。這時候奶奶提出,按照李家的《字輩譜》,孫子的名字裡應該有“賀”字。兒媳婦聽了有些不高興,因為李家“賀”字輩人口太多,有叫賀軍的、賀年的,甚至有人實在沒法用“賀”字取名,就取了唐代詩人李賀的名字。想來想去,只能用李賀喜這個名字了。而“賀喜”實在是又土氣又難聽,所以最終沒聽孩子奶奶的話,為孩子取了另外的名字。孩子的奶奶雖然沒有因此生氣,但兒子與家族中的人在一起時,確實出現過分不清是哪一輩人的尷尬。

丹東爺爺奶奶堅持給孫子按家譜取名“楊XX”……兒子兒媳哭笑不得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長輩與晚輩對取名意見不一

老楊認為,給孩子起名,不能只看有沒有含義,好不好聽,還要根據家譜中規定的字序來起,結合所“範”字的含義選取另一個字,做到字義的延伸,就是好名字。因為一個人的名字在家族中還有另外一個標誌——輩分。“按照傳統,在一個家族中名字是不允許自己隨意起的。按照所‘範’字來取名,無論你在哪裡,只要聽到了你的名字,你在家族中的輩分就一目瞭然了。否則就會亂了輩分。最後,人去世後要進宗譜,不知道你是不是本家族的人,也不知道輩分,怎麼進宗譜?這是大事,怎麼能隨便來!”老楊說。

而前文中提到的李先生夫婦則認為,名字只是一個人區別於另一個人的標誌,沒必要非得因循傳統。何況,時代發展了,大家都越來越有文化,那些明顯不合時宜的名字一旦出現,還會惹人笑話,自己也不希望孩子成為笑柄。

丹東爺爺奶奶堅持給孫子按家譜取名“楊XX”……兒子兒媳哭笑不得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顧偉:起名可以對傳統進行揚棄

顧偉說,中國各家族中專為子孫後代起名所修的《字輩譜》,是宗祠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國南方地區至今依然十分重視。使用輩分用字不僅便於在同族中排行輩、認輩分,也便於編撰宗譜,更重要的是杜絕亂倫。從種族進化的意義上講,按照《字輩譜》排序起名,是先人的智慧,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

顧偉說,按《字輩譜》給後代起名,過去在宗族集中居住的農村地區較盛行。如今,城市生活中“近親”通婚概率微乎其微,因此,用《字輩譜》來區分“近親”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此,給孩子取名,也就越來越“城市化”了,沒有了鮮明的對與錯。事實上,當下給孩子取名,也可以取一個大名,一個小名。大名可以用於社交領域,小名用於平素區分輩分。比如,“楊勇”為大名,小名則可以是帶有輩分標誌的,此輩人如果範“志”,就取個楊志廉。這樣,就不會出現分不清輩分的情況了。

我市也有市民採用過顧偉先生的說法。家住東港市碧海小區的溫連升一家,祖輩一直堅持按《字輩譜》取名。到了他的孫兒輩,因為名字起得太土氣,晚輩不喜歡,他就為大孫子取了兩個名字,大名中帶有該輩應“範”的字——開,叫溫開旭。小名則按照晚輩們的喜好取,叫懿軒。在家中,大家喊孩子“懿軒”,在外,孩子就叫溫開旭。


©丹東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