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潘安、宋玉、衛玠、嵇康,最終命運如何?

清風飛花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命途多舛,四大美男也是這樣。所以有句老話:自古紅顏多薄命。這話本來是用在女人身上的,但用在男人身上,也差不太多。

先說潘安,小時候聽評書,形容一個人長得好看,就說是貌如潘安,可見這個人確實相貌出眾。潘安不但長得好,文采也好,用情專一,對妻子楊氏感情很深。後來楊氏早死,他非常悲痛,先後寫了三首悼亡詩來紀念。而在他之前,是沒有悼亡詩這個概念的。

雖然是這樣,但潘安的命運卻不怎麼樣。他生活在西晉年間,早年不被重用,後過上想出人頭地,便投靠了賈南風為首的賈氏集團。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捲入。一次太子喝醉了酒,賈讓太子抄寫潘安的一篇文章。太子早已大醉,便胡亂抄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添上幾筆,卻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從而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在這起陰謀中,潘安雖不是主謀,但顯然起了很大的作用。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立刻抓住潘安,並滅了他的三族。潘安的命運雖然有些可悲,但總是因為自己立身不正,也怪不得別人。

同潘安一樣,宋玉不但外貌出眾,而且文采很好,他寫的《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等作品,至今仍被傳頌。宋玉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出道很早,21歲時,楚大夫昭奇叛亂,宋玉與莊辛聯手平亂,被任命為議政大夫。但是,春申君黃歇當政,宋玉逐漸被冷落,50歲時被免去一切職務,回鄉隱居。公元前222年,楚國滅亡。同年,宋玉去世,享年約七十六歲,最終與國家共存亡。但即便這樣,宋玉的命運在四大美男中,還算是較好的。

衛玠,晉朝玄學家。他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據說,他體弱多病,母親便不讓他多說話。但有時親友請他說幾句,都認為他說到了精微之處,沒有不讚嘆的。後來,衛玠應召入朝,擔任太傅西閣祭酒、太子冼馬。永嘉四年,中原地區戰亂漸起,衛玠搬到南方,得到大將軍王敦的賞識。但衛玠看王敦不象忠臣,於是謀求離開他,到建鄴去。很快便因勞累成疾,於永嘉六年去世,時年僅二十七歲。衛玠死時,謝鯤哭他很悲痛,有人問他為何如此悲傷,謝鯤回答說棟樑斷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間,衛玠改葬於江寧。丞相王導說:“衛洗馬確實該改葬。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內仰望,可以準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後來,有人問杜乂可否和衛玠相比。謝尚說,他們二人怎能相比,他們之間的差距容得下幾個人。劉恢說,杜乂是貌清,衛玠是神清。這樣,衛玠雖然早死,但後來的名聲很好,很受有識之士的器重。當時人們評論中興名士,以王承和衛玠為第一。

但也有人說,衛玠是被看死的。他從豫章郡到京都時,人們早已聽到他的名聲,出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牆。衛玠本來身體虛弱,受不了勞累,最終形成重病而死,人們便說是看死了衛玠。唐朝仍有人感嘆衛玠之死,詩云“京城媛女無端痴,看殺玉人渾不知。”

嵇康是三國時魏國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據說是歷史上最帥的男子。《晉書·嵇康傳》說他龍章鳳姿,天質自然。世說新語中記載他“風姿特秀”,總之是沒人能和他相比。據說,有一次嵇康進山採藥,被人遇上,以為是山中的神仙,可見是風度翩翩。嵇康本人也是很有本事的,《晉書》記載,他“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王戎與他同為竹林七賢,曾說“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足見嵇康淡定。

嵇康為人傲岸不屈,風骨無雙。他娶了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後司馬氏專權,便隱居不仕,屢拒為官。鍾會聽到他的名氣,便去拜訪他。當時,嵇康正在大樹下打鐵,對鍾會視若未見。過了一會兒,鍾會起身離去,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後來鍾會構陷嵇康,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僅四十歲。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任教,但司馬昭並不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見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沒有好好教他,現在《廣陵散》要失傳了。”說完從容就戮。他死後,當時士人沒有不痛惜的,司馬昭不久後也意識到錯誤,但已經追悔莫及。


夢與白雲一起飛

自古藍顏多薄命

一代美男衛玠,自幼體弱多病,後來死於一圈好事群眾的圍觀,引出一個成語——看殺衛玠。

宋玉嘛,這位仁兄應該是壽終正寢吧。其實,宋玉的作品是挺多,但他的官方史料記載,其實不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只是:"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僅此而已。

潘安和嵇康的死因比較複雜。先說潘安之死吧。潘安大帥哥被誅,主要是因為他之前得罪了司馬倫的寵臣孫秀。而他的得罪孫秀的具體事情,有點難說對錯。孫秀曾經是潘安父親的手下,他為人狡黠,潘安因為看不慣孫秀的為人,他經常藉故鞭撻他。誰能想到後來,孫秀綁上司馬倫這棵大樹,後來混風生水起呢。潘安當初看不慣孫秀給刻意故鞭撻他也不太大。不過,孫秀確實小人。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舊事都是陳年爛穀子了,孫秀還是猶記當年事,他更狠一點,整死了潘安。不過,孫秀整死潘安這事情,除了當年的事情之外,還有一點潘安跟石崇是好朋友。孫秀主要處理對象還是石崇,連帶到潘安。孫秀整石崇的因素,除了想得到石崇家美婢綠珠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石崇和歐陽建曾經勸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去誅殺司馬倫與孫秀。總之,孫秀整石崇和潘安,除了個人恩怨,也有一部分政治因素。

嵇康之死,主要是因為他得罪了鍾會。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景元四年的時候,嵇康的好友呂安的妻子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姦。呂安雖然很難氣憤,但是考慮家醜不可外揚。沒有第一時間去報官告狀。呂巽特別無恥,惡人先告狀,誣告呂安不孝,使得呂安被官府收捕。嵇康知道了,他便出面為呂安作證。後來這事情折騰到了司馬昭那裡。此時,之前跟嵇康不對的鐘會就趁機向司馬昭進言陷害嵇康。司馬昭最後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

其實,嵇康和潘安的死因差不多,都被朋友連累,然後被之前結怨的人藉機報復。


柳氏異聞錄

潘:50多歲受刑而死,害死一家。

衛:27歲逝世。病逝。

嵇:40歲過世。受刑而死。

宋:70多歲而亡,善終。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潘安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

趙王司馬倫囚禁晉惠帝自立為帝,宰相孫秀得勢,遂羅織罪名說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爺一起造反,於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誅滅三族。老母其實已七十高齡。可謂是他害了整個家族。


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曹魏尚書衛覬曾孫、太保衛瓘之孫。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衛玠去世時,方27歲。無論是不是因為被 別人“看殺”,還是因勞成疾,還是心病過重,年輕而逝,總是另人痛心的。


嵇康(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這是我最熟悉的一位,可能也是大家更熟悉的。

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2]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263年,嵇康被牽扯到一迷姦案,觸怒了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進言,以陷害嵇康。司馬昭一怒之下,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時年四十歲。

前面三位都是三國兩晉時期的人物,獨宋玉是戰國時期,所以單獨說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