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個心跳停止的病人搶救過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護士!護士!”

搶救室裡,我聽到一陣急促的呼叫聲,走出一看,一位中年男子揹著一位女性,急急忙忙的趕過來。

我趕緊將床位準備好,幫助男子將病人放到床上,猛然發現,病人臉色發白,雙眼緊閉。我馬上意識到問題了,雙手拍打著病人肩膀呼喊病人,沒有一點反應,聽呼吸音也沒有,我立刻大聲呼喊醫生,病人意識喪失了。

病人家屬說病人剛下車時還是清醒的,我立刻讓家屬先出去,因為我們要大搶救了。

將一個心跳停止的病人搶救過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趕緊將病人上衣脫掉,心電監護接上去,接的是除顫電極板,可以直接除顫,又可以當監護。血壓袖帶綁好,一位護士過來幫忙打留置針,抽血。另一位護士將心肺復甦儀推過來。

心電監護出來後,果真是一條直線,血壓也測不出來。醫生讓我立刻呼叫麻醉醫生,給病人進行氣管插管。

等我打完電話,其他護士已經將心肺復甦儀接好了,已經開始給病人心臟按壓了,有一位護士已經清理好病人口腔,在麻醉醫生沒來之前,給病人人工呼吸。

而我,遵醫囑給藥,腎上腺素1mg靜推,阿托品2mg靜推。等兩組心臟按壓過後,醫生要開始給病人除顫。

將一個心跳停止的病人搶救過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360J”

“充電”

所有人避開。

“放電”

看監護,沒有竇性心律,沒有成功,大家沒有灰心,繼續搶救。

5分鐘左右,麻醉醫生來了,我配合麻醉醫生給病人氣管插管,大家熱的滿頭大汗,但是始終關注著監護,病人的面部情況,搶救時間越久,病人的希望越渺茫。心肺復甦的搶救時間通常為半個小時,如半小時後患者仍未恢復生命體徵一般就沒有繼續搶救的意義了,除非是溺水、低溫所致的心臟驟停,因可能存在低體溫保護神經系統故可略延長搶救時間。

麻醉醫生很專業,一下子就就將氣管插進去,我早已經撕好膠布,幫麻醉醫生綁好氣管,接上氧氣。醫生再次讓護士推了藥,準備進行第三次除顫,在麻醉醫生來之前還除過一次。

將一個心跳停止的病人搶救過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每個人的心都緊繃著,我手心有點冒汗,心裡祈禱著:病人你快醒過來吧!你還沒來得及與這個世界道別就這樣走了嗎?你也要加油啊!

再一次除顫,我眼睛一直盯著監護,終於,我看到了竇性波,太美的竇性波,我覺得這種波形是世上最他媽美的東西。

將一個心跳停止的病人搶救過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病人搶救成功,我看見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這是一種成就感,一種與死亡搏鬥成功的成就感,我真真切切感覺到自己救了一個人。

在急診室裡,搶救病人很常見,但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也有遇到沒有搶救過來的。有人說醫務人員對待死亡已經麻木,不會傷心。我只想說:那只是你看到的表面,我們一樣會難過,我們一樣敬畏生命。

生命太脆弱,請好好珍惜,不要讓我在搶救床上看見你!

將一個心跳停止的病人搶救過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