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農村夜電影

  有時在曬穀場,有時在小學操場。

  小時候,生長在農村,面對的是山川河流,還有溝溝壑壑,山山峁峁,行走的是羊腸小道,吃的是自己種的糧食,住的是土房,點的是煤油燈,到了晚上,四處漆黑一片,走進村子靜謐萬分,人們都早早進入了夢鄉,只有狗吠聲給這寂寥的夜晚帶來一絲喧譁。農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在田野裡勞作,風吹雨打,日曬夜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過得簡單又勞累,而在農村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看電影。

  曬穀場常常是放電影的地方,一般只有富裕的人家遇到了紅白喜事,孝順的兒女才會包一場電影放給全村人看,其中必放的是《喜盈門》《賣花姑娘》《阿詩瑪》《五女拜壽》《小二黑結婚》等,另外是孩子們和年輕人喜愛的武打片《少林寺》《黃河大俠》,還有老年人喜愛的《地雷戰》《渡江偵察記》《橋》《霓虹燈下的哨兵》等,銀幕的兩邊都坐滿了人,黑壓壓一片。看電影時人們聚精會神,全場鴉雀無聲,人們專注於劇情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電影場的一角,幾對年輕人相擁而泣也許是被電影劇情所打動。

  最好的放映場地是小學操場。電影放映前,學校安排專門的人把桌椅板凳拿到操場上,排放整齊。學校放電影還能喝上熱騰騰的茶水,冬天寒冷,儘管學校建有圍牆,看電影時還是冷風襲人,凍得人直打哆嗦,但鄉親們還是堅持看完了電影,歸來時飛也似的跑回家,溜進被窩一覺睡到天亮。那時農村經濟條件差,很少有人掏錢看電影,為了能看一場電影,有時走二三十里路到另外一個村莊去。山村的黑夜有月光時還好,沒月光時就漆黑一片,去時天色尚早,朦朦朧朧,對農村人來講,不用任何照明設備,他們的眼睛如夜鷹一般熟悉家鄉的旮旮旯旯。回來時夜色昏暗路況差,只能用微弱的手電筒照明,在一連串的狗吠聲中,同伴們討論著,歡笑著,沉浸在故事之中無法自拔。

  農村的每場電影都令人期待。在日常勞作之餘,在塵土飛揚中,在號聲陣陣中,在入林伐木中,在勞累過後的筋疲力盡之時,人們往往忘記疲憊,忍飢挨餓追逐著每場電影,只有看場電影,人們才能開懷大笑,才能把生活的艱辛,不愉快的事情拋在腦後。

  現在,時過境遷。彩色電視早已進入各家各戶,都市人還看上了3D電影,畫面清晰,我卻依然懷念過去農村放電影的時光,懷念那種火熱質樸的生活!

作者:李永明 來源:陽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