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朋友好動,有什麼辦法讓其養成靜心學習的習慣?

影視風雲傳奇



一、要逐步讓孩子提高認識,引導孩子對靜心學習的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家長可以把“吃飯長身體,讀書長智慧”當成口頭禪,告訴他要長身體就要吃飯,要變聰明就有學習。讓孩子知道讀書的好處,從內心迸發改變自己、靜心學習的願望。同時,家長也要做好榜樣,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認真讀書學習,經常耳濡目染,孩子就會形成習慣。



二、要逐步讓孩子明確行為規範,讓他們清楚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標準。比如,讀書時要眼到、手到、心到,注意力集中,不開小差。寫作業時要坐姿正確,書寫工整,積極思考,完整作答。回答問題時先舉手示意,再認真回答。等等。



三,適時用榜樣去激勵,讓孩子對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心生嚮往。孩子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觀察和模仿的過程,發揮偶像的作用,往往會使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事情變得更容易,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堅持不懈地訓練、引導、督促,讓孩子逐步由被動到主動。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家長要不厭其煩,反覆督促,耐心引導才行。


美麗的紅楓葉

題主是老師嗎?是老師的話就做個課堂嚴厲的老師,學生也會攆著脾性走,當學生對老師又敬又怕,就不敢隨便亂動,自然會安心學習。

如果是家長,那要做的可要下功夫了。愛動是孩子們的天性。比如,在學校孩子們更願意上實踐課。

實踐也必須有理論基礎,所以能靜下心學習和思考是很重要的。一般教育孩子,直接地說教並不起作用,有時還會起反作用。



獻上我平時管教孩子方法:根據情況有針對性的編故事,再講給孩子聽,目的是讓孩子做旁觀者,看清事情的對與錯,明白其中的道理,間接性指導孩子以後應該如何做。

我家二寶就是個愛動愛說的孩子,掏出作業就去幹別的事情了,非磨蹭個半小時才能坐下寫,但寫起來會很快。這就說明這類的孩子需要的是專注。

我會給二寶講這樣的故事:

小貓咪咪和小貓迪迪是一對好朋友,也是同班同學。咪咪每天放學寫作業時,會去自己房間寫,寫作業時不看電視,不說話,一心寫作業不想其他的事情,並且能把字寫得漂漂亮亮的,寫完後還讓媽媽檢查,還能夠自己收拾好書包。



老師知道後,在班裡表揚了咪咪,並選了咪咪當班長,因為咪咪對自己負責任,有責任心就會有擔當。它當班長老師很放心,媽媽也誇咪咪是個好孩子。

迪迪每天放學回家後吃得飽飽的,然後看電視,看得有些瞌睡了想起了作業還沒寫,於是邊打瞌睡邊寫作業,寫字特別醜,還寫錯。寫完後就直接睡著了。

有時候在媽媽的催促下能先寫作業,可是手裡一手拿筆,一手拿玩具,作業倒是寫完了,卻總是丟三落四的掉題。



因為沒有及時把作業收拾進書包裡,所以老師檢查作業時,總是少這樣少那樣的,自己也不知道明明寫完的作業去哪了?

迪迪每天困窘著臉和老師說對不起,老師也總是看著迪迪搖頭表示無奈。迪迪也想當班長,可老師對迪迪說:“現在你當不了班長,以後還有可能,但是你必須改掉一些學習上的壞習慣。”

小朋友們知道迪迪哪裡做的不對嗎?他應該怎麼做才能當班長呢?

聽完故事我家二寶就像打雞血了似的,不過有期限,所以我需要隔三差五的講故事,我學著編故事,孩子也成長著,我們共同進步!


喜歡就關注我哦🎈


木有青枝

一年級的孩子好動,說明他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安靜不下來呢?

1.很多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坐不住,是因為孩子動畫片看多了或者電腦遊戲玩多了。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回家後沒有耐心陪伴孩子,於是扔個電視遙控或者平板電腦給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遠離自己,讓自己清淨一會兒。卻不知道這樣做會造成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後果。和畫面不斷變換、情節跌宕起伏的動畫片或著刺激緊張的電腦遊戲相比,老師的授課就顯得枯燥乏味多了。老師的授課不能吸引孩子,孩子失去了聽課的興趣,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2.教養方式不當,導致孩子安靜不下來。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整天在外面玩。我們樓上的爺爺奶奶每天早上孩子吃完早飯就帶孩子出門到處轉悠,花鳥市場、菜市場、公園等等。中午回來吃頓飯又出門了,還是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天天如此,碰到他們說起,他們總說:孩子在家裡呆不住,吵著要出去。孩子天天在外面走馬觀花,交往能力相當強,對社會的認知也會超過一部分孩子,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的一整天都是熱熱鬧鬧地度過。他幾乎沒有安靜地待在家裡的時間,

到了學校,孩子雖然人坐在教室裡,可是心已經飛到外面去了。

有什麼辦法讓他們養成靜心學習的好習慣呢?

1.首先家長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習慣一旦形成,要改過來需要一個很艱辛的過程。家長要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陪伴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2.明天放學後有固定靜心學習的時間。開始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完成較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如:閱讀、背誦一段短文、完成一些練習等等。學習時間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開始先設定5-10分鐘,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要專心,完成了可以對孩子進行鼓勵,然後逐步增加,讓孩子能樂於接受挑戰同時能體驗到成就感。

3.家長平時多陪伴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畫畫、閱讀等等,儘量減少孩子看電視和玩遊戲的時間。這樣孩子的興趣才會逐步回到學習上來。

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們帶來啟發!謝謝你的關注!



愛跳舞的豬大嬸

好動是小朋友的天性。我家的孩子也好動。不過現在好多了。我是通過以下方法讓其靜心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畫畫.

我家孩子特別愛動,也特別愛畫畫,我就給他報了一個美術班.剛去的時候根本坐不住,一節課都要出來四五次.一會出來上廁所,一會出來看看我在不在教室外面,學了大概有幾十節課之後,基本上就不出來了,能坐住了,現在基本上一節課都在認真的畫畫,一個半小時的課.比以前安靜多了,專注力也提高了不少,我個人認為還不錯.



第二,釣魚.

我特別愛釣魚,我也經常帶他去釣魚.給他買了一副魚竿,剛擠掉的時候一樣坐不住,而且如果釣不到魚,還發火生氣,後來有一次,天快要下雨的時候,我帶他去釣魚,那時候的魚特別好釣,他也釣上了好幾條,興奮壞了,一路給我說個不停.從那之後,他也特別愛釣魚,做得特別有耐心.



第三,家庭教育.

如果孩子在家裡邊特別愛動,大蹦大跳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給他講道理,大蹦大跳,會影響到樓下的叔叔阿姨的休息,不讓其大蹦大跳,如果再這樣的話就要罰站,經過幾次教育,他基本上也就安生了許多.


第四,父母要做榜樣,多閱讀,多學習.

父母在家的時候儘量不要玩手機,多閱讀,多學習,孩子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你學起來,他也就愛閱讀,愛學習了,這是他養成學習習慣的最好的方法.

如果父母在家不自律,看電視,看手機,他也會學起來.因為我本身就是當老師的,在家經常看書學習,批改學生作業,他也耳濡目染,我在看書的時候,他也看書,有時候還不讓我打擾他.

希望能夠幫到你!


三人行於足下

一年級小朋友好動,很大的原因是幼兒園的上課紀律不強,等進入小學,孩子一方面是還習慣於幼兒園的上課氛圍,另一方面是他沒有意識到小學上課為什麼要靜下心來,認真聽課。

很多家長和老師對好動的孩子都會採取嚴厲批評或懲罰措施,往往不見明顯效果。

我曾碰到過一個小女孩,她上課的時候總是一刻不停,提醒一次大概可以安靜一分鐘。一開始常規的批評罰站都不湊效,家長也拿她沒辦法。

那段時間我剛好買了幾本專注力訓練的書籍在學習。我靈機一動,在課間讓她頭頂一個紙杯,靠牆站著,告訴她,如果三分鐘紙杯不掉下來,你就是頂紙杯冠軍。孩子很開心地答應了。我在旁邊給她計時。,果然沒有掉。我表揚了她,趁熱打鐵,如果上課也能坐穩3分鐘,老師會獎勵一個小皇冠(當然是紙做的)。接下去一節課,孩子出乎意料的安靜了很多,雖然中間有過幾次提醒,但是頻率少了很多。

下課後,孩子很興奮,她說還要練習,以後上課不想讓老師批評。班裡的孩子紛紛要求參加,加上後來家長們的配合,孩子們真的改變了很多,上課都能靜下心來認真聽課了。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後續的操作大致是這樣的:課間大家自願參加,每次3分鐘。回家後每天一到兩次(中間要隔開時間),時間從開始的三四分鐘慢慢延長到七八分鐘左右。當孩子站得很穩後,讓孩子一邊保持穩定一邊背古詩或文章,提高專注力和記憶力。

當孩子學習的時候不再好動,他就能靜心學習了。


新思維創意學習

一年級的孩子好動是應該的,如果坐在那裡可以一動不動的讓才叫人擔心呢!關鍵是讓孩子學會聽課,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聽課

1多舉手回答問題。多舉手一方面可以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一方面也使注意力更加集中,思路跟著老師轉。

2多動腦,每次老師拋出問題一定要動腦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參與課堂,課堂上老師經常會組織小組合作交流,或是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小遊戲,一定要參與其中。

作業

1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寫作業,寫完作業才可以自由活動。

2寫作業不磨蹭不拖拉,不要邊寫邊玩。家鄉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空間寫作業。

3認真書寫,這一點容易被忽略其實很重要。書寫潦草的孩子作業出錯率更高。

一年級孩子注意力時長比較短,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好點,關鍵是提高學習效率。


米米教書育人

這幾天我正在為這個事情而努力,新學期開始正好接了個一年級的班級,看著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們,我也覺得心裡很高興,但是我也發現這個班級的孩子班級紀律不太好,60個孩子幾乎沒有一個孩子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課手裡不摸東西的!

首先,作為老師,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孩子上課不能認真聽課那麼長期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不可能會學好的。

我是這樣要求的第一,每一節課課前孩子必須把課堂上用到的書,本,筆全部擺放整齊,然後胳膊,腿,放平,凳子也放到合適的位置!儘量減少孩子做大幅度的動作。

第二,每天在課上講25-30分鐘,然後剩下的時間我讓孩子按照標準的姿勢坐端正,什麼都不做,就讓孩子坐在那裡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讓家長配合,本來新學期剛開學孩子就還處於玩的狀態,沒有收心,我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回家後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第四,我們學校的課間活動是拍球,我覺得這個也挺好,有的孩子可能課堂上坐不住,愛動,可是喜歡運動,那麼可以先讓他在運動中享受快樂,再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這也是一種方法!我們班級的活動是捏太空泥,這都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有的孩子不喜歡拍球,捏太空泥,也可以用其他的運動,興趣代替。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班裡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好了很多,但是這得需要堅持下去才可以。愛動的孩子往往沒有耐心,到了一年級開始上學很多家長才會發現這個問題,開始著急,其實注意力不集中愛動的孩子,是小的時候家長沒有耐心陪伴孩子玩耍所造成的,或者幼兒園時孩子規則意識性差,老師不管而造成的。愛動的孩子只要老師與家長相互配合才能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我還建議,愛動的孩子可以讓他畫畫(不是隨意的畫,而是工筆畫呀),練字(可以練毛筆字),做一些靜下來的活動也可以培養的專注力!


個人意見!不喜可以噴!


馬老師教學經

低年級孩子坐不住,好動,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一個特點。好動一般來說都會影響到注意力集中,如果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到學習就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否則就會影響學習效果。

根據題主的描述,不知道孩子好動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孩子能夠安靜多長時間,或者說能夠注意力集中的進行學習多長時間呢?以及,孩子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安靜,在什麼情況下就容易好動?



我們首先來做一個評估,一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致是年齡的兩倍,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大致是15—20分鐘,所以,如果孩子能在這個時間段內相對保持安靜、專注,應該還算是比較好的。



改善孩子的注意力情況,應從家庭和學校同時展開。

首先,要把孩子的情況和家長怎樣在家中進行調整的方案與老師溝通,以尋求老師在校內對孩子的關注與幫助。

其次,就是在家中與孩子進行一些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遊戲,以及進行一些體能遊戲,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消耗一些能量。

(關於提高注意力的遊戲,可以參看我的一篇回答。)



最後,家庭中要營造一種安靜、舒緩的氛圍,孩子在家的時候可以播放一些舒緩的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孩子學習之前要做好準備,比如上好廁所、喝好水等。

還有就是當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時,儘量不去打擾他。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必過於著急。家長只要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更有益於發展其專注力的環境。心安定了,孩子才會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否則,他只能惶恐地糾結於各種“不安心”因素,難以專注。

平衡自己的心態,學會等待,特別是在孩子能力達不到或貌似不專注時,更要學會等待。以一顆安定的心去滋養另一顆稚嫩的心,讓他也趨於安定,孩子專注力的品質自然提升。


韓榮心理營養師

一,老師會嚴格要求的。兒子剛上一年級,開始都被批評過,罰過站,留過堂。後來經過老師慢慢的教育,他也改正了。感謝老師糾正了他身上的壞毛病。讓他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上課就是要好好上課,認真聽講。


二,嚴格的家庭教育。根據老師的要求,回家有靜坐練習。他靜坐的時候,我會時不時提醒他不要亂動,不要摳鼻子擦眼睛。摸摸這裡摸摸那裡。告訴他可以想想今天在校學了什麼,可以暗自在心裡想想,複習回顧一下。

三,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主要是要轉變他的思想,讓他知道違反紀律的嚴重性。要嚴肅對待,不能因為之前學過上課就不認真聽講。老師上課的內容肯定和自學有差異,不聽課的話作業就肯定有困難。他明白了道理,上課認真多了。


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畢竟天性如此。多鼓勵多教育,少打罵孩子。他把道理懂了就好了,畢竟不是惡習。我們家長要配合老師,加強教育引導和適當的小懲罰。


普通人眼裡的世界

以上是初步培養,想要靜心學習能長久保持下來,就要從多方面下手了。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空間,良好的氛圍分讓孩子覺得靜心也是一個享受時,學習就好說了。二者,請不讓孩子一次堅持太長時間,可以一次安靜學習二十三十分鐘,太久了孩子坐不住,容易產生你逆反心理,這樣可就適得其反,前功盡棄了。三者,我一直提倡的,一定要抓住孩子學習興趣上來時的時間點。這樣即便只有十幾分鍾,孩子的學習效率也比平常要高得多。其他諸如學習繪畫,練習書法,釣魚等我就不再贅述了,大家可另行參閱。




再來自己一點拙見,學習並非只有靜心才能學有所成,寓教寓樂豈不是更開心,我跟孩子(也是一年級的)做詞語接龍時,有些字我還在想怎麼組詞,她就能給我組出好幾個詞語來幫我。這樣我們互相幫助,無形中延長了學習的時間,而且大家專注又開心。一條路走不通,我們就換一條。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自己想像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