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當皇帝,你會選擇秦二世、漢獻帝、宋欽宗、崇禎帝、光緒帝中的誰?

張紫煒zz

這幾個皇帝都有一個共同點是,不是在自己手裡亡國就是一生懦弱無為,或者是受人制肘。

秦二世,假如繼位後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寬懷濟世,善待民眾,勵精圖治,至少可以保證秦朝延續幾世。然而這個敗家仔上臺後,昏庸無道,親信趙高,然後採用嚴刑酷法,導致民怨沸騰。自己最後也落了個身首異處。所以,秦二世不值得同情,純屬咎由自取。

漢獻帝劉協一生命運多舛,到時值得同情之人。原本漢靈帝就有立他為太子的想法,只是礙於形勢所迫,只能立嫡長子劉辨為太子。最後因為董卓才把劉協提溜出來,擁立為皇帝。自劉協為帝后,先是董卓,後有李傕郭汜,接著又是曹操。雖說衣食無憂,但卻淪為提線木偶,任人擺佈。包括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雖然最後禪位於曹丕,一來漢室衰微,新舊更替成為大勢所趨,非他能夠改變。二來曹氏父子苦心經營多年,也是水到渠成。儘管在他手裡終結了劉漢天下,但他也落了個壽終正寢,結局算是不錯。

宋欽宗讓人覺得最窩囊的一個敗家仔。和其父宋徽宗只知享樂,卻無家國情懷。雖說金人乃虎狼之師,但人數不多,如果提攜忠勇之臣,再調配周邊軍隊勤王,可解東京之圍,可免大宋之危。然而,關鍵時刻,老子禪位兒子,跑到揚州避難,兒子也是個軟蛋,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取勝後就立馬求和,而不乘勝追擊,結果造成靖康之恥,父子二帝同時被俘,被押解到東北苦寒之地,受盡屈辱。就這樣,還苟且偷生多年,全無宋人之氣節,可憐可嘆。

明崇禎帝的倒黴全是自己性格造成。客觀因素是明朝國庫匱乏,既有內亂,也有外患,加上遭遇天災人禍,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然而他卻剛愎自用,加上性格多疑,誅殺袁崇煥就是一大失策。另外,李自成逼近帝都,完全可以遷都南京,以圖東山再起。大丈夫能屈能伸,結果這個瓜蛋卻自己跑去上吊自殺,大明江山拱手讓人。像李自成這種流寇本來就不能安撫天下,本來關外韃虜不足為患,結果讓這幫人白撿個便宜,入主中原,禍害漢族二三百年。所以,明崇禎之死不值得同情,只是莽夫罷了。

清光緒帝一生也像個提線木偶,什麼都不能做主。一個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還談什麼民眾福祉,還談什麼國家和民族利益。可惜了譚嗣同等6君子,為了變法而白白犧牲生命,讓人覺得很是可惜。

縱觀這五位倒黴皇帝,其實他們都有翻盤的機會,可惜要麼誤用奸人,要麼就優柔寡斷,要麼就是隻會享受而沒有濟世胸懷。所以,歷史上也落個被後人數落的名聲。


長安那片月

老實說,這幾個倒黴皇帝咱家都不想當。你還問為啥?題主你出的這個問題就是讓俺們來遭罪的,因為這幾個傢伙都太苦逼了。

秦始皇給兒子們留下的江山是鐵打的,可是愣是讓胡亥給弄成了個紙糊的。他在位的時候,信賴趙高。聽從趙高的建議,逼死扶蘇、殺死蒙恬、車裂李斯、實行暴政,殘酷鎮壓農民起義,最後卻被弄權的趙高逼著自盡了。這小子肯定是腦殘粉,想想都替秦始皇屈得慌,這麼偉大的始皇帝,怎麼就生了這樣一個混賬東西?還有扶蘇,雖然後來的起義軍藉助扶蘇的旗號造反,但是扶蘇怎麼也不想想明白就自殺了,讓你死你就死呀?想來也是個腦瓜不夠靈光的糊塗蛋。胡亥死的時候才只有24歲,啥都沒享受著呢這年紀,我不會選擇當這個短命鬼。

光緒皇帝還是個吃屎的孩子就離開父母進了宮裡,在一幫嚴重心理扭曲的太監宮女的照管中慢慢長大,有的時候還吃不飽,身體也自然就經常生病。當了皇上以後還沒有實權。啥事自己也做不了主,三個媳婦裡一個駝背一個吃貨,就剩一個長得挺不錯也聽合得來的珍妃,後來還讓大姨媽慈禧給扔井裡去了。一輩子沒有掌權的機會,還得跟著出去逃難,拿著個玉璽總是在賠錢賠地的不平等條約上蓋章,把祖宗和大清國的臉都丟盡了。最後還死在瀛臺那個海子中的小島上。媽的,要是再撐一天就能當上真皇帝了,慈禧這老孃們心也忒狠了點,還整了點砒霜把我給藥死了。算了,這光緒皇帝咱家也不當了。

崇禎皇帝受命於危難之間,也是個很勤政的皇帝。剛登基的那天晚上就開始睡不好覺,拿著一把寶劍圍著個被子守了半夜,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才合了一會眼,光怕有人來刺殺。從上班第一天開始就兢兢業業地努力當好一個皇帝,可是國內咋就這麼不讓人省心。錢糧收不上來不說,還連年遇到天災人禍。尋思裁撤驛站省點錢好用於賑災吧,沒想到把他媽李自成的飯碗子砸了,這老小子造反起義後來還真成了氣候,早知道說啥我也不能想到裁撤驛站這個么蛾子呀。長城外滿韃子也不讓人省心,成天上邊關來劫掠糧食和人口,後來還要奪朕的江山。我一著急殺了魏忠賢,沒想到朝廷也亂套了。沒辦法我就開始玩命地殺,殺袁崇煥、殺王洽、殺楊鎬、殺劉策、殺楊一鵬、殺孫元化、殺熊文燦、殺鄭崇儉、殺......等等,什麼?李自成攻進北京城了,媽媽地,怎麼這麼快,我還沒殺完大將呢。只好殺公主了,算了,城破了。我也沒地方去,還是自殺吧。

宋欽宗一定是太沉迷於自己的書法藝術了,總覺得大家都是講道理的人,不至於刀兵相見吧。沒想到老爹把皇位傳給自己一年多好日子就到頭了,還給整到死冷寒天的北國五國城去遭洋罪。家裡的兄弟姐妹親屬都給金人當了奴才,老爹死了還被做了燈油。自己在北國當了三十年的賤民,好像最後還被金人騎馬給踩死了,媽的,真不知道這五十七年是咋活過來的,不當這個破皇帝。

漢獻帝劉協雖然沒有老爹漢靈帝劉宏命好,成了末世之君。不過最後也得到了曹魏的優待,皇上沒當成,成了山陽公也算不錯,享一萬戶供養。好吃好喝自然有的是,還能幹自己喜歡的看病營生。比早死的哥哥漢少帝劉辯強太多了。還娶了曹操的三個女兒當老婆,皇后曹節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雖然只活了五十四歲,總算是無災無難地度過了一生。如果真要選的話,我還是選當這個沒有野心,隨遇而安、幸福到老的漢獻帝劉協吧。

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期待您的關注,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高見。


徒步說史


秦二世最大的對手是自己的智商跟二百五似得,其次才是趙高。

漢獻帝最大的對手是一代梟雄曹操,也曾衣帶詔密謀除掉曹操,可惜失敗了,生不逢時。

宋欽宗最大的對手來自內部父親宋徽宗的誤國,造就金軍南下,有一種躺著也中槍的悲催。

崇禎帝最大的對手是下面東林誤國,自己也沒有中興之才,愛瞎指揮,造成了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還有關外的滿清做大。

光緒帝最大對手是慈禧太后。

要是能重來,秦二世或者光緒都可以。


秦二世是一手好牌打爛了,二百五的智商被趙高架空,其實秦始皇留下的江山還是可以的,雖然六國殘餘勢力蠢蠢欲動,但是書同文,車同軌,最起碼文化上絕了分裂意圖,秦二世勤政一些,仁化一些,渡過開國的危險期,兩三代以後,原來六國的貴族都死完了,後代對六國認同感不大,沒有群眾基礎,掀不起什麼風浪,要知道秦末秦國勢力還是很大的,因為秦二世不得民心,南方最大一股勢力,趙佗自立門戶,建立南越武國都抗衡了強漢數十年,大好局面被豬一樣的秦二世敗壞了,換做我以仁治天下,讓百姓吃飽飯,讓六國貴族對調地方,小心翼翼一些,秦國何至於如此之快亡國。


光緒帝終究還是太年輕太急躁,戊戌變法中的“圍園殺後”,不管是不是他的主意,既然知道了就要想辦法萬全一些,結果被袁世凱出賣,他可以參考漢宣帝之霍光,利用自己年輕的優勢,耗死慈禧,然後親政,也可以參考北周武帝誅殺權臣宇文護,騙其入宮,只有心腹一二人即可完成,最終成功,光緒身為一國之君,誅殺慈禧又何妨,慈禧一死,沒有大臣再發難的,可惜光緒太著急了,太過情緒化,被慈禧囚禁後,沒有韜光養晦故意示弱,最終被慈禧死前毒死,遺恨萬年,如若耗死慈禧,自己大權在握,好了中興清朝,不好了順應世界潮流,建立君主立憲制,成就自己聖君之名,保住愛新覺羅家族的榮華富貴,真是可惜。


宋安之

我不奢望穿越後我能改變歷史走向,所以我只能挑一個生活相對“幸福”的皇帝來當了,只求安穩。

先看秦二世。胡亥只做了三年皇帝,二十四歲就死了,而且是為趙高所逼自殺。在以上五位皇帝中是活得是最短的一個,而且死得很不體面,我肯定不會選。

再看宋欽宗。趙桓只當了一年零幾個月皇帝就做了女真人俘虜,雖然活得挺長(57歲),但大半輩子都是在東北苦寒之地,當了三十年金人囚犯。有一種說法是,趙桓是活活被一群馬踩死的。大半輩子做俘虜,還是被踩死的,我肯定也不會選。

接著是崇禎。崇禎做了十七年皇帝,活了三十三歲,但幾乎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他與大明朝整天生活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沒享過福,而且是上吊而死的,我肯定也不會選。

然後是光緒。光緒活了三十七歲,當了三十四年皇帝,是以上五位皇帝中當皇帝最久的。光緒的命運倒是比秦二世宋欽宗和崇禎要好一些,也做過幾年不是傀儡的皇帝,但很可能也並非善終,據說死於砒霜中毒,所以我也不會選。

我會選漢獻帝。

事實上,劉協也是這五位皇帝中唯一得到善終,壽終正寢之人。從做皇帝的角度而言,劉協當然遠遠說不上幸福,做了三十二年皇帝,每一天都是傀儡,也算是活得戰戰兢兢。但是,劉協的後半生很幸福,準確說就是,他自從不當皇帝之後,生活就幸福了起來。劉協於220年被迫禪位給曹丕,之後又做了十四年的“山陽公”,無權無勢但卻衣食無憂的生活,基本實踐了曹丕之前的許諾,“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劉協五十四歲去世的時候,享受的是天子禮儀,魏明帝曹叡還率群臣親自哭祭,也算是極盡哀榮了。

所以,你應該也會選漢獻帝吧。


張明揚不說話

這幾個末代帝王,人生就是特大號杯具。

投胎是一門藝術,要是投胎投錯了,生在帝王家的不幸要遠超平民百姓的不幸,這幾個末代皇帝在有生之年,都遭遇殘酷的人倫杯具,稍微列舉一下,大家就清楚了:

↑嬴胡亥蠢得無可救藥↑

1、嬴胡亥,雖然當上了秦二世,但他低下的能力,軟弱的性格,成了被趙高玩弄股掌之間的玩偶——殺人的玩偶,殺的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親生哥哥和姐姐妹妹們(嬴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根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嬴胡亥這些哥哥姐姐們死的都很慘,“公子十二人僇死於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也就是說,十二個哥哥在鬧市處死,十個姐姐妹妹被肢解處死。

↑漢獻帝劉協一輩子活的窩囊↑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漢獻帝的皇后伏壽的政治圖謀被曹操察覺,事發的緣由是十四年前的建安五年,曹操誅殺已有身孕的漢獻帝妃子董貴人,讓伏皇后感到異常恐懼,於是伏皇后寫信給自己老爹伏完,請求伏完密謀殺死曹操,但伏完不敢這麼做。

到了建安十九年,此事洩露,曹操得知了此事,因此大怒,要處置伏皇后,派郗慮和華歆帶兵到宮中抓捕伏皇后,伏皇后躲在房間裡被找到,牽出外殿的時候,漢獻帝劉協恰好坐在外殿裡,伏皇后光著腳(估計拖拽過程比較粗暴,鞋子掉了),哭著問劉協:“不能復相活邪?(不能再救救我嗎?)”,劉協長嘆一聲:“我亦不知命在何時”,當時劉協內心的痛苦無奈,用心如刀絞都不足以形容。

↑伏皇后之死多少有點自作自受↑

後來伏皇后結局悽慘,一說幽禁而死,一說是當場處死,伏皇后所生的兩個皇子,也全部被毒酒鴆殺。

可見,劉協既不能保護妻子(包括有身孕的董貴人和給他生了兩個兒子的伏皇后),又不能保護兒子,不只是沒有帝王的尊嚴,就連一個普通的丈夫和父親尊嚴都沒有,試問誰願意選擇當這種末代帝王呢?

3、宋欽宗趙桓,一輩子活的沒有尊嚴。

首先,趙桓被他的藝術細胞過分旺盛的老爹宋徽宗趙佶給坑了,自己老爹應付不了局面了,就讓趙桓上臺理政,在一共一年零兩個多月的在位時期內,宋欽宗趙桓朝令夕改,先是貶斥蔡京童貫等人,重用李綱抗金,然後翻臉無情,把李綱趕走,向金國求和。

趙桓無智商,無骨氣,換來了堪稱中華民族最大政治笑話之一的靖康之恥。

↑宋欽宗趙桓死的無比窩囊↑

宋欽宗趙桓在金國被軟禁的歲月,堪稱可憐,但最可憐的是南宋不要他了,公元1142年,金國和南宋的《紹興合議》生效,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賢妃和宋徽宗的棺木被送還給南宋,這些可憐的皇廷宗室,在外已經流浪飄零了十六年,這是最好的回到家鄉的機會,然而,宋高宗趙構始終沒有孩子(唯一的兒子已經早夭),所以堅決不肯把宋欽宗趙桓迎回南宋,以免讓宋欽宗或宋欽宗的子孫重新奪取皇權,於是可憐的宋欽宗趙桓,就這樣孤零零被留在了五國城。

趙桓曾拉住韋賢妃的手,請她幫忙求求宋高宗,回去後他哪怕只當一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韋賢妃哭著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寧願眼睛瞎掉算了”,結果趙桓至死都沒有回去,而韋賢妃晚年由於眼疾真的瞎了一隻眼睛,命運的捉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最最可憐的,還是宋欽宗趙桓的死。公元1156年,當時的金國皇帝完顏亮叫57歲的宋欽宗趙桓和81歲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比賽打馬球,這簡直就是當眾在取消羞辱他們,但趙桓哪敢不從呢?只得拖著老邁的身軀上馬,當然,對手天祚帝恐怕得被人扶上馬,兩個老頭白髮鬚髯,手持球杆,身軀顫抖,畫面竟然有點喜感……

然而宋欽宗趙桓再一次搶鏡頭了,他從馬上跌了下來,被馬群亂踏致死,結束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4、崇禎帝朱由檢。

其實朱由檢此人雖然有嚴重的性格缺陷,但他並不是昏庸帝王,也有強烈的事業心,併為之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可是明朝二百多年弊病已經深入骨髓,縱使朱元璋復活,恐怕也回天乏術。

↑崇禎帝很有骨氣和帝王尊嚴↑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部隊攻入北京城,朱由檢在宮中喝了人生最後一場酒,人生終於該有個了結了,他把自己的幾個兒子送到信得過的親戚家,安排他們逃走,然後逼周皇后自殺,手刃袁妃,以及兩個女兒,應該說,這樣的舉動雖然瘋狂,但崇禎帝深知自己的女眷親屬落到李自成民軍手中,必然是生不如死的下場,於是狠心下了殺手。

然後,在嘗試逃跑失敗後,帶著一個太監,走到景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死時頭髮披面,以示沒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堪稱悲壯!

可以說,崇禎帝朱由檢比宋欽宗趙桓更有骨氣,比漢獻帝劉協更有勇氣,比秦二世嬴胡亥更有主見和頭腦,算得上一個不錯的末代帝王了。

5、至於光緒皇帝,載湉。也是一個苦命的皇帝,他曾經想有所作為,而如果他能夠成功推動變法,或許能夠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根據英國日本等國的政治實際來看,君主立憲是唯一能夠保存皇室待遇和尊嚴的方式,只要把統治權力交還給民眾,就能夠保持待遇的情況下,成為一國之精神象徵,這是可以想見的清王室最好的結局,此處不展開討論。


可惜的是,光緒帝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慈禧太后。

↑光緒帝與珍妃,一對苦命鴛鴦↑

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遭受長期監禁,他最愛的女人珍妃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而他也在珍妃死後八年,被行將就木的慈禧太后用砒霜毒殺。

毫無反抗之力,保護不了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自己,好一場人生春秋大夢,落得個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我見青史多嫵媚

當然選秦二世啊,這幾位皇帝當中,只有秦二世是自己作死,其他人都已經無力迴天。

漢獻帝:漢獻帝登基之後,朝廷的實際大權都掌握在董卓手中,而且在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的戰爭當中,各路諸侯的實力逐漸增大,曹操,袁紹,孫堅等諸侯擁有強大的軍隊和廣闊的土地,成為一方霸權,即使漢獻帝能夠滅掉董卓,並接收其全部軍隊,也很難改變諸侯林立的局面。


沒有實權,只有帝位的漢獻帝對於諸侯沒有絲毫約束力,混亂的局面無法改變,即使漢獻帝擁有軍隊,削弱諸侯也必然遭到強烈抵抗,後果危險。

宋欽宗:宋欽宗比較倒黴,他能夠提前當皇帝,是源於他那無能的父親宋徽宗,金兵南下入侵北宋之際,面對來勢洶洶的金兵,宋徽宗選擇了苟且,排斥主戰派,為了逃避責任,把皇位讓給兒子宋欽宗。


和談之後,金國退兵,宋徽宗宋欽宗把前來勤王的軍隊撤走,沒想到殺了個回馬槍,一舉攻破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員,汴梁被洗劫一空,這便是有名的“靖康恥”。

儘管北宋的主戰派李綱、宗澤等人在抵抗金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雙方實力的差距明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崇禎、光緒:兩位皇帝面臨的都是危機四伏的王朝,社會面臨的巨大的問題不是一兩個人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必須進行深刻的社會改革,但是改革會不會讓朝廷絕處逢生也很難說。

秦二世的失敗完全在於個人,秦始皇已經統一全國,並且收繳了民間的武器,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亂之後,百姓想要的是安居樂業,但是秦二世卻加重勞役賦稅,這才導致農民大起義。


如果秦二世能夠與民休息,相信秦朝絕不會二世而亡。


綠色落日

如果我想扭轉乾坤,化腐朽為神奇,那麼必須大權在握,無論軍權還是政權。

漢獻帝上位時,大權已在董卓之手,無論是後來的呂布,郭汜,曹操,或者其他如袁紹,他都沒有任何翻盤機會,但是在曹操手裡雖然當傀儡,但是卻生命無憂,衣食不愁,跟曹操的女兒白頭偕老,當自在的山陽公,而且還懸壺濟世,留下千古善名。是亡國君裡面結局最好的幾位。所以如果無野心,穿越漢獻帝是幾位中最好的人選。

宋欽宗就不要想了,女真人過於強大,別說什麼看過歷史知道如何破金太子的大殺器鐵浮屠連環馬,可以實行什麼堅壁清野,南遷之後休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文治可以紙上談兵,但是軍事不行。戰爭,靠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其次才是主將的軍事才能。那麼,先排除萬難南遷再依仗宗澤韓世忠張俊東山再起,尤其是重用岳飛呢?別扯了,自唐以來的武人禍國還少嗎。別說什麼岳飛等人精忠報國,要知道,別用權利檢驗一個人的忠誠,別用利益試探一個人的底線,最終會死的很慘,趙匡胤還同柴榮親如兄弟呢。唐太宗昔日為秦王時,其父政治手段過於聖母,讓秦王身居高位還自設小朝廷,最終坐大了秦王的野心,而且秦王手下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力勸政變,最終發生流血事件。岳飛等人或許忠誠,可是一旦做大,他自己本人是否變心不好說,手下也有可能變心,萬一被迫來一次黃袍加身呢。可別忘了趙構南渡後發生過苗劉兵變,他們還只是小勢力呢,南遷後靠武人北伐根本不是什麼好選擇。至於歷史上後來成為階下囚更不是好選擇。這個皇帝可以pass。

崇禎上位時確實大權在握,可是明末弊端重重。朝廷里黨爭嚴重,貪腐橫行。軍隊中要麼各種養兵自重(尤其是廢物賀人龍劉澤清左良玉),要麼吃空餉嚴重,戰鬥力低下。又時逢天災不斷,他這個皇帝當的是沒有一點省心。活了30多歲估計看上去50多歲。至於逆襲,幾乎無望,主要是對手太強。清朝這個勢力如同剛升起的太陽,軍力強大,最關鍵的是領導人牛逼。公平的說,後金第二代領導人皇太極,政治手段高明,尤其是否定其父的民族高壓政策,改為滿蒙漢並重,重視文教,而且各種推行漢族文化跟制度,讓後金政權充滿了潛力跟吸引力。軍事方面也是天才般出眾,可以說皇太極的能力並不輸唐太宗多少,即使是接班人多爾袞是軍事政治高手,這樣一個可怕的對手我不認為自己可以逆襲。

光緒帝生活不好,雖然慈禧是他姨母,但是權利慾望太重,活的很憋屈,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還被各種宮人欺辱,做皇帝幹成這樣子乾脆不要幹好了。至於逆襲,大權者如奕訢,榮祿等根本是慈禧的好夥伴,至於朝廷大臣如李鴻章左宗棠等,都是慈禧嫡系,唯一的幫手是帝師翁同穌,不過這是一個豬隊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他唯一的機會是通過康有為等人為紐帶,跟日本人搭上線,通過出賣國家,當日本人的代理人或傀儡才有可能扭轉乾坤。不過那樣子會成為石敬瑭第二,背上千古罵名,應該沒人想遺臭萬年。

秦二世的話,如果是在趙高指鹿為馬之後,毫無翻盤機會。只有在剛上位不久,才有一定概率逆襲。

首先要為蒙氏兄弟平反,追封自己的哥哥扶蘇,可以邀買大部分長城守備軍。絕不能濫殺自己兄弟姐妹以及舊秦官員,這樣子會寒了秦國舊貴族的心,趙高此人不能留,但不能殺。畢竟其曾為胡亥老師,殺之如欺師滅祖,容易被天下人戳脊梁骨。讓趙高退休專心擔任文職,如文化傳承累的,比如史官。逐步瓦解李斯一黨勢力,李斯說到底是法家,而天下苦秦久矣,要休養生息就得待民以寬,只有否定法家,重用儒生。有必要的話下《罪己詔》,昭告天下自己準備休養生息,修改一部分秦律,尤其是連坐之法廢除。解除大部分徭役,停止修建驪山以及阿房宮。其實以後來者的眼界,在秦二世時期效仿西漢孝文皇帝,大力休養生息,秦國很有可能成為封建王朝中最偉大的朝代。


小哇是個讀書人

這幾個人選,秦二世自殺,崇禎自殺,光緒帝被慈禧毒殺,宋欽宗被金國人俘虜最後死在北國,只有漢獻帝得了善終,雖然被曹丕廢掉,皇帝當的也窩囊,但還是被封了山陽公,享有一塊封地。

提問者的意思是選擇一個人之後,只能重複他的命運呢?還是說只是身處那個時局裡,可以自己改變命運呢?如果是前者,那我選擇漢獻帝,畢竟得了善終😂😂😂,如果是後者,那我選擇崇禎。因為從各位皇帝即位時所處的時局看,還有一絲可能扭轉乾坤的也就是崇禎了。

秦國政策從稅收到刑律都已是積重難返,農民起義爆發,還有趙高掌權,面對這樣千瘡百孔的大秦,就算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再世,那也沒有多少時間去等他們改變了。宋欽宗更倒黴,金國人南下,自己的親爹宋徽宗被嚇的退位,自己只能上臺當背鍋俠,僅僅一年之後就被金人俘虜,連做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光緒皇帝的時局可能還稍稍好一些,他有機會去做出改變,他也確實那樣做了,但無奈慈禧這座大山實在難以推倒,漢武帝初期也有竇太后干政,上位五六年以後才得到實權,但慈禧對於權力的壟斷要遠遠超過竇太后,而且慈禧比竇太后更加殘忍,她甚至直接下令毒死了光緒皇帝,面對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就算漢武帝再世估計也難翻身。

所以,就剩,崇禎了。崇禎即位時雖然也是內憂外患,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叛亂,但他還是有一絲機會扭轉乾坤的。當然我們無法苛責崇禎,也不忍心去苛責他,畢竟他已經盡力了,他已經做的很好了,他非常非常的勤政。

如果我是崇禎,那我在剷除閹黨之後,會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東北前線以防禦為主,無條件信任袁崇煥,即便丟幾塊地也要堅持防禦政策,一方面節省軍費,讓我能有機會對百姓輕徭薄賦,重新贏得百姓信任,避免新的農民起義爆發,另一方面調集精銳部隊先徹底殲滅戰鬥力更弱的李自成起義軍,等平息了內憂,再考慮關外的後金外患,等到國力稍稍有了起色,再傾全國之力與之決戰。這個計劃的關鍵就是袁崇煥在東北能否拖住滿族人,我相信他能做到,能給我贏得充分的準備時間。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了。😃


耶律蕭

恩,其實還是有的選擇的,就是要把握好時間節點。

如果是秦二世,我希望穿越過去的時候,是他剛剛繼位的時候。那時候還是大有可為的。首先我們要保證不犯以下幾點錯誤。

1-不能殺李斯,讓趙高一人獨大。有制衡的權力鬥爭,皇位才會穩定。

2-停止部分勞民傷財的大型工程,可以降低部分民怨。但是起義應該還是會發生。不可避免'

3-和秦國舊貴族修好關係,獲得老秦人的。這個必須要做,秦國滅亡,老秦人置身事外不理不睬也是主要原因。

4-整頓軍務,安撫北地原來蒙恬軍團。獲得他們的效忠。並派人喚回去百越遠征的南粵軍團迴歸本土。不毛之地,不需要也罷。

如果做到以上五點,秦國還有救,秦二世還是可以做的。

如果是漢獻帝,我希望穿越過去時候是王允殺掉董卓控制朝政的時候。如果不犯下面的錯誤,還有一線希望安定漢室。

1-獲得表面上的忠臣王司徒的效忠,不讓他發出處罰董卓西涼軍的詔書。當時西涼軍已經準備投誠,就是詔書讓他們造反的。

2-安撫好呂布,並賜婚貂蟬和呂布,獲得呂布的感激。做好這二點,就沒有文臣外有武將。

3-安排使者去各個地方勢力處彰顯存在感,並給他們加官進爵,分化瓦解。重點攻關劉氏宗族。比如劉表等人。他們內心還是忠於漢室的。

4-整頓內政,培訓新軍發展自己的領土和武裝力量。

做好以上幾點,漢獻帝還是大有可為的。

如果穿越成宋欽宗,很有難度,好吧,我只能說盡力而為。

當時金軍已經兵臨城下,其實最好的選擇是,1-內部固守開封,等待勤王大軍到來,派主戰派負責守城。

2-外部調動各種細作去金軍後方,聯絡河北義士起事。

3-皇帝御駕親征,激勵守城將士士氣,鼓舞全城人民抗敵熱情。

4-派出使者以合談之名拖延時間。

做到以上幾點也許可以改變危局。如果改變不了,城破身死,也比死在五國城強,不會丟人到家。罵名滿身。

如果穿越成崇禎皇帝,那我希望穿越到繼位那天,不犯以下錯誤,明朝定可迴天。

1-絕對不能殺魏忠賢,那是唯一可以剋制東林黨還有各種利益集團的武器。魏忠賢如果還在,東林黨不會一家獨大。也不會有後面無止境的黨爭。不會有沒錢給軍費的事情發生。

2-全力支持孫承宗的關寧錦防線計劃,構建吳禦敵與國門之外的戰略要衝。

3-委派魏忠賢,去南方各個省份處理貪官汙吏,並且開海禁國家主導海外貿易,解決錢糧問題。

4-用魏忠賢罰沒,還有海外貿易的錢,安撫流民,整頓軍備。人民起義不會越演越烈。

做好以上幾點,崇禎帝還是可以翻身的。關鍵的關鍵點就是,不能殺魏忠賢。要不一切都完蛋啦。。

如果穿越成光緒帝,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和慈禧太后搞好關係然後等待就可以。等待慈禧去世。自己真正能夠掌握權力,在加上幾個主張革新的大臣支持。還是有可能安穩過度到君主立憲。如日本英國一樣的。等待慈禧太后去世並和她搞好關係是關鍵。

以上都是隨口一說,作為過來人的看客,我們只能說,用自己的理解去改變已經不能改變的歷史,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不知道各位如果回到當時會如何做。都可以說說哦。


一部24史多少血淚故事。說不清道不明。


阿斗不傻

作為一項終身職業,皇帝不僅要敬業、自律、辛苦,還要期待天時地利人和,不然求善終都難。這幾位皇帝當中我準備選崇禎,為什麼呢?

秦二世胡亥首先得位不正,和李斯、趙高合謀上臺之後,殺扶蘇、逼死蒙恬、殺李斯、殺自己的兄弟姐妹,手段極其殘忍。始於權謀就會陷於權謀,所以才有趙高的指鹿為馬,所以才會當政三年就被逼自殺,不選。

漢獻帝劉協,四歲被立為帝,當了三十多年傀儡皇帝,先被董卓立,又被李傕挾持,再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被曹丕逼著禪讓。雖名為皇帝,可處處受人挾制,唯一可以稱道的是五十三歲時善終,這種窩囊的善終不選。

宋欽宗趙恆,大廈將傾之際被老爹送上寶座,在位只1年零2個月,卻在苦寒之地受辱三十載,這皇帝當的實在命苦,絕對不選。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空有壯志卻無興邦富國之力,被慈禧壓抑三十多年,身心皆苦,連後宮愛妃亦無法保全;作為愛新覺羅子孫,想以生命熬過葉赫那拉氏的希望都被無情扼殺,一點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不選。

崇禎帝朱由檢,十七歲繼位,先雷厲風行地打擊閹黨,除掉魏忠賢,起用了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生活節儉,勤於政務,隱有中興之像。雖說連自然都在作對,大旱、蝗災、鼠疫接連發生,在深宮下罪己詔也解決不了問題,關鍵要把手中的牌打好,看能不能博出個柳暗花明。

一要穩定內閣,決定任用禮部尚書劉鴻訓為首輔,不能再幹在位17年間換50位“宰相”的事。劉鴻訓為人正義,敢於駁斥閹黨餘孽,用他來整肅朝廷吏治,信任他,不能因為逆耳忠言而罷黜他。

二要裁撤國家對明皇室宗親的供養,與其任由他們成為國家負累,明滅時被闖王、張獻忠、清軍屠殺,不如先散了,興也由己,衰也由己。

三是重用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信任他們是心繫國家的棟樑之材,在軍事指揮上不掣肘,不聽信宵小對他們的陷害、汙衊,盡全力保證軍隊的糧草供應,有他們在,闖王和清軍都難大有作為。

四是連年旱災、蝗災、水災,活不下去才要造反,對農民一定要減負再減負,可向富豪加倍徵收。一方面賑災,一方面充實國庫。反正都要破費,是主動捐款捐物、留名留德,還是將來被暴民搶走,人財兩空,讓富豪們自己選擇。

五是國家鼓勵陝西等地向沿海地區移民,一是增加災民活下去的可能,減少未來造反的流民;二是為發展沿海地區的造船業提供大量勞動力。發展航海業,向海洋要食物來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糧食短缺。

將流民變成可以安居樂業的平民是解決內亂的根本之道,剩下的任務就是對陣虎視眈眈的清軍,有人有槍有糧草,邊關不是那麼好破的。

做出這麼多努力,希望可以不負勤政之名,換來中興之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