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在乔斯坦·贾德的小说《纸牌的秘密》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座荒岛上,生活着52个人(红桃、梅花、方块、黑桃各13人)。这些人自以为生活地很快活,但其实他们并不真实存在,只是流落到这个荒岛上的水手想象出来的人物,不过他们自己从来不会意识到到这一点,直到小丑的出现。小丑总是问些奇怪的问题,搞得人心惶惶,人们想回归到以前平静的生活,于是决定杀死小丑。这部小说里的小丑在现实世界中就是哲学家。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哲学家总喜欢寻根问底,就像小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一样,惹得天怒人怨。不过哲学家的问题的确让人难以回答,如果你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思考哲学家的问题,就会发现太烧脑了……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这本书汇集了哲学史上100个烧脑问题,有的很不靠谱,没啥意思,有的至今无解,本文在这100个里精选10个,大家伙一起探讨探讨……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一 瞬间转移

科幻电影《星际迷航》里有一种可以瞬间传送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我不太明白,好像是把人分解成分子状态,传送后再组合起来。暂且认为有这么一项技术,它可以把人扫描后分解,再以光速传播到目的地后合成,那么问题来了:被传送后的这个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吗?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有人认为是,因为虽然有分解合成的过程,但整个过程前后,这个人的意识状态、人格心理、记忆等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人。有人认为不是,他们认为最开始的人在分解的过程中死掉了,后来出现的人是“复制人”,就像复制文件一样,被复制的文件虽然跟原件一样,但它不是原件。

这个过程还可以类比搭积木的故事,一个小朋友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拼城堡,拼完后就睡觉去了,这期间另外一个小朋友给他拆了,后来觉得不妥,又照着原样拼回去了,请问后来这个小朋友拼的城堡跟第一个小朋友拼的城堡是不是同一个城堡?如果那个城堡放在那儿从来没动过,我们都知道那是同一个城堡,但经过这样一个拆开又重新拼搭的过程,我相信很难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那还是同一个城堡。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这个问题无聊吗?非也,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就可以一举解决宗教里的大难题:如果人死后可以上天堂,那么上天堂的人是谁?大家都知道,人死了身体就腐烂了,但在宗教里,无论是影视剧、小说,还是各种神迹,都有人死而复生或者升天的故事,或许是法力无边的上帝又让已经分解的身躯重新整合回来了,不过经过这样一个分解重组的过程,复活的那个人还是原来的人吗?

二 艰难的决定

很多场景下,理性都会告诉人,去做非理性的事情反而更理性,在这样情境下的行为究竟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一般来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理性,做事前总要经过一番“算计”,最后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选择,听听我们的口号就知道了:“理性消费”、“性价比最高”、“货比三家”。但理性是万能的吗?书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哥们饿了想吃饭,左边一家饭店,右边一家饭店,两家饭店供应的饭菜一样,价格也一样,跟他的距离也一样,这哥们根据理性做选择,好像没有足够的理由使得他去这一家不去那一家,随便选一个吧?不行,理性的人怎么能随便选呢?扔硬币吧?不行,理性的人难道会靠扔硬币做决定吗?结果他站在两家饭店的中间不知如何是好!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这个时候,理性告诉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决定,虽然“按照喜好做决定”是不理性的行为,但这又是理性分析的结果,那么整个过程是理性的吗?

三 纽康悖论

马克面前放着两只箱子,一只敞开,他看见里面放着一千美元,另一只封闭,不知道里面放着什么东西,一位看起来神神叨叨的人告诉马克,你可以随便选一只箱子拿走,或者两个都拿走,如果你选择两个都拿走,那只封闭的箱子里将什么都没有,如果你选择只拿走那只封闭的箱子,那么箱子里会有一百万美元,但他很负责任地告诉马克:“我已经提前预料到你会怎么选,并根据你的选择提前在封闭的箱子里放了一百万或者什么都没放。”马克想了片刻,决定赌一把,只拿走那只封闭的箱子,但等等,他已经看到了那只敞开的箱子里放了一千美元,为什么不一起拿走呢?但再等等,如果这位预言师已经预料到马克要拿走两个,那么如他所言,封闭的箱子里将空无一物,所以不应该两只都拿走,但再再等等,那只封闭的箱子看起来并没有任何机关,如果里面有钱,那么不管马克作何选择,钱都不会凭空消失,为何不把两只箱子都拿走呢?马克陷入沉思……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这是哲学上一个很有名的悖论,称为纽康悖论,换做是你,你将如何抉择呢?

四 生前遗嘱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大夫叫魏武子,他非常宠爱一位妃子,并告诫儿子:“有一天我若死了,你一定要把她再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跟儿子讲:“我死之后,你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魏武子死后,他儿子把这位宠妃嫁给了别人,有人指责他不听从父亲的临终遗言,他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昏乱不清,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这则小故事很有意义,但到了哲学家那里,味道就变了,他会问:人可以为未来的自己做决定吗?比方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爱一个人到天荒地老,于是许诺爱老婆一辈子,但过了几年,他又有了新欢,对于背弃诺言的行为,他这么解释:“我年轻的时候不懂事,立下了一个很重的承诺,这个承诺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但人的想法总是会变的,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我,所谓的诺言只能对当年的我有效,所以另娶新欢不算是背弃诺言。”

当人承诺一件事时,他总是在替未来的自己做决定,但当未来的他处于一个新环境时,应该遵守以前的诺言吗?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五 道德困境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条法律,凡有人能把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出来,回国后可以报销赎金,子贡有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由于家里有钱,子贡归国后没有接受国家的补偿金,孔子知道后批评他说:“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孔子认为子贡这样做把赎人这件事的道德标准拔高了,因而是不对的,但哲学家会问:接受国家的补偿金就是对的吗?对于子贡来讲,他是经商的好手,家里有的是钱,他赎回鲁国人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回来报销的事,但如果因此引起别人的反感就认为他应该接受国家的补偿金,是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道德绑架呢?比方说慈善捐款,人们都倾向于认为有钱的人应该多捐点,为什么没人认为那些多捐了的人拔高了道德标准呢?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帮助别人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他还算不算道德?比如《乡村爱情》里的王长贵,为了帮助别人,家里家外的东西变卖一空,他做好事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这种善行值不值得推广?

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能把一个说明白都算是哲学家(上)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