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去醫院檢查時會發現肌酐升高,其具體臨床意義是什麼?

用戶61402240

首先簡單瞭解一下血肌酐的來源及排洩途徑,肌酐的來源可歸納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內源性肌酐是機體肌肉組織中肌酸的代謝產物,外源性肌酐主要是是由飲食中的動物骨骼肌代謝而來。血液中的肌酐多以遊離形式存在,不與血漿蛋白結合,主要是通過腎臟經尿排出,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幾乎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其中3/5的尿肌酐通過腎小管排洩分泌而來,此外還有少部分血肌酐通過腸粘膜經糞便排出體外。那麼血清肌酐升高到底有哪些臨床意義呢?

生理性增高:攝入大量肉食和蛋白質,但這種增高的幅度一般較小,約為40umol/L左右,攝入2至4小時之內達到高峰,約12小時後恢復正常;劇烈性活動後,肌肉大量分解發生血肌酐一過性增高。

病理性增高:主要反應腎臟功能,是用來評價腎小球濾過率的重要指標,腎小球功能嚴重受損可見大幅度血肌酐增高,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竭等疾病後期。在疾病早期或者腎小球功能輕度受損,因其腎臟強大的代償功能和腸粘膜的排洩,肌酐一般正常或輕度增高。此外還有一些腎外因素,如肌肉受損、惡性腫瘤、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本期答主:張欣欣,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由此可以看出肌酐是由於腎臟對血液的濾過而產生的,因此血液裡面肌酐的值反映的是腎臟腎單位腎小球的濾過能力!大體上說如果腎臟腎單位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正常情況下,所測的血液的肌酐值就處在正常的範圍內(檢測技術或者機器有問題除外);如果腎臟腎單位的腎小球濾過功能不正常(一般指腎小球濾過功能偏低)的情況下(比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小球損害、腎小球壞死、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所測得所測的血液的肌酐值就比較高!反映了腎小球由於某種病因的影響受到嚴重損害或者壞死,導致腎臟腎單位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下降!

但是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血液肌酐值處於正常範圍(尤其是血液肌酐值處於正常範圍內的邊緣),並不能說明腎臟腎單位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就正常,因為腎臟裡裡面的腎單位很多(多達幾百萬),腎單位裡面的腎小球就更多(多達幾千萬),加上人體有兩個腎(即使一個腎壞死,另外一個腎功能只要正常,它照樣能夠替代另外一個腎負擔起整個人體腎臟的濾過和吸收工作),所以腎臟腎單位腎小球的代償能力是十分強大的,所以即使有少部分腎單位被損害或者壞死,其他腎單位腎小球就會立馬接替它的工作,使腎單位腎小球的濾過功能照常進行。只有在大部分腎單位腎小球受到損害或者壞死時(其他腎單位腎小球代償不過來),血液裡面的肌酐才會升高,所查的血液肌酐值才會偏高。所以所化驗的血液肌酐值處於正常範圍(尤其處於正常範圍的邊緣),只能說明大部分腎單位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是正常的!


醫學慕課

(特約回答:瑞金李博士)


肌酐又稱為肌酸酐,是肌肉代謝的產物之一。人體測出的肌酐包括肉類食物消化後的產物和人體自身肌肉代謝的產物(即內生肌酐)。因此,在肉類大量攝入後或者劇烈運動之後,肌酐會增加,男性因為肌肉量高於女性,肌酐測得值一般也高於女性。常規飲食條件下,血肌酐主要取決於腎臟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肌酐檢查不需要做特別的準備,只要沒有肌肉損傷、劇烈運動和大量攝入肉類以及大量飲水即可。


有時,還要做尿液肌酐的檢測,以得到經過腎臟排出的肌酐的量。尿肌酐降低見於腎功能不全、肌肉萎縮等;而尿肌酐增高可見於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飢餓等。24小時尿肌酐的檢出可以換算得到“內生肌酐清除率”,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與尿素氮或者血肌酐相比,內生肌酐清除率能夠發現早期或者輕度的腎功能降低。尿肌酐還可與尿蛋白一起組成尿蛋白/肌酐比值,成為預判24小時尿蛋白量的指標。


醫患家

因為化驗單上出現肌酐值輕度高於標準範圍最高值,一問醫生知道肌酐是代表腎功能的,腎臟不好不是要命了嗎,於是四處就醫且不說各種各樣的過度杆查,帶來的心理負擔可以壓垮人。

肌酐是作為腎功能監察的一個重要指標。其來源有兩個主要方面:肌肉活動時產生肌酸代謝後為肌苷,如果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到失代償的程度,(因為人有兩個腎贓,腎臟本身的代償功能很強)血中肌酐不能從腎小球濾過,不能從小便中排出,那麼血液中的肌酐值就升高了。

其次如果大量食入肉類,產生的肌酐會增多,正因為腎臟有巨大的代償功能,所以血中增多的肌酐仍能從腎上球濾過後經腎小管排洩,血中肌酐不會升高,除非腎小球濾過功能明顯下降了。

肌酐最高值小於140應用至少50年以上了,長期應用這個標準並沒有帶來終末期腎病的增加,難道唯有降低標準才能引起對保護腎臟損害的重視嗎?終末期腎病導致的死亡在我國疾病譜中的死亡率能排到第幾位?況且要控制上述可以損害腎臟的各種疾病要達標,所需要用的藥物肯定多了,大部分藥物是通過腎小球濾過後排洩的,因為都是慢性疾病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腎功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是每個醫生都知道不喻的事實,再加上藥物的負擔最後生存率增長了還是下降了?為了保護可能影響腎功能的各種疾病,勢必用藥增加,從長期來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況且許多老年人的肌酐從180-200多演變到需要長期做血透的終末期腎病者的為數甚少,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總結一句:如果血清指標中的肌酐值輕度高於化驗單上的範圍,不要緊張,素食三天後再複查,如仍高於140你可能應該注意了,很可能曾有過各種病因引起的腎炎後慢性腎損害、各種中、西藥引起的藥物性腎損害,如果你有高血壓病、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你應該控制好這些疾病。另外每半至一年隨訪一下血肌苷和血尿氮。今後必須避免應用各種可能引起對腎臟損害的藥物,必須瞭解有無腎毒性(西藥還寫,麻煩的是好多中藥說明書上根本沒有關於藥物毒理學,加上人工種植⋯⋯)。總之控制各種可以損害腎臟的原發病以外應該加強保護腎臟的意識是最有效的措施。

2018.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