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蘭德研製M1半自動步槍性能如何?

3014房間

M1加蘭德是神槍啊。這把槍是整個二戰中最出色的半自動步槍,相比起其他國家大量裝備的Kar98K,莫辛納甘等栓動步槍有著無可比擬的射速優勢。即使是德國的G43和蘇聯的SVT-40等步槍相比M1加蘭德仍然不及。

M1的射速優勢帶來相比同時期栓動步槍5倍左右的作戰射速。考慮到班用機槍等裝備,一個美軍步兵班的火力是德軍步兵班的1.5倍,是日軍步兵班的2-3倍。

也可以發射槍榴彈。

M1加蘭德的槍機很像栓動步槍的,自動原理方面可以概括為栓動步槍加根杆。屬於早期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槍械。採用了短行程活塞,利於提高精度。迴轉式閉鎖的設計使得該槍的槍機可以造的相對較輕。(不過最後M1還是比Kar98K和莫辛納甘要重一些)

總體來說M1加蘭德步槍的可靠性很好,精度非常出色,和旋轉後拉槍機的Kar98K精度相似。雖然和其他步槍一樣都是槍機坐在木頭護手裡,但是M1清理槍機還是要比其他步槍容易一些。

M1步槍唯一的缺點就是:一次裝彈的容量只有8發,彈容量還是小了點,而且除非把子彈全部打完,不然裝彈會非常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蘭德給M1加上了20發彈匣。

因為M1採用漏夾裝填,除非把槍機裡的子彈全部打光,否則要像其他步槍一樣單發裝填會變得非常困難。

美國人也發展出了M1C/D這種使用2.5倍瞄準鏡的狙擊槍型號,實際效果很不錯,一定程度上是取代了M1903A4春田。

這把槍有多優秀呢?二戰時期產量400萬,戰後一直生產到50年代末,總計產量超過1000多萬。後來的M14實際上就是M1換裝彈匣的版本。


貞觀防務

M1式加蘭德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和M1卡賓槍是當時美國士兵的標配。M1步槍是當時最好的戰鬥步槍之一,也是美國產量最高的輕武器,美國大兵拿著M1步槍戰鬥在太平洋、北非、西歐等各個戰場。M1式加蘭德步槍的出色表現受到美軍全軍的稱讚,巴頓將軍評價它是“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

在二戰爆發之前美國政府是不關心軍隊建設的,因此軍費有限,自然武器的發展也不快,M1式加蘭德步槍從研發到生產的過程也是磕磕絆絆。1921年開始設計,1936年才定型生產,到了1940年才大規模裝備部隊,中間隨著技術進步、美國陸軍的要求不斷改變,M1式加蘭德步槍的各項設計細節修改了上百次,不得不說該槍的設計師約翰·加蘭德真是夠有毅力的,擱在別人身上早就放棄了。

但是不得不說千錘萬鑿出精品,M1加蘭德步槍跟隨美軍士兵走上戰場後,經受住了叢林、沙漠等等嚴酷環境的考驗,以可靠性高、射擊精度好、火力強勁、易於保養和修理等等優點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步槍。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M1加蘭德步槍的存在,美國士兵才能在作戰素質遠不如日本、德國士兵的情況下與他們對抗,一路消滅了法西斯。整個二戰美國生產了超過400萬支M1步槍,除了自己使用之外還供應給英國、中國等盟友使用,受到一致好評。

類型:半自動步槍

口徑:7.62 毫米

彈藥:7.62×63mm步槍彈

彈倉容量:8發

槍機:導氣式, 迴轉閉鎖式槍機

全長:1.1 米

槍管長度:610 毫米

初速:865 米/秒

空槍重:4.37 公斤

有效射程:730米

瞄準工具:片狀準星,覘孔式照門

用戶:美國、二戰同盟國、加拿大、韓國、南越、中國

研發者:約翰·加蘭德

研發日期:1924年

生產商;春田兵工廠、溫徹斯特、貝瑞塔、春田公司、勝家


當狗容易做人難

1888年1月1日,加蘭德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的聖萊米,12歲時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康涅狄格州。他的家庭背景很平常,也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但從小他就善於修理各種物件,表現出不凡的動手能力。不到15歲時,加蘭德就申請了自己的第一項專利,此後幾年他成了一家磨粉廠的機修工。此時的加蘭德對槍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花了一個夏天在一家射擊場工作,並且成為一名一流的射手。再後來,加蘭德加入了國民警衛隊。一戰期間他設計過一種機槍,引起了官方的注意,他也因此在標準局謀到了一個職位。1919年,馬薩諸塞州的陸軍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聘請了加蘭德,他立即投入了半自動步槍的研製中。

1920年時,很多人認為半自動步槍最好應該採用0.276英寸(7毫米)口徑槍彈,這種認識迫使加蘭德重新調整自己原來的設計。但精明的加蘭德暗地裡卻繼續研製0.30英寸(7.62毫米)口徑半自動步槍。

加蘭德的最強有力的對手,是約翰·彼得森,他設計了0.276英寸口徑半自動步槍。經過對比測試,陸軍認為加蘭德和彼得森的設計各有優勢,兩者的競爭可謂旗鼓相當。但1932年一位大人物做出了決斷: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將軍要求所有步槍口徑都必須統一為0.30英寸,這樣就能讓勃朗寧自動步槍和勃朗寧機槍實現彈藥通用。加蘭德早就完成了0.30英寸口徑半自動步槍的設計方案。他立即佔據了競爭優勢,以至於對手再也沒能趕上來。加蘭德的優勢並不限於技術層面,他的設計更加簡單堅固且更加可靠。1933年夏末,美國陸軍把加蘭德的設計方案命名為0.30英寸口徑M1型半自動步槍。1936年1月,陸軍正式將M1作為制式裝備列裝。(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16年第01期)ZZ


兵器

美國M1加蘭德步槍,正式名稱: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在中國俗稱大八粒(又叫:八粒快)。1919—1924研製,1933年投入使用,1936年1月9日,美軍開始準備加蘭德步槍,1940年定型,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到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加蘭德步槍超過1000萬支。








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全長1.107米,槍管長610毫米,口徑7.62毫米,槍口動能:3537J,有效射程750米,初速865米/秒,空槍重4.37公斤,帶刺刀4.75千克,彈藥:M1906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7.62×63mm步槍彈),彈倉容彈:8發,槍機:導氣式, 迴轉閉鎖式槍機片狀準星,瞄準工具:瞄準:覘孔式照門


Trafalgar18051021

二戰時期,美軍著名將領陸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曾評價M1加藍得步槍為“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作為集團軍主官喬治·巴頓指揮過千軍萬馬,經歷了許多實戰,深知盟軍手中的M1加蘭德步槍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確實,M1加藍得半自動,作為一款美軍制式槍械,伴隨著美國大兵征戰北非、歐洲、太平洋戰場,憑藉精度高、射速快、火力強、威力大、可靠性好等特點,完勝同時代的毛瑟98K、三八大蓋、莫辛·納甘、李·恩菲爾德等傳統單發步槍。

在到處充塞著栓動步槍的戰場上,美軍導氣式半自動步槍M1加藍得脫穎而出,8發的容彈量,超過了5發容彈量的傳統步槍,對其擁有絕對優勢,火力上的碾壓,技術上的代差。

儘管德軍也裝備過G41/43半自動步槍,蘇軍也曾裝備過SVT-40半自動步槍,但卻數量極少,沒有美軍的M1加藍德使用廣泛,是步兵班的主要槍械。

M1加藍得帶刺刀時全槍重4.75公斤,全槍長1.1米,初速每秒865米,有效射程750米,用8發漏夾供彈,打完子彈,漏夾會自動從彈倉內彈出,提醒槍手更換彈夾。

通過實戰,M1加藍得半自動步槍,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成了最受美國大兵歡迎的步槍,對於美軍而言,M1加藍德是贏得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戰期間,M1加藍德共生產了400餘萬支,截至五十年代末期,此槍共生產了1000餘萬支,是世界上生產數量最高的半自動步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