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甲彈的威力何在?

街角在-等待

滑膛炮就是為了使用破甲彈而誕生的。破甲彈曾經讓西方國家出現了裝甲沒有用的設計思想。另外,這種彈藥也加速了各國對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的研究。

破甲彈

破甲彈,又稱高爆破甲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破甲彈已經成為一種普遍使用的反坦克彈藥,例如坦克和單兵反坦克火箭筒(例如巴祖卡和坦克殺手),都在使用這種彈藥。

19世紀80年代,美國人查理斯·E·蒙羅發現,如果將炸藥表面做出一個V字形的凹陷,當炸藥被引爆時,爆炸威力會被集中於一點,這被稱為蒙羅效應。

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諾伊曼發現,如果在炸藥凹陷處,加上一個金屬墊(金屬墊通常是用銅材料製作),產生的威力可以擊穿鋼鐵。在理論上,可以擊穿5倍於金屬墊直徑的裝甲(錐形裝藥)。

破甲彈

破甲彈,就是一種採用了錐形裝藥原理製成的彈藥。這種彈藥的戰鬥部,是一個錐形的金屬殼體。裝藥會在距離坦克裝甲一定距離時被引爆,引爆後,錐形金屬殼體受到擠壓變形,並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聚集成一條高速的金屬射流,使得壓力能集中於一點(錐形金屬殼體底部會被推到最前方),從而穿透裝甲。必須注意的是,破甲彈並不是利用高溫來達到穿甲效果,錐形裝藥形成的金屬射流,並沒有燒穿裝甲的作用(它的溫度只有500至600度左右)。實際上,錐形裝藥是通過極高的壓力,在裝甲上打出一個洞。

舉個例子,二戰德國著名的HHL反坦克手榴彈,所使用的就是錐形裝藥原理,它僅裝有1.5千克炸藥,可以擊穿140毫米裝甲或者是50釐米厚的混凝土牆壁。而日本的九九式反坦克手榴彈,由於沒有采用錐形裝藥,它就只能擊穿19毫米厚的裝甲(九九式的裝藥量為1.3公斤)。

採用錐形裝藥的反坦克導彈

但是,當使用線膛炮發射破甲彈時,炮彈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會衝散金屬射流,導致穿甲力下降。為此,蘇聯設計師去除了火炮膛線,將炮彈改為彈翼穩定,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款滑膛反坦克炮,以及第一款實用的滑膛坦克炮。而法國則使用另一種辦法,來降低膛線對破甲彈的影響(將炮彈設計成內外兩層,兩層中間安裝滾珠軸承,炮彈飛行時,外部因膛線而旋轉,而內部保持穩定)。

20世紀60年代後,破甲彈已成為最主要的反裝甲彈種,其對傳統均質鋼裝甲的毀滅性效果,促成了西方一代“裝甲無用論”坦克的誕生,同時也加速了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