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現代坦克的原型,在古代戰場上是不可缺少的兵種

戰車部隊出現在商朝,在春秋時期成為大多數國家軍隊中的主力兵種,當時一個國家擁有戰車數量的多少,往往被用作來衡量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指標。戰車一“乘”則意味著有五十到一百個徒兵,因此一些被稱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君”的國家實質上是擁有五萬至十萬和五十萬到一百萬的兵力。

它是現代坦克的原型,在古代戰場上是不可缺少的兵種

戰車分為輕型戰車和重型戰車,這兩種戰車各有各的用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比如輕型戰車,其實就是雙馬拉的站板,重量比較輕,戰車兵一般在上面射箭殺敵,身穿重甲,弓箭投石索根本打不透,除了頭部裸露之外可以放心射人,射箭時可以在站板上,也可以下地。戰車速度很快方便敵人潰逃之後的追擊,射殺或者帶回來當奴隸。而重型戰車,為四匹馬驅動,速度很快可以做衝鋒使用,手持盾牌、長矛、弓箭和標槍,主要功能是衝擊敵方陣地,以高大威猛的氣勢打亂敵軍的戰鬥隊形,引導己方步兵進攻,這樣一來還加強了對步兵的防護作用,使步兵依託戰車形成一個類似移動要塞,大大的增強了戰鬥力。

它是現代坦克的原型,在古代戰場上是不可缺少的兵種

在古典《楚辭.九歌.國殤》中也有對戰國時期車戰驚心動魄的描寫:“盾牌手裡拿,身披犀牛甲,敵我車輪兩交錯,刀劍相砍殺。”而在秦國統一六國後,戰車的主要作用也從最早的戰爭核心,變為輔助步兵和騎兵大軍進行平原地區作戰了,進攻時用於衝陷敵陣,打亂敵軍陣型,防禦時將戰車布為陣壘,能有效的阻止或遲滯敵軍的衝擊進攻,行軍時將戰車設為前鋒和兩翼,有利於保障部隊的安全,防止敵軍偷襲。

它是現代坦克的原型,在古代戰場上是不可缺少的兵種

到了漢王朝,由於與匈奴軍隊作戰,戰車的機動性無法和匈奴的騎兵機動性相抗爭,目標高大的戰車日漸失去了優勢。漢武帝時期,大量發展了騎兵,而騎兵的敏捷機動,在對遊牧民族匈奴的作戰中嶄露頭角,到了唐朝的時候戰車基本已經被騎兵所替代。

它是現代坦克的原型,在古代戰場上是不可缺少的兵種

戰車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將戰車車頭安裝上巨大的金屬撞角,就是一輛用來撞開城門的利器,車體外用木板或金屬做為防護層,頂部做成屋簷的用度,用於防護城樓守軍的弓箭和滾石,而戰車裡面的弓箭手可以向敵人射箭,像極了現在坦克的雛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