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國內秋季顏值爆表的地方好像都在西北扎堆了,但如果論起厚重的人文底蘊,閩南絕對能從一堆地名中脫穎而出。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張鵬WillCheung)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這裡生活的面孔是如此不同,依舊帶著中亞遺風的蟳埔阿嫲,傳承著孤獨技藝的老手藝人,老街上飄來的南音腔調似懂非懂;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莫默PHOTO)

↑即便文化同根同源,風俗依舊各具風味,古老的番仔樓在訴述悠揚的歷史,雲水謠裡百年榕樹下的水車滾動不息;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天山代號_7)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舌尖上的閩南”完全可以拍一部全年不間斷播出的超長紀錄片,上到酒店餐廳、下到街邊小攤,只愁沒有更大的胃來裝。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晴時雨亅)

這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被廈門搶去風頭,卻守護著美好的傳統;

這裡沒有國際大都市的紙醉金迷,卻依舊清晰可見閩南大都會的大氣風範。

即便是在國慶這個避無可避的高峰期,這裡依舊能帶你繞開如織的遊人。今天就以永寧為中心,以泉州、漳州的閩南特色為主軸,探訪一條帶著失落記憶的靜謐路線。

一直被低估的泉州

最地道的閩南風情和秒殺臺灣的古早味


既沒有廈門的流光溢彩,也沒有福州整齊的城市規劃,卻能讓第一次來到泉州的人瞬間愛上這裡的每一條石板路和每一堵城牆。街頭繁複的宗教信仰,讓每一個泉州人生來自由而淳樸。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璀璨的文明在這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也讓每一個路過的人深深迷戀……


| | 開元寺 - 福建規模最大的唐朝古剎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poco@不捉老鼠的懶貓)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阡陌小巷的背後,幽居著1300年曆史的唐朝古剎——開元寺。如果你是來看金碧輝煌的佛教建築的,也許會敗興而歸。開元寺裡少了尋常寺廟裡的喧囂,更多了幾分虔誠與清淨。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poco@YUNGWONGLAU)

婆羅門的塔、印度的柱、獅身人面的臺基、神采飛揚的妙音鳥、東西對立的兩塔、開出蓮花的千年古桑樹……在寺廟中行走的每一步都在聆聽這裡流傳了千年的故事。輕輕閉眼,合掌,在桑蓮法界中焚一炷香。

| | 蟳埔漁村 - 返璞歸真的風情漁村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這裡不是古鎮,也不是旅遊區,蟳埔只是泉州臨海的一個小漁村,卻保存著完好的原始風貌。居民們的房子高大敞闊,就地取材用海蠣殼修築而成的蚵殼厝在陽光下泛著銀白色的光澤,紅色的木窗鑲嵌在牆裡,怕是其他地方也找不到如此獨特的民居了。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在蟳埔漁村,還有一群堅守傳統的美麗漁家女。無論年齡大小,她們的髮型都盤在腦後,綰成一個圓髻,然後用鮮花串成花環,俗稱“簪花圍”。簪戴在綰髻四周,中間插一根象牙筷子。她們熟練地撬著海蠣,留給來訪者一個美麗的背影。沿街叫賣的石花膏摻了芋頭糕與蜂蜜,清爽可口。在這樣的地方消磨一個下午,怎不戀戀忘返。

| | 西街 - 一條街看懂泉州古今的繁榮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poco@阿 文)

西街是泉州市區留存了最久的古街區,宗教廟宇的古建築與活力十足的客棧酒吧交互點綴,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別樣的魅力。泉州現有三座鐘樓,其中泉州人默認的、也是最古老的一座就在西街。如果你來西街尋找美食,那你可真來對了!大嘴熊的蛋黃餅和板栗餅、老記面線糊、侯阿婆肉粽店、亞佛潤餅皮店……都是當地人讚不絕口的。

被時光遺忘的永寧

完美記錄僑鄉輝煌還有傲人海岸線


離廈門不遠,還有一座600多年曆史的海濱古鎮。這裡有延綿數里的黃金沙灘,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廟,有獨特正宗的閩南風味美食,有純粹的閩南人市井生活,有“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精神,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老街,更有遠近聞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樓。


| | 番仔樓 - 一代僑民,一代番仔樓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國家地理中文網)

鼓浪嶼的建築夾雜了太多外國建築文化的氣息,而永寧古鎮的番仔樓則在近幾百年融入泉州建築,成為傳統民居之一。永寧古鎮的主城區本身是一座600多年曆史的海防衛城,衛城內的建築多以花崗岩為主,間或有泉州傳統的官式古大厝和南洋風格的番仔樓散落其間,別有一番風味。

| | 一條街

- 一逛逛百年的清幽老街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永寧古衛城依山而建,東西傾斜度達20多米,老街從慈航廟直落西門外,長一公里多,寬度約4米至5米。改革開放前,它一直是永寧商貿的集中地。現如今,三三兩兩路過的,大多是當地人。老街青石鋪的路,走來光滑而古韻。恍惚間就有種回到了古時候的感覺,你大可找一塊石凳坐下,靜靜的感受清風裡帶來的故事。

| | 觀音山 - 隱入時光的古鎮卻有一條迷人海岸線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國家地理中文網)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觀音山位於永寧的一處海岸線,遍佈著礁石和沙灘,海浪競相追逐翻滾,坐在這裡靜靜的發呆,整個人都變得慵懶愜意。海邊猛烈的海風幾乎要把人吹得飛起來,真可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了!日出或日落時分,天與海都被染成了暖色調的橙紅,讓思緒隨著時光遊走。

| | 人文自助茶館

- 享一個清靜下午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來到這裡,別忘記去永寧故事茶館坐坐,這個茶館是泉州第一家人文自助茶館,就在一座古厝裡面,本身環境就清幽。而且不同於其他地方,這裡一切都是自助哦,要自己投幣,選茶,洗茶具,特別棒的是,古厝外面有井,自己去井邊打水來燒哦。

比想象中更原生質樸的漳州

不期而至的浪漫和風景名勝海島


對於很多人來說,漳州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城市。它雖與廈門僅一水之隔,卻依舊保持著閩南慢生活的畫風。當你在大城市走街串巷、擠上下班高峰的時候,漳州人民已經泡好了茶,開始了傍晚的茶聊生活。在這裡,明清建築隨處可見,漫步古村,聽雲水謠的水車攪動的水聲,看土樓人仍延續著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


| | 田螺坑土樓- 神似布達拉的“四菜一湯”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故鄉的雲)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俯視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達拉”,“四菜一湯”的田螺坑土樓群無論是俯視、平視、仰視,還是置身其中,360度都能驚歎建築的神奇與獨一無二。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小社會,時至今日,土樓人仍延續著這種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共同生活在土樓裡的各家各戶,均為同一姓氏,都是親房叔伯,一家有喜,闔樓歡慶。

| | 雲水謠- 百年榕樹下水車作響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光革GUANG)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jeremy-DC)

雲飄飄,水迢迢,雲水難相交。因為一部同名電影而蜚聲的雲水謠,古老村落、幽長古道、百年老榕、巨大水車、古樸小屋,都依偎在小溪旁。雲水謠的原住居民都姓簡,果真簡單美好,簡樸中藏著心動。這裡是一個留存時光的地方,樓牆雖然只是普通夯土牆,但是夯築技術爐火純青,歷經近百年的風雨侵襲,至今一片光滑,幾乎沒有剝落,讓你感覺到時間只是從牆上輕輕劃過,而沒有留下痕跡。

| | 東山島 - 集南國濱海風光於一身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圖蟲網@Darren_Huang)

(圖蟲網@xufufu)

介於廈門市和汕頭之間、卻隸屬於漳州的東山島是福建的第二大島,這裡也是個資源豐富的美麗海島。島上的烏礁灣是特別保護漁港,不經修飾的自然美引得遊人嘖嘖稱讚。而新開發的馬鑾灣海濱浴場更是好評無數,細軟的沙灘和清澈的海水,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來到了三亞。

(圖蟲網@時間在流逝)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趁著太陽還未高升,鎮海角一場清新文藝的日出不想看一眼嗎?還未開發的海岸線乍一看和墾丁頗為相似。到了下午三四點的樣子,乘坐快艇出海捕魚去。順帶著連晚上海邊燒烤拍對的食材都有了~

一個真實而有深度的閩南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聽一曲南音,舞一段霓裳。南音彈奏琵琶時一直保持著古老而獨有的橫抱姿勢,因而又稱“橫抱琵琶”。來閩南,親手觸摸這彈奏出歷史音符的古樂器。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古早味”在閩南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我們將古早味貫穿一路,花生湯、面線糊、海蠣剪、五香卷……領隊能精準地找到每一種食物獨屬的“懷念的味道”。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永寧古城最不乏的就是老手藝人,但雷老伯卻是現在石獅地區唯一會做妝糕人的老手藝人了。“妝糕人”和捏麵人完全不同,它是以糧食為主要創作原料的漢族民間傳統藝術。起先是一種祭品,早起蟳埔漁村的女人每年除夕會將這些化妝的小人插在糕點上祭祀玉皇大帝,然後投到海里給龍王吃,以保佑討海的家人。

我們有幸到雷老伯家中拜訪,看他做一回妝糕人,也學做一回妝糕人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閩南蟳埔女的服飾獨特,她們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褲,頭髮盤到腦後,綰成一個圓髻,用鮮花串成花環,俗稱“簪花圍”,簪戴在綰髻四周,中間插一根象牙筷子。

找個路邊的阿嬤幫你盤一個簪花圍,體驗一下這裡姑娘的“時尚”裝扮吧~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一直被低估的閩南,有著最地道的古早味

找找阿嬤幫忙,好不容易梳起的簪花圍,可不能浪費了。跟當地俊俏的姑娘比一比,也是毫不遜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