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馬三立可以排第一嗎?

twin2663

相聲界沒有排行榜,沒有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一說,但馬三立有一條目前應該能排第一,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如果說錯了,請您指正。

2001年5月29日,馬三立在天津舉辦告別演出,也是紀念他從藝80週年。當時,他已年滿87週歲,虛歲88歲。如此高齡還辦相聲專場,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有人說,南京相聲名家張永熙90歲還登臺表演呢,但張老爺子辦的不是專場,他只說了一段相聲,而馬三立足足說了四五十分鐘。無論是從體力,還是腦力來說,這兩者差別還是很大的。

其實,馬三立起初不同意辦告別演出,因為他不想跟他的觀眾說再見,加上當時他身體已經不太好了,但他三子馬志良張羅著要辦,後來馬志明也同意,並幫著說服了老爺子。據馬志明曾透露說,他爸爸褲子裡面藏著尿袋,是帶病堅持演出。當馬三立問觀眾:“我值嗎?” 觀眾齊聲回答:“值”。這一個“值”字讓馬老爺子樂了一晚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他風趣地說:“告別舞臺是讓賢。告別舞臺,不是告別相聲。”

當晚,馬季送給他師爺馬三立一幅字,上書八個大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衝著這八個字,馬三立真就可以排第一了。當然,也別忘了還有另外一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最棒的相聲大師,他可以是馬三立,也可以是別人。要我說,不管是不是馬三立,馬三立永遠是中國相聲界的泰山北斗。

我是蕭陶,寫相聲故事,說相聲人物,評相聲熱點話題。只輸出乾貨,關注不迷路。


蕭陶

呵呵,閒來無事,叨叨幾句,說得好不好,多擔待。用馬先生的相聲講:媽媽,他拿咱家褂子了。誰呀?逗你玩兒。

首先,我們聊聊這排第一。想必關注此話題的多是相聲愛好者,現如今相聲界大咖是誰?估計都異口同聲:郭德綱。聽郭德綱相聲的人都知道,他登臺開場愛謙虛一下:我是相聲界的一名小學生。你看看,這麼大的腕兒,在大家面前還這麼謙虛。那他是真謙虛呢?還是客套話呢?其實是真謙虛,郭德綱一路走來,除了砸掛和諷刺給他使絆子的同行外,對行內有德行的有真玩意兒的前輩還是非常尊敬的。因為他還經常說這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相聲就是這樣,沒法論第一第二,蘿蔔鹹菜各有所愛,一千個人心裡可能有一千個大師。所以,真要在相聲界排第一,沒門兒,壓根兒沒有衡量標準。即便現在掙錢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郭德綱,在很多專業的相聲迷心裡,很多活兒說得也不地道。

第二,那這玩意兒,就沒法排次序了嗎?當然有,不然單位年終評先進員工怎麼評。單位各個業務口兒總有一兩個人業務過硬,讓大家信服;即便沒有突出人物,也有辦法,那就是論資排輩。馬先生就這樣的,在相聲業務上是佼佼者,取得過不俗的成績,有相當大的觀眾群體和良好的口碑。當然,郭德綱也說過,100個說相聲的,死了99個,剩下的就是藝術家。他暗諷的就是肚子裡沒真玩意兒,靠輩分上位,倚老賣老的個別人。即便真的按輩分,馬先生也有資格。

最後,在相聲短短100年的歷史進程中,總共也沒有經過多少代人。在新中國成立後,像馬三立,侯寶林等都是相聲界的代表人物,可以算是第一梯隊的人,但是單論誰排第一,估計誰都不服誰。行內規矩就是排輩兒,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社會雜談光頭哥



馬三立大師的相聲,覺得就屬於內外行都得挑三個大拇哥的那種!老人家長得就面善,並且樂於助人,低調不張揚,既尊重觀眾,又尊重演員,充分顯示了人品和藝德。



如果以藝術大師相稱,唯有馬老爺子一人,名副其實的“大師”當之無愧!他如同恣意舒展的雲朵,信手拈來中就是精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是馬季對馬老的評價!“馬祖”這是郭德綱相聲作品裡對馬老的尊稱!



馬三立老先生是國寶,是老百姓尊敬的喜歡的相聲大師。我們永遠懷念他!


Sn0WbrOther雪哥

在相聲界,馬三立,馬老當之無愧的排在第一位!不管是他的為人,他的藝德,他的藝術修養,藝術造詣都令世人無比敬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登峰造極!五體投地!侯寶林,侯大師都不能與其爭鋒!侯大師是隨風草!心機比較多!許多人會對他有些微詞!馬季,雖然為相聲的承前啟後,作出的很大的努力,但是他的歷史有些不算清白,作出過大不敬侯大師的事,作為大師有些牽強!郭德綱有才無德,小肚雞腸,小人得志,不可能成為“大師”,只是一個下九流!他要是被封了“大師”那就瞎了天眼!


溫柔善良的小蘋果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我們先從相聲關係中瞭解歷史。


馬三立(天津人)在相聲界中很有影響力,第五代相聲從業者。馬三立經歷文革的困苦,老人再次見到觀眾在臺下哭了。其成就遠遠大於相聲大師姜昆和侯耀華。與同時代的人相比,是優秀卓越的相聲演員。



姜昆一個曾經兩次上過春晚,提倡新相聲,職位曲藝主席。特點:傳統相聲基本功沒學全,不會說貫口。表演節目很用心,曾經給觀眾免費門票和雞蛋。估計沒有去過天津,就目前的表演效果可能存在雞蛋全部退還的效果,因為天津觀眾對演員的功夫有直接的反饋。


郭德綱是德雲社的創始人,堅持傳統相聲的基本功。自己帶領出一批批有市場的相聲表演者,傳播著正能量,其影響力遠勝於相聲歷史任何一個階段。他可能會成為繼承傳統相聲的13項技能中的12項(缺一項,撒沙成字),同時推出與時代俱進的相聲。我想,郭德綱應該是宗師級別的。

相聲的歷史雖然沒有二人轉的歷史長,但是要有一批堅持學習、革新創作、突破行業的相聲演員。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或者留言。


貝客房貝

解放前,李德揚,張壽辰,候寶林,張繼堯,李寶瑞。解放後,候寶林對相聲的傳承發展貢獻大。張壽辰,候寶林,張繼堯,常寶堃,馬三立。文革中期,馬季,唐傑忠,趙連甲三劍客。後期,姜昆,馮鞏,李金斗,蘇文茂。八十年代後,候耀文,馬季,姜昆,馬志明,楊毅。 相聲沉默後由郭德綱,于謙至今。


百里羽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相聲這東西很顯然是屬於第一種類型,個人主觀性太強。但就我個人來說,馬三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在他之外,什麼侯寶林馬季,侯耀文以及他的徒弟,都在下面一個層次。為什麼?因為所有說相聲的加一起,只有馬三立一個人能夠把表演融化到家長裡短的閒聊中,聽馬三立的相聲,我分不清哪是他的表演,哪是他在跟我聊天。所有馬三立說過的段子,我只聽他一個版本的,因為這個版本是最好的,其他人說的沒必要聽(一個段子例外)。


胖子190692068


冷眼看世界的小孩

演員風格不同,觀眾喜好也不一樣,要排出一個令眾人信服的名次,幾乎不可能。本人從七八歲開始聽相聲,至今也有三十餘載,太先前的前輩無緣欣嘗,或只聽過幾段的,不敢妄加評論。就所熟知的這些相聲名家而言,馬三立候寶林劉寶瑞三位,在我心目中應屬頂級。三人表演風格迥異,但各有千秋,很少有人能人。

下一層面,應以馬季先生為首。這一期名家輩出,也各有所長。馬氏相聲、候氐相聲、京派相聲、津派相聲,百花齊放,相聲空前繁榮。

再下一層,當屬馬季的門人弟子為主。姜昆,馮鞏,趙炎,王千祥等是佼佼者,也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一批相聲演員。

再往後真正的相聲便消亡了。一些打著說相聲旗號的所謂相聲演員,正在把前輩嘔心瀝血打造的這門藝朮,重新淪落回不入流舊境地之中。陳碴泛起。

馬季之後再無相聲大師。如今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無劍的劍客

雖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但是我覺得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佼佼者 這些能人之間不能說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因為相聲行內 有名 賺錢 有能耐 3樣互相不挨著。如果按照馬三爺介紹老一輩的人 萬人迷應該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人 上臺帶個帽子 摘了帽子開始說 說完帽子一戴 就下臺 從不鞠躬 那個年代 可想而知 別人給他捧哏 可能是二八下賬 他拿八

如果按照60年代來評選的話 當時60年代全國說相聲的評選 最後選出會說相聲的 全國就只有2個半 一個是張永熙 一個是孫少林 另外半個侯寶林

外界認為和行內認為是兩回事

而且行內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 輩分太高就不能收徒弟了 所以馬三爺晚年沒收徒弟 李文華是在馬三爺過世以後收的 少馬爺說過 在過去沒有師父等於算是外行 沒有飯碗 走到哪想掙碗飯錢 必須得跟當地說相聲的盤道 現在已經不講究這些了

而且很多老藝人很反感藝術家這個詞 馬三爺到最後的頭銜也就是著名相聲演員 也不是藝術家 所以後來出現的所謂藝術家我也挺納悶的

而且還有很多囧況,比如 少馬爺的搭檔大黃 到現在也沒有正式拜師。少馬爺說過如果說內心裡誰是他徒弟,他只認為大黃是他徒弟。 這事哪說理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