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两代人,花了数十年时间复原制作过程需要130天,成品率却仅有20%的金砖——炼砖亦是炼心。

这是手望为你讲述的第128个故事

编者 / 林茵

2018年4月,将近600岁的故宫收到了一份不平凡的礼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收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瑾用古法复原的100块“金砖”。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所谓“金砖”,并不是指用黄金铸造的砖,而是用今天苏州市陆慕御窑村黄泥所制作的一种细料方砖。

和一般的建筑材料相比,金砖表面平整光滑,颜色黛青,颗粒细腻,质地密实,人走在上面却丝毫不会打滑,而且砖面历久弥新,越用光亮。更神奇的是,当人轻敲砖面时,还会发出金属般的声音。

相传,金砖由故宫的建造者蒯祥所推荐,600年来一直是装配故宫地板的不二之选。

有了它,故宫的修缮才算真正接近竣工。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保和殿地面镶嵌金砖

如此珍贵的金砖,其实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近70年。

从口头传授,到依据古方探索,再到送检完成,金砖的复原的背后凝聚了一个家族,两代金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心血和青春。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故事还得从金砖的失传说起。

古代金砖的成功率极低,而且造价高昂。只要在抽检时发现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等要求,或者尺寸大小超过一毫米的误差范围,整批金砖当即告废。

富裕如乾隆时期,江苏巡抚也曾因为造砖的补贴费用和工部官员在朝廷上撕破脸,展开论战。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工匠们的生活更是十分艰苦。

每块金砖上都清清楚楚地刻有制作时间、制作工匠的名字、监管这块砖的官员职务及姓名,和知府、知事、保甲和烧制人的印鉴。

造砖时,责任自上往下,层层下达,工钱也层层盘剥;一旦一块砖出了问题,和这块砖相关的所有人都会被惩罚。

经费短缺和严格的制度使得工匠们苦不堪言,纷纷出逃。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每一块金砖上都刻着监造官的信息

晚清,国力不济,再也无法支付金砖烧制的高额费用,金砖对皇室的供应戛然而止。

之后,近代中国风起云涌。随着宣统帝退位,金砖和它的享用者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再未开窑。

为了谋生,过去为皇帝打造金砖的工匠纷纷转行,开始制作成本低廉,适合民间建筑使用的普通砖瓦,靠口口相传的金砖的制作技艺逐渐式微。

八十年代,海外同胞游览故宫时,看到年久失修的坑坑洼洼的宫殿地板,不由得心生哀痛,一时引发媒体多篇报道,感叹“金砖技艺”已经失传。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多年以来,熟知制作技艺的工匠都过着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做点民用砖瓦补贴家用的生活。虽然御窑金砖的炼制方法就在他们的脑海里,但谁也没有资金和勇气去付诸实践。

复原金砖成了陆慕村人心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然而,1990年的故宫大修,让金砖的终于在新时代有了用武之地,技艺的传承也有了新的转机。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当时为了筹备大修,故宫急需一批用于修复地面的金砖。故宫修缮处的李永革老先生翻遍古籍,查到陆慕曾有生产御窑金砖的相关记载,于是带队到实地考察。

由于没有复原的金砖实物,李永革对陆慕的御窑金砖技艺十分担心,因为如果不能做出和古代一模一样的金砖,故宫的地板就无法达到古代“严丝合缝”的效果,修复只能以失败告终。

为了谨慎起见,故宫修缮处并没有当即下订单。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故宫修缮处的李永革老先生

那一年,金梅泉40岁,他刚从父亲金兆文的手上接过了御窑金砖的制砖印章,成为御窑金砖厂新任厂长。

陆慕金家,六百年来一直烧制故宫专用的金砖。祖宗金祖明在康熙年间故宫大修缮中一举成名,由于十四岁开始学习烧制金砖,于是人送外号“十四金”。

故宫修缮处一句“机械砖绝对不允许进故宫”,让出身于金砖世家的金梅泉深受鼓舞,决定把复原金砖作为上任的第一件要事。

据《造砖图说》记载,每一批金砖的制作需要历经130天。

制作期间,工匠必须按照古法规定的顺序和时间,全靠手工严格执行29道工序。

这些工序精细复杂,环环相扣,只要一个环节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工匠用脚踩的方式练泥

金梅泉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带领工匠们按照祖辈口头留下的方法一次次探索,不断地试验。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烧制出了200块金砖,并把它们用于修复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结果大受好评。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金砖的成功复原让金梅泉信心大增。

一年后,故宫博物院按原计划进行修缮,他自信地向再次到访的李永革等人推荐了自己刚复原的150块金砖。

为了试验这150块金砖的质量,故宫修缮处特地将它们镶嵌在坤宁宫后部的廊檐下——这是故宫气候环境最恶劣,旅客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28年过去,这些金砖不仅几乎毫无破损,而且如古籍中记载般越磨越亮,历久弥新。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坤宁宫外观

至此,金砖的复原似乎已经完成。

如果金家人对金砖技艺的追求满足于此,那我们可能永远也看不到从性能,显微结构到外观色泽都都完全复原的新制金砖——故事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2010年,金梅泉打破古老规定,举办盛大的传承仪式,把祖传100多年的制砖工具“碰板”和3枚制砖印章交给了长女金瑾。

那一天,金瑾正式成为御窑金砖的第六代传承人。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御窑金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瑾

与父辈工匠靠口口相传的方法不同,金瑾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阅古籍,从文字记载中研究金砖的制作方法。

金瑾用了两年时间,把明清两代的古籍都翻了个遍,却发现《天工开物》提过寥寥数语外,并没有过多关于金砖工艺的记载。

不肯放弃的她继续从古籍中寻找线索,通过推理,终于从地方志里找到了嘉庆年间一位金砖督造官写的奏章《请增烧造工价疏》。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要把记载中的金砖技法完全理解,并在工艺上还原,这对现代人来说绝非易事。

但复原的过程,也让金瑾感受到了对古人在金砖中所融入的哲理和智慧。

比如,晾晒泥坯。

泥坯要在谷雨前后做好,而且要晾足八个月。

这八个月里,会历经谷雨、大暑、秋分等节气,期间温度和湿度有规律地变化。

工匠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气变化不断整理砖块,调整门窗的开合程度。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每一个制作金砖的工匠都都需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顺天而行”。

曾有工匠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失去耐心,直接把金砖暴晒在烈日下,认为这样可以缩短制作的时间,结果却发现这样根本无法把金砖晒干。

中国古代追求“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节奏调整到和大自然相统一的程度。

金砖从泥土到成品,正是一个工匠把自己的精气神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2016年,金瑾把自己严格按照古法复原的金砖送到故宫博物院检测。

结果显示,新造金砖已完全达到古代金砖的标准——通过两代传承人的努力,御窑金砖的复原终于大功告成。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金瑾说,在复原金砖的时候,她也在自己的心里炼一块砖。

其实,在从事金砖复原前,金瑾曾是一名教师,为了挑起金砖复原的重担她放弃了原本安稳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度春秋。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提起传承,很有人会觉得疑惑,为什么传统工艺一般只在亲子间传承?

原因是找不到传承人。

金梅泉在一次采访中曾感叹,做金砖的工匠实在太少了,而愿意传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劝女儿放弃教师的工作来传承金砖工艺,其实是一个无奈的决定。

我们常常歌颂勇于奉献的年轻人,又常常为传统工艺找不到传承人而扼腕叹息。

传承人的缺失归根结底是因为学一门传统工艺,并不能对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

一门学习周期过长,而且没有销售市场的手艺,终究很难让年轻人为之付出青春。

如果工匠、手艺人看不到改善生活的可能,那传承人的缺失只会让失传变成一种必然。

如果这种“必然”变成“已然”,那将会是永远的遗憾——传承,其实不应只把奉献挂在嘴边。

——

她为故宫修地砖,复原失传工艺,让故宫的壮美延续6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