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漏雨了就補一補,窗框壞了就修一修。她就這樣和這座房子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最愛的生活,做喜歡的手藝。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29個故事

編者 / 流子

一個熱愛手作和大自然的人所能過上的最幸福的生活,莫過於Sakaki Tomoko這樣的小日子了吧。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沒有繁華的商場和樓下的7-11,但也沒有早高峰和永遠在排隊的銀行,她和丈夫女兒一起,住在日本神奈川縣大山裡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裡。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門前是復古的金屬鈴鐺,院子裡放滿多肉植物和各種在大自然裡收集來的擺件。陽光從落地窗照射到書房,大躺椅旁是愛看的書,和古舊的大書箱。

客廳裡,懸掛著她親手編織的作品,幾何體的麥稈雕塑——Himmeli,麥稈本來的顏色自然而親切,在日光照射下彷彿在唱歌。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每天將女兒送去學校後,她會慢慢地洗個澡喚醒自己,然後赤腳在院子和房子裡走動,感受自然的旋律帶給她的靈感,進行麥稈雕塑的創作。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從Tomoko辭去作為幼教的職位,開始製作這些來自芬蘭的傳統裝飾到現在,已經有13個年頭。每一天,她都在山裡的這座老房子裡,和大自然坐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創作著“接地氣”的手作麥稈雕塑。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辭職做手工,對許多人來說只是奢望,但是她卻在“偶遇”麥稈雕塑這門手藝之後果斷投入了她的全部。

當時她還從事著教孩子們玩手工的教師工作,在尋找可以利用麥稈創作的手藝的時候,她看到了麥稈雕塑Himmeli,芬蘭的傳統幾何吊飾。只一眼,她就愛上了這種簡單清新的掛飾,開始收集各種芬蘭語的Himmeli書籍來自學制作。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Himmeli一詞源自德語的“天空”,後來成為芬蘭人過聖誕節專屬的裝飾品,在12世紀就已經有了。人們會將這種麥稈雕塑一直懸掛到5月份,向天祈求來年的豐收。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12根躺在桌面的麥稈,卻能夠在穿了線連接起來之後,一下子變成8面體,哪怕是這麼一個入門級別的創作,仍讓她興奮不已。

其實麥稈雕塑的創作遠沒有看起來的這麼簡單,現在許多人會用吸管代替麥稈,然後直接用熱熔膠來固定連接處,而最原始的麥稈雕塑是完全靠中間穿越的繩子來連接的。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正八面體Himmeli的編制方法

一個雙八角錐體(類似於兩個雪糕筒拼起來)就有24條邊,每條邊的長度,穿繩的走向都需要許多次的試驗才能定下最佳方法。

完成了單獨的幾何體,還能組合出更加唯美複雜的麥稈雕塑,每一步都是一次值得冒險的創作。她就這樣過上了手作的生活,還在2007年就舉辦了自己的作品展。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Tomoko在2017年舉辦的展覽海報

而她和這座老房子的相遇,也一樣是一場“美麗的偶遇”。她總是夢想著在一座古老而靠近大自然的房子裡生活和手作,於是把網上一張她想象中的工作室的照片掛在家裡。

直到某天朋友來玩的時候看到這張照片,竟然想起自己在哪裡見過這樣的房子,她才真的能夠一睹這種房子的真容。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她看到這座房子的時候,卻覺得這房子有種幾乎要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她和家人轉身離開的時候,一個小木塊不知從哪裡掉到她腳邊,彷彿在挽留著她,讓她暗暗下了決心,哪怕不租下它,也要為它做點什麼。

也許是命中註定,她還看了另外四所房子,卻全都不符合要求,輾轉一圈,還是重新考慮起租下這個老房子來。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誰都想著能夠住進十全十美的房子裡,Tomoko也是,但是這座老舊的房子卻一直在召喚者她。它搖搖欲墜的樣子,看起來已經不能長住,但是和家人仔細地討論過之後,大家還是決定陪伴這座房子渡過它的“晚年”。

“自己過上開心的生活當然也很重要,但如果能讓房子也開心起來的話就更好啦。”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雖說房子本身條件還是不錯的,但是入住之前的整理和修補工作真是費盡了Tomoko的精力。不知道轉了多少手的老房子,狀況實在差得不行。

上一任屋主只是偶爾來這裡住,所以大多數房間已經閒置多年。這些房間裡的窗戶關了太久,在風吹日曬雨淋之下已經難以使用,而且還堆積著許多垃圾。住進來之前,她帶上一家子花了不少時間來刷窗子,清垃圾搞衛生,開窗通風,好一陣子才能入住。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Tomoko的“爆改夢”遇到這座房子,算是百分百落空了。

“說真的,我本來是打算租間房子,按照我們的喜好來改造。但是這間房子要修補的地方實在太多,根本沒時間做別的改造。到現在我們還在一邊住一邊修理著它。”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入住之後,他們才發現房子的屋頂會漏雨。她問過認識的木匠,屋頂能不能修好,但是木匠卻說整個屋頂換掉的話要花費一大筆錢,但是修補的話他也沒把握,因為房子實在是太老了。

沒辦法,她和丈夫能做的就只有把原來鋪在房頂上的藍色棚子換成好看一些的橄欖色棚子。有一天颳起了大風,幾乎把棚子掀走,他們也要自己爬到頂上去修補。

但這也不影響他們住在這裡感受到的幸福。天氣好的日子,Tomoko仍然繼續創作著麥稈雕塑,為家裡增添安靜而優雅的美。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而真正知道這座房子已經有110年曆史的契機,是一位美國人的來訪。他曾是駐日美軍的一員,在這裡住了20多年,恰逢來日旅遊,就看看這座房子。

正是因為他,這座房子和風的外表之下才有了歐美風的白色櫥櫃、比平均高度高一些的灶臺、日本人不會用到的收納櫃……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打磨牆壁掉落的漆、擰一擰哪裡鬆動的螺絲,就在這樣“補丁式”的修理下,Tomoko延續了這座房子的生命,把它過出了最美的樣子。

由於丈夫是古董商,將一些特別的貨物存放在這裡,經過她的一番擺放,別有味道;她也喜歡收集各種大自然裡的小物,松果、海玻璃、小小的頭骨……都成為了最美的裝飾。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最惹眼的還是她親手創作的麥稈雕塑,房子的各處如同風鈴一般緩緩搖曳著,折射著暖暖的光線,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慢了下來。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工作室裡沒有裝電燈,Tomoko便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隨大自然的節奏進行編織創作,沒有Deadline和趕不完的訂單,只有大自然對她的耳語和她用雙手訴說的語言。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作品《呼氣》

當朋友來家裡作客,誇獎房子的時候,她感覺就像自己的孩子被誇獎一樣高興,她熱愛這座房子一切的不完美。她覺得這座房子看起來所具有的生命力,並不是她賦予的,而是來自本來就在這裡的某種力量。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正如麥稈取之自然,迴歸自然,這所房子也和人一樣,最終會因年老逝去,再次回到大自然循環不息的生命鏈中去。

——

無法“爆改”的深山老屋裡,她過著只有自然和手作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