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哪些可以修行的寺廟啊?

布冬子

南陽來佛寺可以考慮一下。其位於河南省社旗縣丁莊鄉安莊村,規模很小,遠離繁華熱鬧,是佛教淨土法門的唸佛道場。


來歷

傳說隋唐時代,王姓人趕車行路遇三位老人搭車,走至王家祠堂休息,後卻不見老人,只留下三尊面目相似佛像。於是將祠堂改為寺院,起名來佛寺。意思是佛祖自己來。現代於一九七六年恢復重建。

來佛三聖

寺裡有著名的海慶法師金身肉身供奉。海慶法師幼年出家,一生坎坷,忍辱修學,一九九一年往生修成肉身,由廣州李居士為其塑金身。

來佛寺前主持海賢法師,於一百一十二歲高齡安然舍報,一生具足持戒,忍辱,佈施,精進,智慧,禪定六度行持,一句彌陀唸到底。關於其一生修行,可見因緣生居士所著《來佛三聖永思錄》。

海賢法師之母親,預知時至唸佛往生,並留下如達摩掛履一般的奇蹟。


不管在哪裡修行,主要在於自心。真正的道場是自己的心,修的也是這顆心。願找到合適的道場。


宋建華8026

正好有一個人問到這個問題,我就說一下自己特別想去的一個寺廟——遼寧海城大悲寺。

有沒有朋友去過這家寺廟呢?若是有,請不吝分享一下寶貴經驗和體會。

大禹曾經走過很短時間的揹包客,走過一二個地方,認識過一些有趣的人,這遼寧大悲寺也是從別人那裡聽說來的,三四年來一直計劃去參拜一番(大禹本身並非佛教徒,僅僅是敬畏的參拜),一直未能成行。

大悲寺的時間年代並不詳細,只在清朝有過相關簡短的記錄,大都也是修葺方面的信息,寺廟本身也不是位於什麼旅遊景區,在眾寺廟古剎中,大悲寺算是“過分低調”,但也就是這份低調,又讓人心生嚮往。大悲寺吸引我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寺廟不設功德箱,不允許金錢供養,既然有這一樣硬性規定,那當然一定是不存在什麼門票啊,香火錢啊,不允許僧人有小金庫等等之類,這是大悲寺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第一次聽說這樣的寺廟,其實內心是不太相信的。

第二:行頭陀,也就是腳行萬里路,遠行修行。其實我不太懂法門的這些修行的區別,在我看來,這就類似於苦修吧,包括說寺廟規定一日只吃一餐這樣的規則,想想真的蠻苦的,而且這種“苛刻”的規定,經常受人詬病。

第三:不化緣,不求人,但凡所有,依教奉行。這和我傳統認識的佛門不太一樣,又不化緣的和尚?果然是有的!不求,便不會苦,有求皆苦,放下即得到,摒除執念,便可得道……嗯,這是我個人理解的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同樣的,我也不知道這算是好或者是不好的。無論好壞,與那些被商業、俗世沾染的佛家法門而言,大悲寺這些要求看似苛刻,卻是有效隔絕俗世的誘惑。

以上是大悲寺最為吸引我的地方,實則如何,我沒有去過,不敢妄斷。關於大悲寺,其實褒貶不一,有的說極好,又有人說極為不通人性。對於說好的我能理解,對於否定的人我也能理解一些,畢竟在俗世主流中,大悲寺的很多規定看似“剝奪人性”,其實不然,若是有心靠近佛祖,你是有緣人,自然會覺得所有被剝奪也只是身外物,若是無心向佛,那自然覺得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和事務在等著你,吸引著你。這誰也怨不得,怪不得,只能說,我們不適合修佛。

最後,希望去過大悲寺,或者有了解大悲寺的人分享你的所聞所見。以下是大悲寺行腳照片(來自大悲寺官方:溯源佛教),不是佛門中人,也會被感動吧……


大禹Fish

我也有跟你一樣的想法。沒有一個社會不是道場,沒有一個道場,不是社會。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不和出家人過分接觸,也是對自己清靜心的一種保護。我們普通人在沒有成佛之前,就有各式各樣的缺點。

我的建議是,依至一個,正信的法師。如淨界法師,慧律法師,達照法師,大安法師等。有他們的視頻或音頻都可以。單獨一個人,聽經。道理不明白的情況下,不要實修。能知道心性是什麼東西?再開始修行。

即禪宗所說,心即是道場。


溪邊住

如果是修行淨土唸佛法門,建議你去廬山東林寺。現主持大安法師。

風景優美,弟子虔誠,唸佛法門很殊勝。東林寺具體剃度規定,建議你前去詢問。

四大菩薩道場,都是選擇。另外,如果北方人,河北省也有很多寺院,也不錯。

祝你成功。


金剛那羅延身

現在這樣的寺廟已經很少很少了,絕大多都商業化了

一般的小廟比較好一點,我們所常呆的就是廬江的一個寺叫正覺寺。其他:

有很多寺在景區,可能會要門票費用


北京鳳凰嶺龍泉寺

北京市房山區雲居寺

山東棗莊 法雲寺

山東省博山正覺寺

江蘇蘇州寒山寺

四川成都文殊禪院

四川雅安雲峰寺

揚州文峰寺

大冶市小雷山雷音寺


佛學日課

現在像你所說的寺廟很少很少了,為什麼大家心知肚明。現在的社會風氣……不能怪那些和尚道士,畢竟寺廟也要開銷和尚也要吃飯……

比較有名氣的應該是海城法源寺哪裡的寺廟規矩修行方式師兄應該清楚吧?其實像你說的那些寺廟也有不少,不過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僻靜,師傅也是自給自足,與世無爭。至於在哪裡,怎麼去尋找這就要看師兄的緣分了。阿彌陀佛🙏。


禪心妙言

修:修正知見。行:身心力行。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即是修行。心做道場,紅塵煉心,即是修行。一念出離,當下是真出家,若無真出離心,住幽靜的蘭若,精舍,名剎,與如來真實義又何益哉?「寺」字者,一「土」一「寸」,意思是凈土在方寸之間,深入內在皆可見,人人皆有,故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往內在見自性佛吧,您就是您窮一生要找尋的佛,佛在您內在深處,不在路上,凡夫求佛不求心,聖人求心不求佛。心無邪何處非聖域?志於道吾家即西方。末法時期有著相修行,甚而邪見惑心者,如何心解脫,慧解脫?省思。


財神急著賜我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