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後軍統為何改制?

種業怪


軍統局的改制,表面原因,四個字,社會反對;重要原因,也是四個字,“功高震主”;主要原因,更是四個字,“美國倒蔣”。歷史似酒,彌久才更為真實醇香,但久了,不免有塵埃覆甑,一時難覓真相。雖然真相一直盛在歷史之中。先容我撣盡灰塵,吹盡黃沙先。行,先聞聞,這七十年藏的民國酒,倒底有多香!

有人說,軍統改制與戴笠之死有關係。表面上有一點點對。要說要有關係,不過是戴笠活著,蔣處理軍統改制麻煩點,原因也不在於戴笠在軍界、政界的人脈深廣。以蔣的視野,戴的這些人脈,不過接在他佈局而成的互相制約、予取予奪之網的一部份,知不知道,誰是蹲在網中心修練的蜘蛛俠?蔣啊。戴死了呢,對雙方其實都好,給戴一個死後殊榮,再處理起軍統改制這件事,反少了諸多的不捨和滄桑的喟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促使蔣對軍統動手呢?美國的介入。蔣是尊崇中國文化規則行事的人,歷經幾千年反覆實踐、已臻成熟的政權架構理論擺在那兒,只要是到了這個層次的領導人,照祖宗成法去做就是了。一個類似於錦衣衛、東西廠的特務機構,能尾大不掉到那裡去?裁不裁的,早晚幾年都沒事。但美國一倒蔣,性質就變了。無它,中國戰區也不過是接在”二戰”盟軍總司令部的因特網中的一個局域網,而且還是一個挺重要的節點。總網要換局域網的管理員。蔣管理員作何感想?肯定要把守在區域網門口傳達室裡的,不識相的戴門衛給換了,因為這個門衛還與總網的派來負有特殊使命的人——梅樂斯在眉來眼去。所以,軍統的改制,我認為其中原因按重要程度不同,依次如下,


一,國外篇,美國倒蔣

抗日戰爭勝利前後,蔣的獨裁專制作風,既不符合美國文化價值觀的口味,又搞得國內各黨派、乃至國民黨內部矛盾重重。隨著日本帝國垮掉的跡象愈加的明顯,主要矛盾已從以打敗日寇為主,變為戰後利益格局的劃分了。蔣冶下的政府明顯不符合戰後美國對全球管制的布點力量的要求。也就是說,換掉無能和腐敗的蔣,美國佈局在東亞,和用於遏制蘇聯的力量會顯得更強一點。

而蔣與盟軍長期的磕磕碰碰的現象,就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對蔣的“花生米”之稱謂之中。史迪威曾要求全權指揮中國遠征軍在緬作戰,蔣心中煩史之眼裡沒他這個戰區總司令的位置。但明著不說,暗中卻在重慶遙控指揮遠征軍,美國人那懂得這套呀。到最後,國軍指揮官總是對史迪威的指揮陰奉陽違,反正就是指揮得極不爽。史又抓不住蔣幹擾指揮的把柄,氣得史迪威在背後大罵蔣介石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和“花生米”

做為總統的全權代表,史迪威自然不會在羅斯福面前,說蔣的好話,而這當然會影響美國對蔣冶國能力的判斷。

在這個倒蔣的背景下,頗具野心的戴笠與美國海軍情報官員梅樂斯一拍即合。迅速與美簽訂了中美情報方面的合作協議。而且,是單與美海軍方面籤的協議。雖然,隨著協議的簽訂,大批美製先進的審訊設備和軍事裝備,以及美軍教官的先進理念的進入國內特務組織,蔣心裡是樂開了花的。但是戴笠企圖示好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上將,

借美國海軍之力,希望插手海軍的職位,讓蔣越發感到戴笠的原本熟悉的面目漸漸模糊了起來。再說戴笠的不與美國陸軍情報部門合作的小動作,也不符合蔣對美的通盤考慮。

加之羅斯福總統,風聞從美情報渠道中傳來的軍統的高效能幹,便愈加嫌棄蔣介石冶國的無能和低效。在開羅會議上,提出要見下戴笠,引起了蔣的不快。做為一個微弱的信號,戴至死,蔣也不讓戴見上羅斯福一面。已經隱隱說明蔣要對軍統下手的原因了。做為錦衣衛,與外庭或軍方有勾搭,是皇帝所不可容忍的,何況還是與外國勢力勾勾搭搭。而且這個外國還想以倒他為快。是可忍,孰不可忍!國內形勢可控,搞搞過分點,尚看在忠心耿耿之面忍你一下,情冶部門本是國之私器,最忌外國勢力沾手。裡通外國,恃外壯己,還想一枝獨大,那是有顛覆之危了。不換人、不改制軍統。把蔣看成什麼人了,廟裡供著不動的泥菩薩?




二,國民黨黨內篇,戴笠玩過界

戴笠想插手警政部門之心早已就有,比如吞併浙江警校,這是在復興社特務處的時期,為壯大戴笠的力量,並平衡CC派特務力量和警政勢力,這個是蔣介石默許的。所以,戴笠的特務組織發展的特別快。手中的刀快了,主人最快樂。幾把刀都一樣快,主人最省心。在這個框架下,戴笠怎麼玩,蔣介石都當自己看不見。插手禁菸部門,走私煙土以充經費,蔣也無切責之意,罵了幾句就不再提起;戴笠能扳到中統局付局長徐恩曾,是因徐恩曾雖死心效蔣,但一個情冶部門長官,對政冶表現出濃厚的、不合時宜的興趣,確實犯了老蔣之大忌。蔣對戴笠扳倒徐是樂觀其成的。作為身歷全程的當事人,卻依然沒引起戴笠的警覺。

叫板“天子門生”陳誠,以密報陳城手下暗中”清君側”與美國“倒蔣”

勢力一拍即合,並使陳誠丟掉中國遠征軍司令之職。但陳誠是啥人?陳在蔣心目中,甚至超過戴笠的把兄弟胡宗南。經過此事,蔣對戴的企圖已有所警惕;再加上抗戰勝利後,戴在“肅奸”上,對周佛海等漢奸的姑息曖昧,令蔣很難做人。戴死後,蔣親自下令槍斃了周佛海。

其實,當初北平、上海、天津光復之後,軍統未撈到這些大城市的警局局長之位,且中央警校的教育長,蔣卻讓李士珍去擔任、已是一個很嚴重對戴的警告了。

為啥?警政系統從來是軍統暗中染指的勢力範圍。這個蔣與戴一樣心裡明白,但戴顯然會錯了意,還利用軍統特務職能搞材料整倒李士珍。最後,李士珍也被如戴所願而架空,但蔣對戴卻更加討厭了。因為這一切都是蔣在為制約軍統而暗下的絆。你戴笠不是反省收斂,還利用特務技巧,明面上叫主人清除對你所佈的障礙,而且還給你搞成功了。是不是有點玩過界了?抓權於海軍,更不用說是在干擾領導的國政和官制之佈局戰略了。

三,黨外篇,全社會反對

45年10月10日,兩黨經過43天談判,“雙十協定”告成。其中一個內容就是“取消特務機關,嚴柰司法和警察以外機關有拘捕、審訊和處罰人民之權”。全社會對特務組織的口誅筆伐。成為蔣改制軍統的最正當理由,也是壓倒軍統這頭駱駝最表面的理由。蔣旋即成立“五人組”監控戴笠的行動,“五人組”裡,赫然在列有戴笠的貴人胡宗南,也是頗具諷刺意味的。

戴笠深知,軍統改制是在劫難逃,不禁加強了對海軍司令的抓權。飛赴青島拜見美國第7艦隊司令柯克上將,又到天津拜會美國駐津司令愛德華中將。這個錯,犯得可不小。而且還是蔣在催戴笠,拿出改組軍統方案之時,借跑路在外能“拖”得了麼?毛人鳳發覺了蔣之企圖後,遂密電戴笠囑其小心應對。戴競令文強直接覆電蔣,

“座鈞鑒,電諭敬悉,本當遵諭返渝,因平津寧滬巨案,尚待親理,本月中旬始能面聆教誨……詎料煮豆燃萁,相煎何急,生效忠鈞座,敢雲無一念之私。不得已進忠言,冒死陳詞,伏乞明察。生戴笠。”相煎何急,誰在煎誰?誰是豆,誰是豆萁?蔣介石乾脆也不回電了,戴笠的飛機正巧因氣象太差,撞山死了;軍統也就改成國防部保密局了。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軍統局是國民黨最重要的特務機構之一,其前身是成立於南京的復興社特務處,1938年4 月,蔣介石將中華復興社特務處擴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簡稱軍統局,局長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賀耀祖兼任,原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以副局長職務主持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是軍統局的全盛時代,期間軍統局曾多次刺殺日偽軍政人員,如暗殺張嘯林、汪精衛等,對打擊日軍和漢奸起了不小的震懾作用。1946年3 月17日,戴笠從北平乘機返回上海途中飛機發生故障,在南京附近墜機身死。

戴笠死後不久,軍統局核心單位和人員縮編為國防部保密局,由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擔任局長(1948年前由鄭介民代理局長,毛人鳳以副局長身份主持工作),繼承了原軍統局的衣缽。其他人員和一些公開單位合併到國防部第二廳和內政部警察總署,這兩家單位分別由原軍統局幫辦鄭介民和唐縱擔任廳長和署長。

國防部次長、第二廳廳長鄭介民

內政部次長、警察總署署長 唐縱

戴笠死後軍統局之所以縮編、改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規模龐大,無力維持。

抗戰結束時,軍統已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機構健全的特務組織,除內部機構有八處、十室和一個設計委員會外,還下轄中英特種技術合作所、中蘇特種技術合作所、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軍事委員會水陸交通統一檢查處、軍事委員會航空郵電檢查處、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六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特別警衛組、軍令部第二廳、內政部警務司、財政部緝私署、財政部戰時貨物運輸管理局、財政部直接稅務局、外交部護照科、陸軍總司令部調查室、航空委員會政治部調查室、兵工總署警衛稽查處、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等十幾處公開機關和忠義救國軍、別動軍兩支武裝部隊,另外軍統局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幾十家辦事機構。此時,軍統僅內外勤特務(不包括武裝特務部隊)便有50000人左右,其中直接在軍統局領薪的有25000多人,其餘半數分散在各公開單位。

國防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

戴笠在世時,對軍統局實行家長式管理,由於戴的威望和資歷,他在軍統內部可以說一不二 。戴笠還利用各種資源,安排軍統內部人員,讓他們也有個好的出路。戴笠死前,還曾積極謀取海軍總司令和全國警察總監之職,以便安插軍統各級人員。

而戴笠死後,面對如此龐大的機構和人員,軍統內部可能接班的鄭介民、毛人鳳和唐縱都無能力繼續維持,最後只好縮編、改制。

二、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後,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民黨政府取消特務統治,解散特務機構,迫於這些壓力,蔣介石將軍統局和中統局改組。

三、戴笠在世時,由於得到蔣介石青睞,所以在處理某些事情時飛揚跋扈,得罪了國民黨內一些高官要員,比如陳誠、何應欽等人,他們要求改組軍統局,限制其權力,這也是軍統局改組的一個重要原因。

戴笠其實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人,在本文結束之際,發幾張戴笠的生活照片,供大家欣賞:

戴笠(後排中)與家人及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前排左一)等人合影

戴笠(右一)與上海聞人杜月笙(中)在一起

戴笠與母親合影

戴笠在庭院小憩

戴笠與好友梅樂斯在一起


民國年間那些事

軍統之所以在戴笠死後被蔣介石改制成了保密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抗日戰爭結束後軍統早已經達到了一種尾大不掉的狀態了。

蔣介石的發跡雖然與他個人的能力很重要,但是他能在一開始時擊敗國民黨內的大佬,最後榮登寶位,最重要的原因跟他的權謀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他的身上有著很多封建帝皇的影子,當戴笠的軍統部門已經發展到一種能威脅到他地位的程度時,自然就遭受到了蔣介石的忌憚。

戴笠可以說得上是蔣介石最忠誠的手下了,他自稱為蔣介石的手中尖刀,在他的主掌下軍統部門成為了當時全中國最大的特務組織,威風與名頭一度超過了陳立夫等人主持的中統部門。


軍統為蔣介石監視著手下的將領們,以防他們造反,更多的軍統人員則分佈在敵佔區裡面打探著日本敵軍的情報,除了情報工作之外,軍統在很多時候都有著刺殺的任務,他們竭盡一切所能的刺殺一些影響力極大的漢奸以及日軍的首領們。

抗日戰爭中雖然無數的強力軍隊才是抵抗日本人的力量中堅,但是其中軍統部門刺探到的情報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戴笠與軍統為蔣介石和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個時候戴笠向蔣介石表明的就是誓死效忠的精神,他不在乎什麼龐大的權力,他唯一的追求就是跟隨在蔣介石的背後,為蔣介石鞠躬盡瘁的付出自己的汗水,戴笠的忠心也讓蔣介石很是的感動。


但是蔣介石感動歸感動,在涉及到自己的權力面前他可不會馬虎,軍統的編制雖然只有2萬到5萬人左右,但是實際上被戴笠掌控在手中的外圍人數其實達到了30多萬人,其中有不少是裝備精良的武裝部隊。

他們平常都是以土匪或者是平民百姓的身份出現的,對於他們的身份蔣介石毫無所知,未知的東西總是讓人感到恐懼的,這30多萬秘密人員的存在,對蔣介石來說簡直是如芒在背。


所以在抗日戰爭中軍統的勢力達到高峰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產生了要對軍統改制的想法,但是軍統對抗戰的作用非常大,所以蔣介石暫時壓下了這個想法,當抗戰結束,蔣介石這才打算提起這個隱藏在腦海中已久的想法。

在戴笠飛機失事前的時間裡,蔣介石就準備開一個八人的會議,打算對戴笠和軍統削權,但是還沒等及戴笠歸來,戴笠就因為飛機失事撞到了岱山上,化為了一具焦屍。


戴笠死亡前雖然受到了蔣介石的顧忌,但是他對蔣介石的作用卻是無法比擬的,所以蔣介石邊悲痛不已邊趁著這個機會對軍統進行了改制,軍統的權力及範圍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最終被蔣介石改制成了保密局,毛人鳳擔任局長。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在戴笠死後軍統會被改制成保密局的原因,軍統就是蔣介石養的一隻虎,在老虎小的時候還可以放心的驅使,當某一天這隻老虎強壯到能威脅到自己的性命時,這個時候蔣介石就開始對軍統產生了強烈的忌憚,軍統的改制、削權與戴笠的死沒有必要的聯繫,即便戴笠不死軍統也是會被蔣介石改制的,只不過戴笠的死讓蔣介石少了很多的顧忌與阻礙,對蔣介石來說是既喜又悲的一件事情。


孤客生

軍統是蔣介石基於抗戰需要,於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復興社特務處。在抗戰中,軍統確實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刺殺日偽人員,刺探日軍情報等,甚至特工們組成行動隊,親赴前線作戰。

1946年3月戴笠因飛機失事去世,不久軍統即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為局長。其實軍統改為保密局在抗戰勝利時就已經有計劃了,即便戴笠不死 ,改組也照樣會進行。

軍統之所以改組,一是因為抗戰時招收的人員太多,機構繁雜,僅登記在冊的特工就多達四五萬人之多,下轄機構包括八處、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蘇合作所、運輸隊、稅務處等幾十個單位,抗戰後軍統的任務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就不再需要這麼多人了,在《潛伏》中就有軍統天津站裁員的類似情節。

其次是戴笠掌握的機密太多,得罪的人也太多,抗戰時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抗戰後就該秋後算賬了,當時不光國民黨外部,就連內部的陳誠、何應欽等都強烈要求改組軍統,限制他們的特務行動。

於是,抗戰後不久,蔣介石就打算著手改組軍統了,只是當時戴笠還在,改組行動進行的很緩慢,結果3月份戴笠一死,改組工作明顯加快,6月就宣告完成,正式改名保密局。


漁樵侃史

軍統局是國民黨最為重要的特務機構,全名叫做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而這戴笠做為軍統局局長,他可以說是國民黨中最為神秘的一個人物。他被稱為“中國的西姆萊特”、“中國的蓋世太保”、“蔣介石的佩劍”,這足以說明戴笠在國民黨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而軍統局可以說是戴笠一生的心血,從最初的特務處處長,到之後軍統的建立,可以說這一組織完全離不開他的苦心經營。在軍統勢力的巔峰時期,全國各地幾乎都有著戴笠的耳目,各地軍政要員的基本情況他都瞭如指掌。所以說,軍統在戴笠活著的時候勢力是非常龐大的。



而戴笠在1946年飛機失事後,國民黨就對軍統進行了改制,軍統局也改為了保密局,我認為這主要有三點原因:

  1. 首先就是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全國需要的是穩定發展,不在需要那麼龐大的特務組織了,所以改制在當時確實是必然的情況。
  2. 其次我認為軍統系統太過龐大,人數眾多,開支較大,在抗戰結束後,軍統除了八處十室之外,還有很多合作所,面對高昂的開支,改制也是合情合理。
  3. 最後一個原因還就是因為戴笠自身的因素,做為軍統的建立者,戴笠在軍統中有著絕對的權威。所以說戴笠雖然死了,但這裡面就有很多人只忠誠於戴笠,而且勢力龐大,像後來毛人鳳當上保密局局長後,或許他就沒有戴笠在軍統局中說一不二的地位,所以他必須改制,進行縮編,打造屬於自己的特務組織。



戴笠做為一個特務頭子,他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著巨大的貢獻,懲罰了不少漢奸,但他同時也是蔣家王朝的劊子手,一生忠誠於老蔣,最後落得個拋屍野外的下場。


風流倜儻張四少

軍統改制其實和戴笠的關係並不大,即使戴笠還活著軍統也會改制。歷史走到了這個節點,軍統必須要改變一些。在我看來當時有兩種因素使得軍統改制,一種是內部因素,一種是外部因素,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先看外部因素,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勝利,蔣介石為了給發動內戰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大搞民主。因為軍統以前經常搞暗殺活動,許多民主人士都慘死在他們手上,所以當時的民主黨派和社會輿論要求國民黨廢除軍統。蔣介石為了表面文章只好宣佈廢除軍統,改名為保密局,並且精簡了機構,其實這只是換湯不換藥。


再來看內部因素,內部因素在我看來也是有兩種。第一種是蔣介石的主觀意願,第二種是以前和戴笠敵對的勢力。我們也一個一個來看

第一種,蔣介石的主觀意識。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的軍統實力非常強大,當時屬於軍統的軍隊達到二十多萬,而且多為德械裝備,戰鬥力非常強,加上軍統還掌握有國民黨高層官員的機密。這樣的一支強大武裝按照蔣介石多疑的性格不會放任自流,然而他又不願意把這個部門交給別人,因為他最怕部下尾大不掉,所以他自己也願意削弱軍統,這是第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種,國民黨內的反對意見。軍統作為一個特務組織,不僅僅是對黨外人士,在國民黨內部他也是一個特務組織。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人員有些對軍統十分憎惡,比如陳誠,何應欽等人。他們這些人無時無刻不想削減軍統的實力,這也是一個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是和戴笠相關的原因,戴笠在主管軍統的時候是說一不二的,他安排軍統內部人員進入政府各個部門謀取職位作為他的眼線。他去世以後,後來唐縱,鄭介民等人發現這些人太多,根本管不過來,只能縮編,裁減。


還有一點就是,以前戴笠打入到各地方,各黨派,各部門的特務很多和戴笠單線聯繫,戴笠去世以後,這些人隨之和軍統斷了關係,為了重新獲得情報,軍統必須重新安排人臥底。


一樹梅花一放翁

我這答案是正解!快看。

記得《雍正王朝》中有個橋段,雍正承接大位後,回到府邸,進了等著消息的鄔先生的房間,此時兩人都心情極度複雜。大事已定,雍正對在幕後殫精竭慮謀劃大事的鄔先生心存巨大感激,同時又不知怎麼安置這樣一個大功臣。封高官厚祿吧,要師出有名,把鄔先生的陰謀算計都大白於天下,必會影響雍正的形象。不予厚待吧,又怕鄔先生心生怨恨,以其人之材,反噬雍正,必給雍正帶來不少麻煩,而且鄔先生掌握的機密太多了。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於軍統,對於戴笠,應該和上述橋段中,雍正的心情差不多吧!

軍統在抗戰期間,有大功於民國政府,鋤奸、策反、爆破、綁架、走私。可是也掌握了蔣介石很多核心機密,對黨內各大佬的隱私也瞭如指掌,得罪的人很多。平時對軍統蔣雖多有依重,但也多有壓制,如戴笠一直只是軍統的副局長,軍銜也只授到少將。甚至戴笠都不是國民黨員,進不了國民黨核心團隊。

再有就是軍統實際控制的軍事力量已然非常龐大,在冊特工近五萬,敵佔區被策反的偽軍,打的旗號都是忠義救國軍,直接接受軍統指令,隨著日本投降,幾乎全部偽軍都變成了軍統的武裝,幾十萬的正規部隊,誰不擔心?再加上軍統在每個戰區,每隻部隊都有派駐機構和人員,在抗戰時,這是防止軍隊異動的辦法,類似明朝時的監軍。軍隊中有多少投靠了軍統的部隊長官,軍統有多大的勢力,恐怕蔣介石心裡也沒數,有尾大不掉之嫌。

而戴笠對蔣介石的忠心,抗戰時期蔣是有數的,之前軍統實力大多在敵佔區,有異心也影響不了國統區,特務再多,也沒法和軍隊相比。但抗戰勝利後,戴笠稍有異心,就會是個新軍閥,加上特務能力和所瞭解的政治黑幕,一但反目,對蔣的威脅會遠高於蔣的傳統政敵。再忠心,蔣也不得不防。

雍正對鄔先生那一瞬間的糾結,不能說沒有殺掉鄔先生的心思,一個死人是永遠不會威脅君王的。好在鄔先生聰明,反應快,對雍正說,皇上登基,當用光明正大之臣,鄔某不求封賞,選擇“半隱”,只願遠遁於江湖,寄情于山水。方才化解了可能的一場殺身之禍。雖然故事不是史實,但君王權術是相通的。

可戴笠並沒有鄔先生這樣的自覺,勝利了當然想要封賞,也不願放棄軍統所有的權力,甚至在一些事情上讓蔣介石更加不放心。比如對大漢奸周佛海,丁默邨,因為保命,都辯解自己投靠了軍統,是潛伏人員。而戴笠為了言而有信,也力保不殺這兩人。大漢奸不受處置,人民如何能放過?而戴笠拉住這樣的有自己實力的人物,很難說沒有私心。

戴笠飛機撞死岱山,對蔣和戴未嘗不是最好的一種結果,戴一死,蔣在裁撤軍統上就幾乎沒了任何阻力,鄭介民、毛人鳳在軍統內部的影響力和戴笠無法同日而語。戴笠雖死,但改制軍統的政策是決不會變的。


淨月暖陽



第一,軍統有功,但過亦不少,它實際上是蔣介石鞏固獨裁統治的一把刀子,殺日本人和漢奸,也殺反對蔣家王朝的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總幹一些背地裡見不得光的勾當,確實也做了很多魑魅魍魎的事情,因此臭名昭著。1946年,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名黨撤銷軍統等特務機構,蔣介石迫於輿論壓力,不得已改組軍統,其公開武裝部分劃分到國民黨第二廳,核心秘密特務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依然從事諜報工作,換湯不換藥。

第二,戴笠能力出眾,善於揣摩老蔣的心思,行事果斷狠辣,深得老蔣器重和青睞,被稱為“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可到後期,戴笠的軍統勢力範圍急速發展,幾乎涵蓋了當時的各個領域,功高震主,隻手遮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得不引起了老蔣的恐慌和不安。國共兩黨“雙十協定”之後,老蔣一方面迫於壓力,一方面由於戴笠的軍統樹大根深,盤枝錯節,以免尾大不掉,改組軍統勢在必行。



第三,戴笠生前得罪的人太多,國民黨很多大員如陳果夫兄弟、陳誠、李士珍等,幾乎沒有一個不厭惡、痛恨戴笠和他的軍統,有的出於黨國大計,有的出於和戴笠的私人恩怨,戴笠和其軍統一時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所以,軍統的改制,和戴笠死沒死沒有關係,戴笠就是不死,軍統也非改制不可。湊巧的是,戴笠恰逢在這個節骨眼上飛機失事,倒省去了老蔣不少麻煩,不然如何處置他的佩劍戴笠,也是一件棘手之事。戴機撞岱山,雨農死雨中,這其中究竟有沒有貓膩,老蔣是不是幕後黑手,也是迷霧重重,成為了一樁歷史懸案。


西嶽頑石

老蔣善玩權謀,成立了二陳為頭子的中統,又建立了戴笠為頭子的軍統,使二者之間相互制衡,以確保自己的絕對掌控。

軍統的發展很猛,尤其是抗戰勝利後,借接收日偽財產為名,擴張更快,等蔣介石摸清底細時,軍統的隊伍已是遍插軍中及要害部門的三十多萬。心中倒收涼氣,隱憂及多疑的性格,產生了拿掉戴笠,壓縮軍統的打算。

戴笠已感覺到了這一點,曾託好友美國海軍中將去遊說蔣介石,以安置幾十萬軍統弟兄為名,讓自己當海軍司令。

就在這當口,戴笠乘坐的飛機在濃濃的大雨中撞向了岱山,命喪在此。

戴笠,字雨濃,在濃雨中命喪岱山,是天意還是暗殺,誰也說不清。老蔣的心情很複雜,一聲嘆息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倒是真的。

隨機壓縮降格中統為黨通局,軍統為保密局,任野心不足、平庸無能的毛人鳳當局長。與昔日的軍統不可同日而語。

這還不算,仍不放心,敗退臺灣不久,讓兒子蔣經國接管了兩個單位,重新組合成新的情治部門。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不是因為戴笠死要改制。

早在1940年代初,國內就對軍統中統很不滿,只是因為抗戰時期不好處置。

實際上,常凱申很早就對戴笠有所忌諱。抗戰結束時,軍統具備公開身份的特工就有5萬,公開的正式武裝力量,如忠義救國軍、軍委會別動軍,交通警察部隊,中美合編教導營等已經超過10萬。同時,軍統在全國的幾乎每一個城市,每一所大學甚至中學,國軍每個旅甚至很多團都有派遣特工和不公開身份的情報員。當時服務於軍統者約已超過30萬人。是能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克格勃並列的龐大特務機構。

此外,軍統還控制著警政部,交警總局等正式機構,戴笠並企圖在美國人的支持下競爭海軍總司令職務。

這樣龐大而且半數是秘密人員的機構,令常凱申都有些害怕。而在1946年3月死亡前,戴笠已通過各種跡象判斷常凱申要借民意將軍統全部拆散,戴笠的意外死亡則只是延遲了這個時間而已。

事實也如此,軍統改組後實力大減。綜合能力遠比不上抗戰中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