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萬和 10 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

Mr_陌陌

剛好開的正是這兩個價位的車,10萬的是04年買的,30萬的是去年買的,肯定是天壤之別了,不過都是代步的工具,只是哪一輛更好開一些的問題。不喜歡開車很肉,所以起步總是很快,原來那輛手動1.6升排量,雖然也可在起步時把很多車甩後面,但一要集中注意力,綠燈一亮就衝出去,二要轟比較大的油門;現在2.0T排量,感覺動力用不完,總覺得它老想往前衝,時刻都得注意勒韁繩,排在開頭的話,綠燈亮了,一般後面的車都要甩在一百米以外吧,這還沒用運動模式。路上超車也很輕鬆,一腳油門下去,發動機一咆哮,瞬間就超了。以前都不怎麼想開車了,現在覺得駕駛還是有點樂趣的,大概就這點感受。就是運動模式時,油門踩深一點發動機聲音有點大,覺得有點尷尬,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車子都是這樣。


徐德文

其實要說差別在哪裡,可能還是要從體驗和操控上來說,可能還有配置方面的問題,現在的汽車基本都是親民的價格,從幾萬到上百萬的車都有,問題是普通車和豪車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


在配置上,30萬的車型這個應該不用多說,肯定是比10萬的車系要好很多,雖然大部分的配置都被認為了雞肋,但也存在很多實用的功能,比如有車友覺得30萬級別的車一般都有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座椅加熱、全LED燈等一系列高端配置。

雖然上面提及的配置在10萬的車系上也會存在,但可能會很少。再有一點那就是內飾方面,真皮和塑料這兩個材料就相差很大,雖然現在10萬元的車子內飾也不錯,但發動機的技術可能就不是一個等級上了,車身薄而且隔音效果差,這也是可以感覺不一樣的。


10萬的轎車底盤多數使用前獨立懸架,後扭力梁的懸架設計,車輛開起來較為顛簸。成本較高的轎車多是使用四輪獨立懸架,有些還配備的智能懸架系統,舒適性更高。

很多人在體驗上來講,一般都感受不到有多大的區別,舒適上確實感覺不會太大,最主要的還是在動力和隔音上,這點的差距就還是挺大的。再說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10萬的汽車和30萬的汽車,他們的製造成本大概是多少,可能這才是最直接的判斷。


最後再說一個比較重點的,那就是安全性方面,可能你會認為汽車無論是廉價還是昂貴,安全性肯定都是一樣的,可能這就是誤解了,你見過沃爾沃和奧拓相比嗎。可能我說的有人不會認同,但這確實是事實,在價錢上,安全性確實相差也很大。


孫行者救援在線

好車的價值在於底盤
  1. 好車的價值在於底盤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10萬的汽車和30萬的汽車,他們的製造成本大概是多少。(這裡就不舉例子了,10萬左右轎車大多是國產車,黑國產車會被罵。)

一般來說,10萬的轎車多是國產轎車也有部分低端合資車,扣除各方利潤、稅費等等,它的生產成本一般在3.5萬-4萬之間,具體就不算了,很容易就可以查到。

30萬的轎車,多數是合資車或者進口車型,不僅稅費相較於國產車更高,而且還需要支付高額的技術轉讓費。一般情況下,30萬的轎車製造成本在10到15萬元左右。

一個成本3.5萬-4萬,一個成本10到15萬元左右,他們給你帶來的駕駛感受的區別可想而知。這些成本的差距體現在哪些地方了呢?底盤、變速箱、發動機、內飾材料、安全配置、配件等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差距,將從各個方面影響到車輛的駕駛感受!詳細點來說:

1、發動機和變速箱,它能給你帶來的駕駛區別是平時車評中所說的換擋平順性、動力感受以及油耗。

2、底盤,10萬的轎車多數是使用前獨立懸架,後扭力梁的懸架設計,車輛開起來較為顛簸。而成本較高的轎車多是使用四輪獨立懸架,有些還配備的智能懸架系統。舒適性更高。

3、內飾材料,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一個是滿車的搪塑材料,一個是真皮包裹,檔次感及乘坐的舒適性區別明顯。

4、噪音處理,車輛對於噪音的處理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隔音材料的使用,另一個是隔音技術的使用。為何別克車油耗高?因為它隔音材料用的多啊,這也是別克隔音效果好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就是隔音技術,其實就是關於車輛整體隔音設計,對於車輛共振的處理等等方面。價格較低的車,為了控制成本,不會在隔音上付出太多成本。

5、安全配置,目前多數30萬的車輛都配置了側氣簾或者預碰撞系統,在車身吸能的設計上也花費了大功夫。

6、其他配件,輪胎尺寸、中控互聯繫統、電動座椅、通風座椅、自動空調等等都影響著車輛的駕駛品質,而這些也是成本上的差距。

說到底,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在汽車市場競爭中,各方的價格都很透明,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價格虛高的情況。

更直白點說吧,10萬的轎車和30萬的轎車在級別上是有差距的,一個寬大全車人都坐著舒適,一個緊湊總感覺小。

開10萬的轎車感受就是這個車各方面都還行,但各方面都不夠好。一般30萬的轎車,基本上就挑不出毛病了。

本人自己的車是比亞迪S6,在公司替老闆開車,駕齡20年,開過的車型有奧迪A8,寶馬740,奔馳S500和保時捷帕拉梅拉,簡單的說下10萬和30萬以上的車的區別!個人認為舒適度上區別不大。國產車要空間夠大,獨立懸掛,基本就和豪車沒多大差別了!差別就在動力和隔音上,這點國產車差距還是蠻大的!畢竟國產現在還沒有造大排量發動機的技術。但是如果家用的話國產車動力也夠了。還有就是外觀和漆面也是有差距的。個人認為這點差距和價格差距來比的話性價比絕對國產車最高。如果談到面子問題選車的話不能超過50萬。因為超過50萬的話大多數車型就沒有面子了,別人會以為你是司機!當然不是所有的車都是這樣,個別跑車例外!以上純屬個人觀念,不一定全對。望各位看官不喜勿噴!!

十萬跟三十萬確實感覺很明顯,我家最早買的是驪威,12萬,後來買了一輛君越30萬,感覺不是一個數量級,14年又買了一輛奔馳E級52萬,感覺跟君越就沒有太大區別,主要在於靜音,地盤空間有優勢,其他方面比如大燈,高科技配置,有些反而不如君越

我最真實的感受,2012年買了臺江淮和悅,當時覺得很舒服開著,開著開著,到今年發現朋友打都已經換車,加上小孩馬上出生,就尋思換個車,當時看了奧迪A4,奔馳C,CC,都覺得空間太小,又去看了SUV,昂科威,不信賴別個變速箱,單位有臺別克車那變速箱我都懶得吐槽了,本來很中意漢蘭達,媽的4兒子要加價,就是不慣這種行為,結果提了銳界,30萬和10萬的差距主要還是在隔音,加速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區別,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本人80後接近90了,自己沒錢,全靠我爸媽。畢業也就一年,12年買的車,東南V5標配,9萬左右,當時不懂車,覺得能開就很不錯了,也沒去研究好壞。後來在4S店上班,也開過不少好車,Q7,邁騰,CC,A6…10萬左右的車子和30多萬的車子,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工藝方面,用材方面真的不是一個檔次的,關鍵還在於高端車給你帶來的不僅是舒適的駕駛,還有開車那種駕駛樂趣。不過買車還要看自己的能力說話,即使你買得起好車,自己養不活,那還是算了,一個月工資都不夠油錢的。量力而行,有多少能耐就買多少價位的。內心深處還是想買個好點的,以後有錢了再說…

我是3年駕齡的新手女司機,對你們說的那些專業的不很懂,家裡剛好是分別用過10,20,30 W的三輛車,只說一下直觀感受。12年底買了長城騰翼C30,裸車6萬8,陪伴我考完駕照和新手期磨合,當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比駕校車好使多了,剛開上車也很臭美,一點沒覺得車有哪裡不滿意。15年換了起亞智跑,裸車17.8萬,開起來確實流暢,輕鬆。提速,剎車都很自如,這才知道原來的騰翼是有多肉,多墨跡。今年老公新買了凱迪XTS,裸車28萬,我開起來覺得跟智跑的明顯區別是,這車真沉啊,等個紅燈再起步不給油基本不會走,倒車也是,但是高速跑起來真的是很穩,很靜音,音響也好,操作智能化,背推明顯,油耗也真的是不開玩笑。但是,即便差了10萬塊,我還是覺得我的智跑好,起步怠速輕巧靈便。

開過單位的麵包,單排小貨車,寶典皮卡車,開過比亞迪F0,還開過好多同學朋友的十萬左右的A級車,也開過朋友同學的銳志,邁騰,A6,5系,7系,奔馳E,X5,自己最長開的是老爸的老君越和自己的沃爾沃S60,感覺差的最多的還是駕駛品質吧,包括隔音,乘坐舒適性,動力,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再有覺得便宜車更考驗駕駛技術吧,比如麵包和單排小貨車,真心不好開,特別是東北的冬天,轉個彎上個破那叫一個費勁兒,可能是我自己的技術差吧……所以買車這事,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的錢包量力而為吧,安全第一,在自己的預算內,買個性價比最高的,安全的,就可以咯!各位繼續努力,為自己的夢想之車而奮鬥吧!


圖說亳州

開過東風雪鐵龍全系和福克斯1.6,1.8,思域1.8,飛度1.5,桑塔納1.4手動,軒逸1.6,豐田RAV4 2.0,凌渡280自動,邁騰1.8,天籟2.5。賽拉圖,索納塔8,寶馬525,銳志2.5,皇冠2.5,。

首先說說雪鐵龍05年的愛麗舍,這車是讓人又愛又恨的車,1.2檔動力太渣,3檔以上動力又很好,頻繁起步市區開空調不下10個油,底盤很穩,給你感覺車很重,但是超過120方向就飄,內飾大氣,空間太小,操控性一般偏上等,鈑金真好,11年一點不鏽,沒有小毛病,至今在開。

11款愛麗舍手動是我開過所有車裡面最好開的車了,車身短,底盤穩,動力猛,視野好,四輪獨懸帶後輪隨動轉向,轉向精準,越跑越帶勁,表底200,錶針到200還能往下走,也是唯一一款開到爆表的車,噪音很大,空間小,油耗不低,車身單薄。

現在的全新愛麗舍,很輕快,也省油,方向電子助力很輕,1.2檔特猛,不敢深踩,動力不輸15萬以下車,高速隨心所欲,內飾用料一般,噪音大,空間很好。原車輪胎不行,高速剎車一般,6萬多塊錢值得買,除了車標,比捷達桑塔納強太多。

世嘉1.6手動,這車底盤奇穩,車身重1.33噸,底盤整體感很強,配以液壓助力,路感清晰,轉向精準,160邁一點不害怕,操控與福克斯不相上下。舒適性比福克斯好多了。缺點提速慢,加速噪音大,費點油,注重安全穩定又不開快車可以考慮。

C4世嘉1.6,駕駛質感和世嘉感覺很像,懸掛偏軟,但是噪音比世嘉小很多,3000轉以下聽不到聲音,鈑金很厚,主被動安全很到位,手動動力尚可,自動稍慢,內飾一般,沒有明顯亮點,副駕駛前中控部分太尖有點醜。1.2T很省油,你完全感覺不到它是一臺三缸機,百公里一般不會超過8個,但是手動起步稍慢,必須加點油門。1.6T經常開,動力很猛,輕鬆上170,加速渦輪聲很好聽,不足是變速箱有延遲,反應慢半拍,拖了後腿,價格也貴了。

C4L是雪鐵龍里面比較渣的一款車,天窗車型前排坐姿設計很不合理,頭部斜上方太小,座椅太高,只能往後調座椅,長時間駕駛後背和肩膀疼,座椅比較硬,但是懸掛軟的一塌糊塗,加上電子液壓助力和大方向盤,S路循跡模糊,懸掛回彈太慢,車身動態反應慢一個節奏,操控那叫一個渣,真不敢相信這是底盤世家雪鐵龍出品。百米加速王只是一個噱頭,實際1.6T銷售很少,1.8更是一款失敗的發動機,1.2T總體值得入手,省油,噪音小,提速快,爆發力很猛。最重要的是價格優惠力度大。

C3-XR是愛麗舍同平臺的東西,主被動安全配置高,視野好,實用性強,手動先鋒是最佳選擇,自動別考慮,噪音大,車身太小,買這車基本都是顏值控中毒太深的。

C5這車賣不好可惜了,大師級底盤加身,用料厚道,渾身名牌,安全性藐視同級,C5是我開過的30萬以內車身最穩,舒適性最好,給人安全感最強的一款車,比皇冠銳志邁騰天籟穩太多了,2.0,2.3動力都很渣,噪音大,費油,提速慢,像老牛。1.6T提速尚可,性價比最高,1.8T提速快,換擋平順,但是前懸長,車身重,前懸掛軟,支撐不足,剎車易點頭,ESP過於靈敏,不允許有較大幅度的急轉動作,後排空間小,內飾略顯老舊,外觀不宜商,空間內飾不宜家,適合注重安全和舒適有品味的那一小撮人。

其他車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福克斯很穩,開著感覺可以碾壓一切,本田車系提速快,但是減震太硬,顛的你腦仁疼,天籟2.5是4缸那種,CVT變速箱,一百邁才一千多轉,噪音真小,方向不輕。軒逸和RAV4像吃水煮白菜,索然無味,純買菜車,RAV4車不長坐進去感覺車很大,不敢隨便加塞。甩其他車幾條街還得說邁騰,起步一般快,中高速超車真痛快,其他的一般,最噁心的就是為了偷空間設計的小中控臺和中配居然沒有側氣簾。皇冠銳志幾乎一樣感覺,銳志減震偏硬,地面稍滑急加速會有抓不住方向盤的感覺,後面左右擺,動力很夠用,噪音小。525感覺不快,但是一看錶已經100邁的那種,動力不說,變速箱響應太及時了,底盤還是比較硬,但是5米長的車開起來還是覺得很方便。其他的林林總總不一一回顧,總之,車無完車,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是棒子車除外。



老司機Zyy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們國內,有很多人覺得豪車與普通汽車只是有個品牌差別!

也就是說,買豪車純粹是為了面子,其實真正開起來無論是30萬,還是10萬的車,差別都是不大的。

難道相差20萬真的沒區別嗎?下面我總結了一下這些人的奇葩說法,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奇葩說法1:無論多少錢的車,最高限速不還都是120?

對於這個說法,T哥思來想去,好像道理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無論是多少錢買的車,高速都是不允許超速的。不過呢,仔細一想,這事不對!

十來萬的車;在高速上如果跑120;此時的發動機最低轉速得3000多轉,幾乎達到極限車速,極難操控!車子也在抖啊抖,想要再次提速也明顯的感覺到很吃力。

與此同時的風噪,發動機噪,路噪等等,非常熱鬧。

而三十萬的車;在跑到120的情況下,發動機轉速幾乎都能控制在2000轉以內,操控起來也是輕輕鬆鬆。想要繼續提升車速也是隨心所欲,車身動態也非常穩定。

並且良好的隔音也能讓車主坐在車裡悠閒的聽著音樂!

通過這樣一對比,即使高速時汽車都是最多隻能跑120,但是其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相信大家無論是否駕駛過這樣的兩種車,都能想象出高速時一個即將到達駕駛極限,另一個很輕鬆,穩定,有多大區別!

奇葩說法2:你的車比我貴20萬,不也是自動擋,有什麼不一樣的?

雖然現在由於自動變速器技術的成熟以及降低了生產成本,很多汽車只要七八萬就搭配了自動擋!但是其中還是大有不同哦!

十來萬的車;在市區內走走停停的情況下,變速器頓挫頓挫又頓挫,該升檔時不升檔,該降檔時不降檔,根本無法和發動機完美匹配。甚至不如駕駛一輛手動擋。

而三十萬的車;變速器無論何時都能很聰明的升降檔位,既能無時無刻保證平順性,又能在不影響動力的情況下降低油耗。

奇葩說法3:無論你的車再好,開的不好一樣出事故!

這個說法其實就有點不科學了,不過事故的發生除了外界因素和駕駛問題外,汽車本身也有很大關係的!

十來萬的車;由於懸架問題,快速駕駛時更容易出現失控,翻車等一些問題!並且因發動機動力的影響,經常在超車時延長了並排行駛的時間,與對面車輛相撞的可能性也更大了一些。

而三十萬的車;無論何時,懸架都能給自己帶來足夠的信心,ESP,主動剎車防碰撞系統,車道保持系統,以及360°全景車身拍攝系統也都能輔助司機更安全的駕駛!更強的動力也能讓超車來的更輕鬆些。

除了上面這些,更好的車身結構,以及更合理的安全性設計,或者更高強度的車身材料,更多的安全氣囊,都可以提升在事故發生後的安全性。

總結來說,

10萬的車是一個代步工具,可以為您遮風擋雨,踏踏實實的工作,還不要求吃太好的油。

30萬的車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其中還有對享受生活的態度,不過需要更好的保養,吃更好的油,才能享受它給自己帶來的激情。

30位維修技師在線為您排憂解難!


汽車TA說

三年前結婚時,父母資助提的邁騰,落地不到30,第一輛車,感覺各方面都還好吧。婚後自己做了生意,今年生意很艱難,各方面資金壓力都比較大,沒跟家裡商量,


​打算把車子賣掉,雖然二手車不值錢了,多少可以籌措些吧。老婆說若是可以賣13、14萬,就去買一輛3、4萬的二手車代步吧。我也贊同,現在咱就不講舒適性了,遮風避雨就行。看著樓上的兄弟都是越換越好,心裡感覺很慚愧,現在只有更努力,一定要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謝謝你老婆!謝謝你的理解,知道發在這裡你看不到,這是我給自己的承諾,一切都會有的。


小鹿快跑cl

騷年,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首先說一個故事吧。

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提到了汽車,張嘴就來了一句:我就想不明白了,汽車這東西,3萬的比亞迪跟30萬的奧迪有啥區別!

然後說一下,這個老師是教政治學的,單身,自己沒車···,估計也沒開過幾臺車,所以,你倆的問題一樣。

事實上,關於普通車型與豪車的區別,很多人都有一種誤解——認為幾十萬的豪車就是賣個品牌,跟普通10萬,或者說跟20萬的車沒啥區別。

這裡送上呵呵一句。

分析一下這裡有下面幾種心態:1、買不起,所以就貶低豪車。2、不懂車,認為汽車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殼子,瞎說。3、一些低調的大佬,認為汽車就是個出行工具,能跑就行。

咱們就用30萬的車與10萬的車比比,懟一下前面兩種心態。就以通用旗下30萬的凱迪拉克ATSL與旗下10萬的英朗比比吧。

首先是外觀,ATSL的設計感明顯比英朗要強,用了更多鋒利的線條,選用了更好的漆面,就像是一個帥哥與普通站在一起一樣,氣質不一樣。

其次是內飾,進入車內,ATSL的車門門板、座椅、中控臺等位置使用了大量真皮材料,而英朗呢,低配還是織物座椅,高配才有真皮,門板、中控臺等位置都是硬塑料。

此外,還是那句話,英朗的內飾設計感較弱,看起來不夠酷。而ATSL的內飾不僅材料好上檔次,其內飾的風格明顯更帥氣。

最後是動力部分,ATSL起步就是2.0T+9AT,最大269馬力。英朗呢,頂配才是1.3T,配合的是6AT,發動機最大才163馬力。開起來肯定是ATSL更有勁更富有動感了。那種超車時候幹踩油門不走的感覺,真是醉了。

最後補一句,社會上其實也有一些很有錢的大佬開個捷達桑塔納什麼的。他們有時候也會化20萬的車跟200萬的車沒啥區別。但是你要注意,人家的意思是在使用上沒啥區別,都是A到B!


智東西

30萬與10萬的汽車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級別差

按照德國的級別標準,10萬元的車大部分屬於A0級-A級車,也就是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代表車型,POLO和高爾夫。而30萬級別就屬於豪華B級車和C級車的範疇,比如奧迪A4L甚至奧迪A6L。

拋開品牌溢價不算。A0級和A級車的製造標準,要遠低於C級車。大到組裝工藝:比如激光焊接還是人工電焊,鋼板厚度,鋼架強度,小到內飾用料、隔音、安全系統等等。也就是說哪怕一臺頂配的高爾夫,從配置表上看比乞丐版的奧迪A4要豐富,但用料做工全都無法跟奧迪A4L相比。

調教差別

一臺車是不是好開,從研發就開始存在差異了。為什麼現在的車都越做越大,就因為車子越大, 越有調教的空間。比如你的座椅是否舒適,除了夠寬夠厚,還要包裹好,沒有足夠的空間就無法實現。一臺車想要操控好,還要不影響內部空間,也要有足夠的位置放最好的懸架系統。


小車因為空間小,發動機都橫置,導致車子重心靠前,那麼就會影響操控感受,而C級車就可以變成發動機縱置,讓前後重量配比保持50:50。國產SUV大多為手動擋兩驅車,也是這個原因。因為發動機變速箱位置不合理,導致沒有空間裝四驅系統。

駕駛差別

開過30萬的車,你就會知道10萬塊錢的車,開起來有多累。坐姿不舒服,方向盤不舒服,油門踏板的力度位置全都不舒服。因為這些是研發成本造成的。小型車利潤低,研發成本就低,無法估計人體工程學的細節問題,而高檔次利潤高,研發成本就高,在人體工程學方面,就會考慮的更周到。

比如,10萬元車的安全帶,綁在身上就會渾身難受,導致很多小車車主都不愛系安全帶。而高檔車的安全帶就非常的輕鬆,系在身上沒有任何感覺,不會覺得勒在身上。所以豪華車車主相對更喜歡系安全帶。就是這個道理。


白希文

我是一個農村小孩,90年生.家裡第一輛車是1.4的北斗星,跑高速80碼還可以,100就有點飄了。高速上超個大車 或者被大車超,感覺能被氣流掀翻。不過手動擋開著還挺有樂趣的,堵車就有點難受了。後來11年的時候家裡換了一輛1.6的寶來,乞丐版,布座椅,還是手動擋,但是跟北斗星比一比,已經很高級了!老爺子提車回來那天,停到了家裡門道上,我就坐在門道里,研究了一晚上.比北斗星爽多了,平時出去我們家四口人,父母,我,姐姐,坐著比北斗星舒服。也跑了很多長途,陝西周邊等等。15年元旦,家裡給我買了一輛車,馬自達阿特茲2.5的,別的不說,我爸上去坐了一下就不開了,說按鍵太多看不懂......空調不會開關....我自己現在開了一年多快兩年,感覺動力夠我開,高速超車也不錯,隔音比寶來好多了,可能我沒開過什麼好車.但是想吐槽一下,我們村有個減速帶每次過去都要蹭地盤,以前北斗星跟寶來從來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今年結婚了,岳父是一輛4.0中東版霸道,我在我們村開了一圈,又開了一圈,上臺階,下臺階,懸掛也軟,真舒服,真自信!雖然有幾個按鍵我也沒弄明白,但是感覺不用調什麼,路上就是開,見坑過,見臺上。不過昨天從青海湖自駕歸來,最大感覺就是高速太肉了,油耗比阿特茲寶來北斗星高的不是一點,開完感覺正常路況還是阿特茲好開。哥們買了一輛is 250 f sport 好看 好開 聲音好聽 豪華感不錯,尤其紅色座椅和哪個科技感十足的碼錶,第一次見過能左右移動的.....可是我倆0-100比拼 伯仲之間 都是8秒多9秒。老爺子今年也坐不住了,估計被我岳父的霸道刺激到了,一直在看車,我陪著轉了幾天,最大感覺就是,奔馳4s店的服務比奧迪好太多.還有雷克薩斯的也非常好,奧迪可能不會再去了.寶來估計是我們家大眾汽車的絕唱,以後不會再買了.


皇后大道東74885349

別說相差二十萬了,就是相差個十萬開起來的感覺都會大有不同。

老一代的人還有些覺得汽車不就是大小的區別,貴的牌子好,都是一樣跑一樣載人能有什麼區別。又或者好的車子故障率少省心,但是事實上而言所謂的好車卻更容易出現某些問題。

思域開起來自然要比雅閣更有操縱性,但是到了高速上B級車的雅閣就優勢盡顯,穩重有後勁。這得益兩款車不同的定位,雅閣更偏向於商務,思域偏向於運動。但是一款車並不僅僅是買給司機一人的,後排舒適度和內飾上的差距可就明顯了。首先空間上不是一個級別,沙發的舒適度也不一樣,在路況差的時候差距就更加的明顯了。

那麼如果雅閣和比自己貴了三倍的寶馬7系比呢?兩者的差距則因為價格的差距更加的明顯,用我爸的話說坐在7系內就算前方有十釐米上的大坑開過去都感覺不到,而如果是雅閣,那就是咣噹一下了!那如果是思域呢?希望底盤護甲頂得住!

正常的車企之間價格的差異肯定會帶來車子的差異,當然品牌定位也會影響車子的售價,這也是為什麼眾泰仿盡了豪車卻依然不敢定價大高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