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功勞嗎,如何評價蘇聯在二戰中的表現?

柒月雜壇

~~~~~~~~~~~~~~~~~~~

蘇聯在二次大戰中的重要地位絕對無可撼動,功不可沒!

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蘇聯在戰時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1. 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在入侵蘇聯之前,德軍橫掃西歐各國,號稱“不可戰勝”,這並不是德軍誇大,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但當他們開始進攻蘇聯後,這一神話被打破了。真正打破這一神話的戰役是——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這也為其他的反法西斯力量增長了必勝的信心。

2.蘇聯牽制了德軍的攻勢,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

德軍開始進攻蘇聯後,蘇聯起到的積極作用開始顯現,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國開始

在東線戰場投入大量兵力,這為在西線戰場作戰的同盟國成員減輕了很多壓力,蘇德戰場成為了二戰中最主要的陸上戰場。整個二戰,蘇軍共殲滅德軍607個師,其餘盟軍只滅了德軍176個師,80%的德軍被蘇聯殲滅,僅根據這個數據我們就無法抹殺蘇聯在整個二戰中的巨大貢獻。另據不完全統計,整個二戰中同盟國傷亡達6100萬人,僅蘇聯就有2700萬人的傷亡,可想而知,蘇聯為此付出的慘痛代價。

3.蘇聯的地緣存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使法西斯國家首尾難顧,無法連成一體

蘇聯將德國與日本遠遠的隔開,在東邊牽制了日軍,配合了中美反法西斯力量,在西邊與西歐各反法西斯國家呼應,使德軍首尾難以相顧。

戰爭反攻階段,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同時蘇聯軍隊開始在東線對德軍發動全面反攻,兩面夾擊德軍,最後盟軍會師進攻柏林。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在遠東對日作戰方面,雖然蘇聯為了避免與日本的衝突,避免兩線作戰,對日政策是中立政策,對中國的對日抗戰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但其在嚴守中立的同時又支持中國的抗戰,首先是牽制了日軍大量的軍事力量對其進行防禦,其次是大量的援助。

1937年-1942年蘇聯對華援助貸款1億7千餘萬美元,培訓中國航空人員10206名,提供飛機援助1285架,有6個航空志願隊在華參與對日作戰。在1945年8月對日作戰,殲滅日本最後70餘萬關東軍。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動科普

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功勞是不容置疑的。自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德戰場就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歐洲陸上主戰場,是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作為東線戰場,德國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但遭到蘇軍頑強的抵抗,隨著戰況的深入,蘇軍也從最初的潰敗到雙方陷入膠著,再到蘇軍反攻,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標誌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二戰中,蘇軍共殲滅了德軍607個師,而其餘盟軍只殲滅了德軍176個師,80%的德軍是被蘇聯殲滅的。在近4年的戰爭中蘇聯紅軍損失2960萬人,其中死亡及失蹤915萬、被俘446萬、傷病1832萬,另有約1740萬蘇聯平民死於戰爭。整個蘇聯18-55歲的男子總數在3500萬左右。而二戰期間死亡總數卻達到了1400萬,傷殘900萬,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兵力只剩下1100多萬。在武器裝備方面,損失坦克83500輛,自行火炮13011輛,裝甲車37600輛,卡車351800輛,火炮61500門,迫擊炮205600門,火箭炮4900門,高射炮8000門,戰列艦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0艘,潛艇102艘,飛機88300架。以上這些數據足以說明蘇聯在二戰中的巨大貢獻。當然蘇聯的貢獻遠不止於此。


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和中期,即“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為了給中國源源不斷地輸送抗戰急需的軍事物資,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蘇聯不僅向中國提供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彈藥和零件等軍事裝備和器材,而且還向中國派遣蘇聯教官,訓練中國軍隊。同時蘇聯還分三次向中國國民政府提供鉅額貸款。以優惠軍事貸款的形式共向中國提供飛機1285架,其中殲擊機777架、轟炸機408架、教練機100架。援華殲擊機的主要機種是伊-15和伊-16。1938年初,中國空軍建立了3個飛行大隊,而其中規模最大的第一飛行大隊和第三飛行大隊都是在蘇聯提供的飛機和武器裝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只有第二飛行大隊的裝備靠的是美、法、英、意等國提供的飛機。此外,中國建軍史上的第一個機械化師也是在蘇聯援助的軍事裝備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蘇聯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其作用同樣不可磨滅。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軸心國”一方,分別是德意日三個國家,而其中科技最發達、工業能力最強、軍事綜合戰力最強的就是納粹德國,同盟國方面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羅斯福總統在美國參戰後也明確指出,希特勒德國是最兇惡的敵人,美國必須執行先歐後亞的戰略。



但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美英存有故意消耗蘇聯實力的私念,遲至1944年6月在斯大林的一再催促下才發起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而在此之前,蘇聯獨立抗擊著法西斯德國精銳陸軍80%以上的兵力,使德國無力向其它方向做有效擴張,比如北非,比如中東等。

這就是蘇聯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最大貢獻。



而蘇德戰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戰況最為激烈、傷亡最為慘重的戰區,1941年6月德軍發起進攻時連同僕從國部隊高達550萬人,整個戰爭期間也基本維持在600萬兵力以上,高峰期780萬左右,傷亡總計超過1100萬。蘇聯軍隊高峰期兵力達1300萬左右,傷亡超過2900萬,僅被俘就高達450萬人。

戰爭中雙方出動了大批的飛機坦克大炮,發明了火箭炮虎式坦克噴氣式飛機等許多先進武器,僅蘇聯方面就生產了飛機13萬餘架,坦克10萬餘輛,這是一場鋼鐵對決的現代化戰爭。

毫不誇張地說,這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蘇聯最後取得慘勝。



戰爭初期,由於希特勒德國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以及德軍橫掃波蘭與西歐所積累的作戰經驗,以質量優勢和大縱深合圍的全新戰法,迅速包圍和消滅了大量蘇軍,前鋒直抵莫斯科城下。蘇聯方面由於戰前對軍隊的大清洗和猝不及防,一路敗退傷亡慘重,直到1941年冬季才穩住陣腳。



戰爭中期,隨著蘇聯軍隊作戰經驗的逐漸豐富和全國總動員,開始與德軍在幾個方向進行拉鋸戰,通過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和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嚴重削弱了當面德軍,使雙方軍力發生轉折性對比。而德國資源不足的缺點也在閃電戰失敗以後顯露出來,日趨被動。



戰爭末期,法西斯德國已經不得不兩線作戰,東線兵力和物資嚴重不足,得到美國大量軍事援助的蘇軍通過十次打擊,將德軍完全逐出蘇聯領土,橫掃東歐,反攻至德國本土。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完全攻佔德國首都柏林,德國元首希特勒同日自殺。


度度狼gg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有兩個,一個是亞洲太平洋戰場,主要戰爭雙方是日本對戰中國和美國,二是歐洲大西洋戰場,主要戰爭雙方是德國、意大利對戰蘇聯、英國和美國,此外還有像北非等次要戰場。

所以,對於同盟國來說,兩個核心對手是日本和德國,其中,德國的綜合實力比日本強,是同盟國最強大最兇狠的敵人。

在歐洲戰場,當法國和一眾歐洲小國或投降或滅亡之時,只剩下龐大的蘇聯獨撐大局,和法西斯德國對陣,而英國因為和德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德國海軍實力較弱,無意渡海攻打英國,所以英國只是牽制了德國海軍兵力,在諾曼底登陸之前,對於陸戰的戰場僅限於北非,和隆美爾的北非軍團較量,還被打得一敗塗地。

當二戰末期德國滅亡後,蘇聯派出百萬大軍出兵中國東北,一舉擊潰了日本關東軍,還奪取了日本的北方四島,加速了小日本的滅亡,直到現在,日本還念念不忘這北方四島,當然,只能從空中看看這四個島的美麗風景而已。


麻辣戰爭

毫無疑問,蘇聯在二戰中功不可沒。如果沒有蘇聯,英國、中國會毫無懸念的遭受滅頂之災,美國即使不被滅亡也會完全淪為大西洋和太平洋間的孤島,歐亞非大陸完全被軸心國集團統治!

蘇聯自立國之處就完全處在帝國主義的四面包圍和敵視之中,納粹德國崛起後,又多了一個敵人——法西斯主義。而此時的蘇聯尚未完全從一戰的苦難中擺脫,又經歷了三年國內戰爭。持續的大規模戰爭耗盡了這個民族力量,戰後的蘇聯空有龐大的領土卻是奄奄一息的狀態。

斯大林上臺後,深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留下的國際矛盾十分尖銳,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倒計時,留給蘇聯的時間已然不多。針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斯大林制定了以發展工業為核心的恢復國民經濟計劃,即五年計劃。在相對平靜的20世紀20——30年代,蘇聯工業水平尤其是國防工業發展迅速,加上教育系統也偏重工科,帶動的軍事力量得到巨大膨脹。到1941年,蘇聯紅軍總兵力從1927年的61萬發展到500萬,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伊爾2強擊機、波波沙衝鋒槍……這些神兵利器迅速大批量裝備部隊。

國力、軍力的飛速發展將蘇聯帶入大國行列,斯大林著手開始謀求粉碎帝國主義圍堵蘇聯的策略。這一時期,共產主義運動發展迅速,斯大林也常常以國際革命導師的身份開展外交活動。但是斯大林的外交是充分務實的——為蘇聯服務!

德意日軸心國集團的形成讓原本深受帝國主義國家威脅的蘇聯又平添了一個敵人——法西斯主義,而且更可怕。蘇聯夾在兩大法西斯國家之間,隨時有被夾擊的可能。更何況德國、日本覬覦俄羅斯土地由來已久。遠在西歐的英國、法國樂得禍水東引,大洋彼岸的美國神秘的窺探著歐亞大陸格局變化。

斯大林深知最大的威脅來自歐洲,但此時納粹德國尚未完全形成氣候。東面的日本則開始向中國滲透,愈演愈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大舉向中國增兵,遠東的格局逐漸被打破。蘇聯一面向遠東中蘇邊境調集重兵,用軍備競賽的方式讓日本人感受到蘇聯的壓力,不敢貿然對蘇開戰。一面援助中國抗日,讓日本陷入中日戰爭,力爭最大限度的把日本勢力從北面引向南面。不僅如此,蘇聯還向試圖在諾門坎挑釁的日本關東軍施以重拳,將其打的鼻青臉腫。戰事一結束,蘇聯隨即向日本發出停戰要求。日本在中國戰場越陷越深,北面又面臨蘇軍重兵對峙,加上內部陸海軍矛盾也因此日益加深,趕快就坡下驢與蘇聯停火。隨後雙方達成停戰協議,蘇聯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既得利益——即承認滿洲國,日本放棄本來就猶豫不決的北進方案。就這樣,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通過軟硬兼施的一系列組合拳化解了蘇聯在遠東的潛在危機,為今後日本南下太平洋與美英開戰埋下伏筆。

解決了東面危機,西面的危機開始漸漸逼近。早在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蘇聯就開始意識到納粹德國的危險。蘇聯於是向英國、法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議。英法等國雖然也知道聯合蘇聯的重要性,但對蘇聯的軍事實力極端藐視,雙方一直未能談妥。蘇聯眼見與英法無法達成共識,反而招致英法禍水東引政策的出籠,遠東的局勢也愈發堪憂,無奈之下只好跳出一子——尋求納粹德國結盟。此時的納粹德國準備攻擊波蘭,軍事行動已進入倒計時,而且要速戰速決。蘇德雙方於是一拍即合,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隨後,納粹德國於9月1日向波蘭發起全面攻擊。蘇聯在諾門坎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天即9月16日也派兵進入波蘭,與德國一道瓜分波蘭。解決完波蘭,德國調轉兵鋒向西進攻西歐各國。蘇聯則兼併波羅的海三國,又在北面從芬蘭手裡奪取漢科半島,在南面獲得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油田。

同時蘇聯又與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進一步逼日本南下太平洋,加劇了與美日的矛盾。德國在西線也進展神速,法國被吞併,英國被趕出西歐大陸,奄奄一息。一個潛在的蘇德日同盟呼之欲出,而蘇聯佔據最佳位置。德日與英國開戰,蘇聯就可以黃雀在後。如果美國援助英國,蘇聯就可以作為德日後援。如果英國戰敗,蘇聯就可以印度洋出海口為目標向南擴張,進入中東石油地帶。如果德日對蘇開戰,蘇聯就聯合美國重新開局。總而言之,此時的蘇聯已經完全擺脫建國前後極端被動的局面,轉而成為最主動的國家,昔日沙俄帝國的雄風逐漸恢復!!後人讀到這裡總會給斯大林扣上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帽子,背離馬列主義,殊不知,在面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斯大林以高度務實的策略向世人證明他才是列寧主義的最合適繼承人!!!!

就在蘇聯如日中天的時候,納粹德國坐不住了。希特勒被蘇聯的擴張震驚,更可怕的是這種擴張還在增速,逐漸威脅到了德國。這時德國在不列顛戰役中打得力不從心,時時擔憂蘇聯在東歐的動靜。蘇芬戰爭讓希特勒看出了蘇聯軍事力量建設的漏洞和斯大林的過度自信,希特勒意識到機會來了……同時,納粹德軍閃電戰的威力也讓希特勒突發奇想,先以一次快速突襲打垮蘇聯,然後再掉過頭來收拾英國。斯大林之所以認為希特勒不會在英國戰敗前對蘇開戰就是因為不僅德國會陷入兩線作戰,日本也會因為南下北進再次舉棋不定,只有處於局外的美國意外的成為受益者,從而主導全球局勢。

正是在這樣一連串偶然因素的疊加下,二戰最慘烈的激戰——蘇德戰爭爆發了!!!

蘇聯在戰前不久剛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大量黨政軍優秀幹部被清洗掉,使得擁有現代化武裝的500萬蘇聯紅軍空有龐大身軀卻深受神經脈絡不暢之苦。在德軍閃電戰風雲席捲般打擊下,步履蹣跚、舉止乖張的蘇軍一潰千里。德軍則長驅直入,吃掉一個又一個蘇軍兵團,攻佔一個又一個城市。最後勉強靠天氣因素和德軍的失誤在距離莫斯科市中心不遠的地方擋住了德軍的鋼鐵巨獸。蘇聯以屍山血海為代價度過了煉獄般的1941年下半年。年底,蘇軍趁德軍暫時退卻之機發動局部反擊,卻收效甚微。相反,回過神來的德軍再次發起閃擊戰,1942年的戰局再次以蘇軍的慘敗開場,從哈爾科夫到頓河、再到克里木半島,蘇軍節節敗退,直到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

此時的英國還在依靠美國輸血恢復戰力,美國則進行軍備改革,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1939年的軍事力量還僅僅停留在一戰時期。整個陸軍現役兵力僅有不到19萬,連步槍都配不齊。德軍裝甲部隊的閃電戰橫掃歐陸,美國居然還停留在騾馬編組的炮兵主義理論上。國會議員包括總統在內與軍方改革派將領還在為陸海空軍哪一個軍種的優先發展爭論不休……這就是為什麼太平洋戰爭一開始美國人也兵敗如山倒的原因。

斯大林清醒的認識到,時下的蘇德戰場打好打壞都是蘇聯人自己的事情,並不能指望誰來幫忙。眼下只有拼死頂住希特勒的進攻才是唯一出路!!

如果沒有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傾全力與德軍死扛,哪怕是稍有鬆懈,德軍也完全可以取道高加索山脈一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與從東南亞西進的日軍在印度會師,徹底掃蕩在亞太苟延殘喘的英軍。這樣,從西太平洋直到印度洋完全被軸心國控制。苦撐待變的中國除了投降再無第二條路可走,奄奄一息的蘇聯和英國也只能任人宰割。剩下一個美國,也只有苟延殘喘的份兒了。事實上,就在斯大林格勒巷戰最激烈的時候,德軍裝甲部隊已經將萬字旗插上了高加索山頂!!

最終,蘇軍指戰員在227號命令的精神鼓舞下背靠伏爾加河一步也不後退的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吹響反攻號角。這次,輪到德軍兵團一個接一個的被吃掉了。閃電戰的電再也閃不起來了……1943年中旬,蘇軍在庫爾斯克挫敗德軍在蘇德戰場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並將納粹德國送上了走向滅亡的軌道!

毫不誇張的說,從1941年中旬到1943年中旬蘇聯人獨自對抗著處在鼎盛時期納粹德國,為美英兩國贏得了難得的備戰和調整部署的時間。雖然在蘇德戰爭中美英為蘇聯提供大量物資援助,但多半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美英需要蘇聯對納粹德國進行持續性打擊。

美英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前,蘇聯就在東線接連發動烏克蘭戰役、白俄羅斯戰役,牽制和殲滅數以百萬計的德軍精銳部隊,在戰略上極大的配合了盟軍的行動。之後,蘇軍打出國境,摧祜拉朽般橫掃東歐、南歐的德軍,解放受奴役的各國人民。一直打到納粹巢穴——柏林城下。而此時的英美法盟軍剛剛在阿登被已經打趴下的德軍突然爬起來一拳擊倒,跌跌撞撞的進入德國西部齊格飛防線面前,直到德國投降,始終未能再過去一步。

納粹德國滅亡後,征塵未洗的蘇軍萬里東調亞太,以閃電戰方式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消滅號稱日軍精銳的百萬關東軍,解放中國東北和北朝鮮,讓企圖進行本土決戰的日本一下子丟掉了大部分本錢,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法西斯主義被徹底消滅!!


世紀戰爭大揭秘

蘇聯在二戰中的功勞還需要問嗎?二戰中蘇聯絕對是中流砥柱。

二戰爆發前,當法西斯主義在歐洲盛行時,蘇聯就對其很警惕。早在1933年,希特勒剛剛上臺,蘇聯就提出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的主張,向當時的法國、英國政府提議共同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抵禦德國法西斯的可能擴張。然而,此時的英法兩國,他們對於蘇聯的仇視遠遠大於對德國的擔憂,堅持綏靖政策,縱容法西斯擴張,甚至擔當德國法西斯對外擴張的幫兇。

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埃塞皇帝海爾塞拉西呼籲國聯制裁意大利,但是英法等國採取的措施卻是在變相幫助意大利,最終導致埃塞俄比亞被意大利佔領。

西班牙爆發抗擊佛朗哥叛軍的內戰,佛朗哥得到了德國和意大利的支持,德意甚至直接出兵干涉,英法兩國也在暗中支持弗朗哥。只有蘇聯在積極援助反法西斯陣營,向西班牙共和國提供了1000多門火炮和200多架飛機,甚至直接派出志願軍參戰。

在中國九一八事變之後,蘇聯在國聯大會上提出要制裁日本,而西方國家卻是裝聾作啞。中國的抗戰爆發後,英法直接出賣自己的盟友捷克,而當時的美國還在繼續跟日本做貿易,出售了大量的戰略物資給日本。而此時只有蘇聯在援助中國的抗戰,1938年,蘇聯向中國援助了1200架飛機、1500門火炮、82輛坦克和其他軍用物資,還直接派出空軍志願隊來華參戰。

(武漢會戰時的蘇聯援華志願飛行隊)

二戰爆發後,波蘭被入侵,英法聯軍卻只是靜靜的待在西線,看著波蘭被吞併。他們希望的是德國繼續東進,去打蘇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才不得不跟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為自己爭取時間。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德戰場成為了二戰中最主要的陸上戰場。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以550萬的兵力,兵分三路進攻蘇聯。蘇聯抗擊著德國法西斯幾乎的全部兵力,以巨大的犧牲消耗著德軍的兵力,直至將德軍趕出國土後進行解放歐洲的戰鬥。最後攻克柏林,徹底滅亡德國法西斯。英美直至1944年6月,才發起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1945年4月,德軍在西線抗擊美英軍隊的不足64個師,而在東線抗擊蘇軍的是200個師。

整個二戰,蘇軍共殲滅德軍607個師,其餘盟軍只殲滅了德軍176個師,80%的德軍被蘇聯殲滅,僅根據這個數據我們就無法抹殺蘇聯在整個二戰中的巨大貢獻。另據不完全統計,整個二戰中同盟國傷亡達6100萬人,僅蘇聯就有2700萬人的傷亡,可想而知,蘇聯為此付出的慘痛代價。

(攻克柏林)

在德國投降後,1945年8月8日,蘇聯150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東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解放東北全部和朝鮮半島,徹底消滅了日本最為龐大的軍事集團——關東軍。當時日本負隅頑抗,拒絕投降,做好了遷都長春,繼續進行作戰的準備。而蘇聯的行動徹底讓日本放棄了繼續作戰的勇氣。這也是決定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關鍵因素。戰後有60萬日本戰俘在西伯利亞做勞役。

(被蘇軍俘虜的日本關東軍)

如此巨大的功勞,還需要質疑嗎?

向偉大的反法西斯鬥士蘇聯紅軍致敬。


竹林孤琴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蘇德戰場是主要戰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戰況最為激烈,交戰雙方損失最慘烈的戰場。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希特勒公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施預謀己夂的“巴巴羅薩"計劃。出動了德軍和僕從國軍隊190個師,550萬人,坦克3700輛。出動飛機4900架,各種火炮47000門,各類艦船190艘,分成三個集團軍,從北,中央,南三方向發動突然襲擊,規模之大史無前列,蘇德戰爭全面爆發。戰爭初期,蘇聯方面準備不足,伊蘇聯紅軍被迅速擊退,紅軍被俘四百萬人,丟失大量軍事裝備和國土。蘇軍緩過神來以後,在年底莫斯科戰役中殲滅德軍50萬,粉碎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蘇軍渡過伏爾加河構成“鉗型"攻勢,交戰雙方動員了超過300萬軍隊。戰後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43年8月庫爾斯科戰役蘇軍取得決定性利,蘇軍進入反攻階段。蘇軍發動十次斯大林式突擊,到一九四四年底蘇軍解放全部國土。1945年4月30日蘇軍攻克柏林,蘇聯軍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頂部,5月8日德國法西斯宣佈無條件投屘,蘇德戰爭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付出慘重的代價。|.41年蘇聯有人口1,8億人,動員了3450萬人,戰後蘇聯紅軍有1280萬人。生產飛機13,41萬架。生產坦克10,28萬輛。生產各種火炮82,52萬門。憑222,,74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強大戰略縱深,英美大量軍事援助,蘇軍先進的大縱深理論和蘇聯軍民同仇敵Kαi保家衛國的決心打贏了戰爭。整個戰爭中蘇聯軍民傷亡6000萬人以上,戰死2700萬人。1710座城市被毀。7萬個村鎮被戰水火洗劫,31850個工業企業遭到破壞。德國在蘇聯戰爭中消耗了大量實力,身陷兩線作戰泥潭,有利地支持了北非戰場和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避,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



關東俠客

公平的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共分成了五個戰場。

它們分別是:以中國為主的東方戰場;以美國為主的太平洋戰場;以英國和美國為主的大西洋戰場;以蘇聯為主的蘇德戰場;以英國為主的北非戰場。

這五個戰場按照重要程度,我認為大西洋戰場、太平洋戰場和蘇德戰場是排在第一位的。

中國的東方戰場排在第二位;北非戰場排在第三位。

所以顯然,蘇聯當時是抵抗二戰法西斯陸軍的最重要戰場之一。

如果蘇聯投降了,德軍可以輕易拿出百萬大軍南征北非,將這裡的英國人打得落花流水!

也可以輕易拿出百萬大軍南下進入中東地區,攻擊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的殖民地,並且在那裡和日本會師。

如果這樣的話,中國就將會被孤立,而被迫投降。等中國投降了,那麼,整個亞歐非大陸,幾乎都成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勢力範圍。

那麼,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戰爭,就變得沒有意義。因為英軍絕對無法抵禦,希特勒佔領歐洲後對英國本土的攻擊,小小的英吉利海峽一腳就可以跨過去!

英國只有被迫將政府遷到加拿大。到時候世界將分成三部分,法西斯佔領的亞歐非大陸;美英佔領的北美大陸;搖擺不定的拉美大陸!

可見蘇德戰場的重要性!


遊者走天下

蘇聯在二次大戰中有特殊的功勞。

首先,蘇聯拖住了德國,使其無暇進攻其他地區。

誰都知道法西斯德國曾經在歐洲大陸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以致於1942年2月莫斯科保衛戰中失利以後,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會失聲痛哭,說:“德國陸軍戰無不勝的日子結束了......”

正是由於在東部戰線上死死地捆住了希特勒的身子,非洲和英倫三島才免於遭到納粹鐵蹄的蹂躪。

其次,蘇聯消滅了大量的德國軍人。

德國在二次大戰中的死亡人數大約為480萬人。其中,東部戰線死亡的人員就達到370萬人(包括俘虜,但是這些俘虜大多死在蘇聯)。

當然,這些戰果是蘇聯人民用血淚換來的。二次大戰中,蘇聯的死亡人數大約為2700萬(如果計算傷亡情況,則接近6000萬人)。

第三,蘇聯攻佔了柏林。

1945年4月29日深夜,蘇聯紅軍把紅旗插德國國會大廈。30日下午3點30分,躲在地下暗堡裡的希特勒與結婚才一天的妻子雙雙服毒自殺。

希特勒的死,意味著蘇德戰爭的結束。


吉林大福圓

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是二戰中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蘇聯紅軍是殲滅德軍的主力和決定性力量,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二戰時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中,德國的綜合實力最強、軍事上也最兇悍。二戰時德軍橫掃波蘭、法國等一大批西歐國家幾乎沒有對手。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9日爆發的蘇德戰爭,當時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展開了殊死搏鬥,每一場重大戰役都投入百萬兵力,數千輛坦克和數萬門火炮,每天都有無數的官兵死亡。


該戰極大的消耗了德國國力,牽制和消滅了大量的德軍兵力,使大量德軍無法撤出戰場,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北非和意大利的作戰,以及第二戰場的開闢。沒有蘇聯人民的頑強抗擊,如此龐大的德國戰爭機器將會繼續留在歐洲作惡多端,將會有更多的人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蘇聯也為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統計,戰爭中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有1800萬平民;有1700多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3萬多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