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說起山寨技術哪家強

我們不得不佩服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

把人家一整座小鎮都搬過來了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是不是很美

這樣的景色

並不需遠渡重洋

標誌性的歐式建築近在咫尺

驚不驚喜?

意不意外?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2011年,開發商在廣東惠州投資60億元,以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為藍本,建起哈施塔特。結果,帶火了原版的哈爾施塔特,因為遊客蜂擁而至,商店、餐廳和酒店生意興隆。

這為當地人創造了就業。年輕的哈爾施塔特人也有機會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鎮政府從停車費中獲取的收入也對本鎮居民有好處——比如鎮政府已投資新建一家診所。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如果我們不是一個旅遊接待地,就既不會有商店,也不會有醫生。”鎮長朔伊茨一邊說,一邊找出一篇2001年時的報道。文章題目如今已與現實不符:《正在死去的村莊》。

前兩天這個小鎮因為太火上了熱搜,當地人抱怨遊客太多難招架。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對此,馮驥才先生曾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說到:“

不過是一場商業遊戲罷了”。

中國近年來“古城、小鎮”頗多,可以說古鎮旅遊成了新形態,江南的同裡古鎮、烏鎮、西塘、錦溪古鎮,湖南的鳳凰古城,西北的灤州古鎮、平遙古城等等都是出行的熱門景點。

如此多的古鎮,讓很多人嗅出了商業機遇,即使沒有我也能造出一個,北京的古北水鎮就是仿照蘇州園林而建,還有茅臺古鎮等

古鎮遊本是文化旅遊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吸引遊客那麼簡單,還承載著文化傳承、人文環境保護、原住民就業安置等重任。

但商業也是它的核心區,有特色的商業業態是文旅古鎮最重要的魅力之一,甚至是全部。如袁家村依靠99個小吃商鋪的精耕細作,逐步成名,成就了今天的業界傳奇。對於沒有門票的開放型古鎮來說,商業更是一條命脈。那麼古鎮應該怎麼做?

看看馮驥才先生是怎麼評價的

也說說你去過的古鎮吧!

文 | 馮驥才

不久前,一到維也納就被那裡的朋友問道:是你們要在南方原樣複製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哈爾施塔特嗎?我聽了一怔。本想搪塞過去。不料人家抓著不放,說是這裡的電視臺正式播報的,還有各種人物出來加以評點。

有的說,“中國這麼大的文化古國有多少好東西,為什麼還要複製我們的?”“如果他們複製我們的哈爾施塔特,我們就在阿爾卑斯山裡複製一個長城。”“世界文化遺產能複製嗎?”等等;還有一個哈爾施塔特的居民說,“我家的店鋪是祖祖輩輩用心設計出來的,他們有權利複製去嗎?”

我更有興趣的問題則是:文化遺產能否複製?於是我拉著朋友往位於特勞思湖邊的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鎮”的哈爾施塔特跑一趟,看個究竟。

這地方的確很美。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爾卑斯山,在奧地利中部創造出一片山重水複、如詩如畫的風景。七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鏡般靜靜地臥在山野深處,奧地利人稱這片天賜的風景為“湖區”。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前些年我應薩爾茨堡之邀,為他們寫一本書,曾到湖區來過一次。那次的印象湖區就是一個童話世界。鋪滿綠茵的山巒,透明的溪流,五彩繽紛的花谷,隨處或立或臥的肥碩的牛,還有山民特有的兩層坡頂的木房子,樓上樓下掛滿鮮花……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裡的山民對我說的一句話:我們最愛的是大自然,然後才是上帝。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鎮裡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築,高低錯落,而且一樓一式,彼此不同,其形態、材質、色彩,全都聽憑房主的性情。

這裡的房屋,院牆、門洞、陽臺、窗臺都被房主用自己喜愛的鮮花豔麗五彩地裝飾起來。某個樓角缺點什麼,有點寂寞,就會把一盆垂著小紫花的綠藤柔情脈脈地吊在那裡;可能他們覺得院內小徑上的落花太美了,不忍掃去,便讓一把竹帚閒倚牆邊,任由地上落紅一片。

對於哈爾施塔特來說,小鎮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資本“打造”出來的,人們唯美的天性哪能複製!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哈爾施塔特這個詞彙與“鐵器”相關。歐洲第一個鐵器時代就以哈爾施塔特命名。它對歐洲文明劃時代的進步具有標誌意義。恐怕這正是它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深層的緣故之一。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當然,比“鐵器時代”更早的歷史還有凱爾特人留在這裡的墓穴。早期人類在這裡活動,都與這座小鎮儲藏極富的山鹽有關。數千年的歷史使哈爾施塔特成為歐洲最古老的小鎮之一,也頗使鎮上的人引為自豪。他們把不少珍貴的歷史的遺存都精心地放進鎮中心一座設施現代的博物館中。這博物館叫作“時光回憶”。

在鎮內街上偶爾還會碰上一兩個身穿民族服裝的當地人。阿爾卑斯山的山民,女人穿束腰長裙,男子穿鹿皮短褲,與這裡的山水有種諧調的美。他們不像中國的旅遊景點,民族服裝多成了吸引遊人的一種道具。這裡的百姓只有逢到節日或貴客光臨,才穿上民族服裝,如同穿上禮服,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一碰見這樣的人,本地的色彩就活了起來。

惠州某開發商怒斥60億巨資copy的小鎮,火了

哈爾施塔特,可別叫“複製”這個詞兒鬧昏了!這些年中國不少地方都在仿古、重建、複製,什麼唐代宮殿、明代城牆、清代大街,甚至還要複製和重建圓明園,而做這種事時,誰也不會對文化認真。我們自己的古鎮還說拆就拆呢,誰會拿你們的古鎮當回事。

我想說,別急,哈爾施塔特,這不過是一場商業的遊戲罷了。

選自《別急,哈爾施塔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