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愛發脾氣怎麼辦?

張溢解密

寶寶稍有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怎麼辦?

案例引入:寶寶27個月大了,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比如搭積木時,積木倒了,就索性把積木弄得更亂;玩玩具時,玩具掉了,就把玩具扔得更遠。該怎麼和他溝通呢?


專家解答:兩三歲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全能感讓他認為自己想什麼就成什麼。如果積木不聽從自己的擺佈,就會讓他有挫敗感,失去信心,於是把弄亂、扔遠等當作宣洩情緒的方式。所以,媽媽要認可“情緒”,允許它“流動”,並試著和孩子對話: 1 描述行為和情緒:“積木倒了,你很生氣。”“是的,媽媽,我很生

氣。” 2 抱抱孩子,與孩子共情:“媽媽知道你心裡煩,不好受。” 3 提出建議:“我們一起重新擺好好嗎?”如果孩子不想做,那就轉移目標:“我們去玩那邊的玩具好嗎?”


也可以淡化孩子的失敗感:“哈哈,積木躺下睡覺了。”“玩具呀,快快跑回桌子上

吧!”這樣一說,孩子自己就把玩具撿拾到桌上了,或者乾脆笑呵呵地扔更遠了。這不要緊,這說明孩子已進入你引導的遊戲世界了。當把不愉快的事件當成有趣的遊戲時,孩子還會認為是困難和失敗嗎?

寶寶會發脾氣,是情緒性格形成的正常表現,父母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不可太過心急,也不要隨意責罵孩子,要用巧妙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轉換過來。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寶寶愛發脾氣,他們自己又不能清楚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對此很多家長很頭疼,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有的家長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通過發脾氣來回應孩子,這樣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面對發脾氣的寶寶,家長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分析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缺少安全感

當寶寶缺少安全感時,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孩子又不具備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所以他們就通過發脾氣來發洩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慰,讓孩子內心感受到一種安全感。

父母的影響

愛發脾氣的寶寶,家裡肯定有一個愛發脾氣的爸爸或者媽媽,爸爸和媽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也變的愛發脾氣。女兒已經快5歲了,在她的心裡她媽媽是個愛生氣的人,所以她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愛發脾氣,當媽媽發脾氣的時候,她就會對媽媽說:“媽媽,你不是說你不生氣嗎?怎麼又生氣了?”由此可見,家長愛發脾氣,孩子也會變得容易發脾氣。

過分溺愛

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面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買什麼,大人一問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有些要求不合理,大人也不懂得去拒絕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正確的觀念,認為他提出的要求和命令,別人都必須照辦和服從。他們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大發脾氣。可見,過分溺愛,也會讓孩子變得愛發脾氣。


蒲公英娃娃時代

兩歲多的寶寶,正是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看看、擁有的時候。一旦達不到預期,就會通過發脾氣哭鬧等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情緒更是容易爆發。父母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耐心,教導孩子,怎樣應對與控制情緒。

首先,儘量讓孩子在心平氣和之中去解決問題。比如孩子哭著要吃多點糖,但你又擔心孩子吃多了對牙齒不好。此時父母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怒,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等你不哭了的時候,我們再來談吃糖的問題。給孩子冷靜的時間,心情平復下來了的時候,再告訴孩子,一天吃糖的量是多少,當然吃的時間可以由孩子定,這樣孩子有了時間支配權,也就會讓孩子覺得有了自主權,孩子會很樂意接受。任何時候,大吼大叫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其次,教會孩子,清楚地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過發脾氣讓父母去猜測或達到目的。比如孩子在商場哭鬧著要玩具,而父母並不想買給孩子,覺得那是沒必要的。但孩子的觀念,可能只是覺得它漂亮或者有趣,很想擁有它。如果是比較複雜的玩具,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並不適合玩,我們可以玩這個,或者告訴孩子,家裡有類似的玩具,我們可以回家玩……一般而言,孩子一旦倔強起來,石頭牛也拉不回。但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且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孩子也就會慢慢平復心情,接受父母的建議。父母是否可以與孩子更好地溝通,需要父母無私的愛與關懷。

最後,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程度跟他成長的環境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有關。想要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子,父母就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孩子。你暴躁,孩子也不會溫柔,你愛罵罵咧咧,孩子也會滿嘴髒話……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