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獎拿到手發軟的《水形物語》,真的有那麼重口味嗎?

自閉沁

拿獎拿到手發軟的《水形物語》,真的有那麼重口味嗎?

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怎麼看待重口味一詞,如果你覺得女性DIR,人與獸相戀併發生關係就算是重口味,那麼《水形物語》絕對是一部重口味影片。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情慾是無法迴避的,甚至是佔據大半精神生活的內容。

回到電影《水形物語》本身,影片是一則成人童話,既有成人的情慾表達,也有童話故事中的,善良正義的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懲惡揚善,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了一起,這種比較老套的內核。

影片的巧妙,或者說雞賊之處在於,將所有善良正義的人們圈定為社會的少數派、邊緣人,比如同性戀,社會底層,黑人,移民,而白人男性則被塑造為醜陋的權威,白人女性則完全成為了性慾符號。影片彷彿在說,全世界邊緣人聯合起來,而人魚就是這種被壓抑的、孤獨的邊緣人的集體化身。

人物缺少糾結的內心與情緒,完全淪為了臉譜化的一種表達,沒有層次,沒有弧度,故事整體缺乏說服力。

至於被津津樂道的浪漫和想象力,其實也不夠是人魚的那幾場戲,並沒有多麼讓人驚豔,形象上尚可,但你說浴池擁吻有多浪漫,畫面有多麼美和迷人,我完全不覺得。

為了滿足評委口味,影片還穿插了不少幾乎沒有意義的迷影片段。

總之,這片子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口味,不是什麼暗黑童話。


毒藥君

其實蠻意外這部影片會在中國上映。

《水形物語》的海報是女人和魚人在水下相擁在一起,這個畫面就是電影的最後一幕,看起來很唯美。

至於海報上的“愛如潮水 將你我包圍”真是LOW到爆了,跟這部電影的基調完全不搭。

哪有那麼明媚和浪漫、那麼粉紅小女生情調……

它的色調是這樣的:

復古又殘舊,氣氛壓抑。浴室瓷磚滿布裂痕,牆壁油漆斑駁,還有一到雨天就漏水的天花板。

陰暗溼冷的地下研究基地,無論是陳設,還是人物衣著,全都是冷色調。感覺寒氣從心底透了出來。

將浴室變為水箱的這一幕,色調綠油油的,水是綠色的且渾濁,還有那殘破的牆壁和敞開的馬桶。分分鐘讓人感受到在馬桶水裡擁吻的“絕妙”。

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很擅長打造暗黑童話,在他手中,人有時候不像人,怪物卻都充滿著人性。

這個被放置在浮滿海藻的骯髒大池子裡的人魚,脖子上拴著鐵鏈,時不時還會被拉出來用電棍打到遍體鱗傷。除了身材是真威猛,臉部特徵跟人們幻想中的人魚根本搭不上邊。倒是很像《潘神的迷宮》中的“法翁”。

人魚的造型真心讓人欣賞不來,大家避之不及,稱它為怪物,而女主卻對他一見鍾情,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他。

在啞女清潔工艾麗莎第一次與人魚交融之後,她工作時控制不住的笑容被朋友發覺,黑胖女驚恐的問她“是如何……做到的”,於是她向黑胖女描述了人魚的下面是什麼樣子。

不僅我們覺得重口味,黑胖女的表情也表達了同樣的情緒。

這雙眼睛的演技應該給滿分。

其實整部片的口味也不算什麼重,就是挑戰了普通人的審美觀而已。比如滑膩醜陋的人魚,不太年輕且一臉法令紋的女主。至於少量血腥、尺度大的鏡頭在國內上映肯定是要刪減一番的。

正因為不那麼美,我們反而更關注影片本身的涵義。


墨娛

《水形物語》這部片子在剛剛落幕的奧斯卡上,如願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重量級獎項,可謂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據說也已經被引進國內院線了,這倒是一件比較讓人意外的事情。

因為,這部片子還是確實有一些包括出格的東西的,包括主題,人物塑造,一些場面。確實不是那麼大眾化,按中國電影的尺度來說確實有些重口味。

重口味首先體現在片中的男主——那個人魚兩棲怪物的形象上。

這個角色在視覺上,別說帥了,根本嚇人,驚悚,估計有些觀眾看到這樣的男主,已經表示受不了了,簡直是看驚悚恐怖片的感覺啊。

其次,女主獨身生活中的某些場面,確實充滿了比較顯眼的性暗示。

比如那個好幾次出現的雞蛋造型,還有女主在家中浴缸裡洗浴的場面。

如果說前者是暗搓搓的隱喻,後者就簡直是赤裸裸啊,不知道國內院線放映的時候會不會剪掉一部分畫面呢?我覺得真有可能。

還有最後,男主女主在水中相擁的場面(就是海報上那個畫面),又是一個明顯犯規 ,兒童不宜的畫面啊,不多說了,你懂得。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重口味場面差不多就是這幾個了。跟那些明定的19禁比起來,這部片子這樣的尺度當然不算什麼,真用不著那麼大驚小怪,可能只是因為它是一部確定引進的院線片,所以人們覺得有點意外吧。


電影爛番茄

《水形物語》有幸在大陸上映,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賀的事情,不過由於大陸的電影不分級,再加上對“性”的敏感,所以雖然保持了原片的長度,觀眾看到的卻成了下面這種情況:


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這部電影,挺“重口”的。


《水形物語》在北美被評為R級:


而R級就是我們所熟知的 限制級。即13-17歲的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小於13歲的觀眾不予入場。

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髒話。


而以上的描述,除了吸毒,《水形物語》一應俱全。


女主角莎莉·霍金斯在片中,幾乎是全裸出鏡,開頭十分鐘,就已經在水中袒露了上身,而後女主角和人魚在水中為愛鼓掌的部分,大家也都比較熟悉了。



被談論較少暴力鏡頭,《水形物語》也不少,反派特工理查德,貢獻了片中絕大多數的血腥鏡頭。他的兩個指頭更是功不可沒,看得人心驚肉跳。具體操作大家可以自行看片。



片中的美國國罵比較少,但有一幕罵得非常明顯,罵得非常獨特,具體什麼意思,我這裡就不劇透了:




《水形物語》的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上一部知名作品《潘神的迷宮》,無獨有偶,也被評了個R級,可見這個導演非常熱衷於用黑暗來塗抹一個童話故事。


是的,儘管有這麼多現實世界的殘酷,有這麼多黃暴的鏡頭,《水形物語》的內涵依然是天真美好的。


因此,這個故事也有一種殘酷之下的浪漫


少數群體愛情是電影的兩大主題。


片中除了反派特工,其他人幾乎都是少數群體,甚至是邊緣人:女主角阿麗莎是啞女,是殘疾人,她的同事澤爾達是種族隔離時代的黑人,她的鄰居吉爾斯是孤寡老人和同性戀者,研究魚人的博士是個身份存疑的移民,而男主角魚人則幾乎集齊所有邊緣人的特點,而他也是遭遇了最嚴重的歧視和生命威脅。


這群人無一不是弱小而孤獨的,被輕視、被忽略、被拒絕。但是在故事裡,他們又是非常強大的,他們做出的事情,讓那些高高在上的“主流群體”想都想不到。


對於愛情的描寫,則更具有童話意味。兩個同樣不會說話的個體,用肢體語言,用音樂,用觸碰來交流,正如導演想說的“愛情猶如水,無形無體,卻能將人溫柔包圍”。


如果你是一個看電影看得比較多,已經不會再為所謂的“重口味”過度吸引或是感到不適的人,想必也一定能夠發掘出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


無論“奧斯卡”還是“重口味”,一部電影是好是壞,還是要撇開偏見用心欣賞才能知道。


一臺戲

Guillermo del Toro雖然無法帶給望眼欲穿的宅宅更熱血彭湃的《環太平洋》續集,但喜歡《潘神的迷宮》這類奇幻悽美殘酷成人童話的影迷想必會喜歡《水形物語》。

至於《腥紅山莊》嘛,我覺得那是Guillermo del Toro心目中的黑色喜劇片吧。

如果真要放在一起比較,《水形物語》的架構其實還真有些類似《潘神的迷宮》,但又有點像是把《潘神的迷宮》的奇幻設定反過來玩。

《水形物語》的格局較小,不像《潘神的迷宮》把政治和歷史都影射了進去,雖然《水形物語》也是安插在一個風起雲湧的冷戰年代,但它的主題就只是在談「感情」,談劇中角色的心情、愛情和情慾,然後用「水」的意象貫穿全片。

彷彿致敬《黑湖妖潭》的魚人究竟是什麼神奇的物種?它(祂?)到底是神還是獸?

它背後的設定系統基本上是個謎,但那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就跟「潘神」是真是假一樣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位魚人先生就像是一面「鏡子」。

劇中屬於正方的幾位角色都是社會的底層人物,不管是同志、膚色或身有殘缺,還有雖然身為間諜卻不忘科學家風骨的Hoffstetler博士,都是低調、沒有自己聲音的存在,不管是真的沒有聲音還是沒有話語權。而站在對立面的Strickland則擁有令人稱羨的家庭、優渥體面的收入、開著名車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權勢。

這幾位角色都在面對魚人、選擇如何對待魚人的時候,展現出了自己內心的渴望、彷徨、疑問或怨懟,也都在魚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投射了自我。

當Elisa心急如焚的對Giles表示,人魚非常的寂寞、孤苦無依,它有雙腳、長的就像人一樣,跟我一樣,那它為什麼不是人?為什麼不能救它?其實這裡她所講的都是指自己。

是她自己寂寞孤單,是她自己因為缺陷而不被外界當作正常人,甚至連擁有正常人的情愛都是妄想,連她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可以寄託的對象,也被少數的好朋友當成瘋子。Elisa這個角色不能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她必須是個其貌不揚甚至年近中年的女子,才能夠引起共鳴。

Giles有高超的畫技,但卻逐漸被攝影給淘汰,他的性向也讓他在當時的社會氛圍沒有容身之處。他看著魚人,一邊作畫一邊問魚人是誰,實際上問的是自己是誰。他太晚出生,因為攝影取代了繪畫;他太早出生,因為這個社會還沒辦法接受他的性向。魚人不會說話,反映的剛好正是Giles自己的煩惱。

Hoffstetler博士對魚人、對科學、對未知抱持著尊敬,當然也對自己將來可能被肅清滅口感到恐懼。他無法眼睜睜看著魚人死去,因為那違背了他的科學精神,而他當然更害怕自己的命運就跟魚人的下場一樣,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就只有「解剖」一途可走,所以他決定冒險賭上身為科學家的風骨,可惜還是功虧一簣。

在奄奄一息之際,其實他也並非是真的向反派告密,那只是一個表達根本沒有所謂突擊隊的雙關,參與的人都是「乾淨」的,沒有所謂的軍階或頭銜。

反派Strickland則把自己視為「上帝」,他歧視女性、歧視有色人種,有病態的控制慾,成天拿著滾瓜爛熟的聖經故事教訓人,但他卻偏偏是美國中產階級最標準、最光鮮亮麗的模範生。他對待魚人就只是把對方當成怪物,所以魚人的掙扎反抗就讓他成為了一個斷指的怪物。當他最後看到魚人竟然不畏槍傷、完全挺直了身軀朝自己怒然走來,脫口而出了「你是神」,其實也只是在表達他一路走來都把自己視為神,擁有無上的權勢,可以掌控所有他可以掌控的對象。而貓本身是掠食者,所以就被魚人給吃掉了。

就連Zelda在魚人身上看到的都是「男人不可信」,因為Zelda不快樂的婚姻。而清潔女工之中也只有Elisa這啞女能夠成為黑人Zelda的朋友,Zelda自己也很懂得孤獨的感受,最後才會對丈夫大喊「你完全不會懂」。雖然丈夫也是黑人,但在家裡,他還是有個地位比他更低的妻子可以使喚。

小美人魚為了上岸追尋愛情卻失去了聲音,人魚公主上岸也沒有了聲音,成為了無聲的公主,而她的一生原來都是在等待那個人魚王子來帶她回家,脖子上被認為是割除聲帶手術所留下的疤痕,其實是腮裂。電影的結局就像是Guillermo del Toro許了一個願,所謂的殘缺、與眾不同,都只是身為「人魚公主」的證明,願每一個受到創傷、身有殘疾的寂寞靈魂,都能等到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幸福時刻、都能夠得到如水一般的「愛」,無可名狀、不具偏見的無私包容。


影視劇透社

不算重口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看完發現是迪士尼童話呀。

幾分鐘講解下《水形物語》的視頻,看看就知道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b0000052e9ddf7466a7\

老漢推電影

總體來說,這不是一個重口味的故事。但總體風格肯定不太適合小孩子觀看。

有人說《水形物語》演繹的是奔波兒灞和人類的愛情故事。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的話就發現這話說得很貼切。


影片中被獵捕的男人魚,除了一雙會說話忽閃忽閃的大眼睛之外,肢體上沒有任何美感可言,但也顯得不太醜陋。這種形象用變異大龍蝦形容並不為過,只是手腳換成了璞,而不是巨大的鉗子。

相信看過老版《西遊記》的人都很容易想到小妖兄弟“奔波兒㶚”和“灞波兒奔”的形象。

為什麼說這部《水形物語》不是重口味呢,因為和1988年拍攝的那部日本恐怖片《下水道的美人魚》相比,簡直太小兒科。

《下水道的美人魚》是男主發現下水道中那個身體腐爛發臭的女美人魚後救了回來,最後女人魚奄奄一息,男主竟然肢解對方,場面噁心之極。這就是日本暗黑電影的魅力,讓人內心太多撕裂感。

這也是該片極力渲染一幕幕令人作嘔的畫面,導致了這部影片從拍攝下來就註定被禁播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水形物語》中除了殺戮之外,更多浪漫和童話的特質。只不過,該片的性愛尺度也不小。比如開場時啞女清潔工坐在浴缸裡放肆的手淫自嗨。以及後來啞女夥同他人救出男人魚後在浴室中的激情做愛。

而後,創作者似乎還嫌這樣的尺度不夠,又讓女主角滿面笑容裡用手比劃和人魚做愛時的美好,乃至身體構造方式。

所以,就該片精神內核來看,排除物種差別不論,《水形物語》講的其實就是兩個境遇相似內心缺乏安全感同樣被人忽略的兩個“人”的惺惺相惜,互相慰藉。最後,兩個人勇敢地選擇了精神叛逃。

就影片結尾來說,顯然是個開放型結果,女主生死很難定論。但身為觀眾,我們寧願相信他們都還活著,美好地生活在藍色的水世界。

言至此,忽然想起作家王小波當年早期的一個短篇科幻小說《綠毛水怪》。憑心而論,《綠毛水怪》的精神主題和《水形物語》何其相似。


田金雙

如果這部電影失敗了,我將完全退出導演這個行業——吉爾莫·德爾·託羅


3月5日上午奧斯卡最佳影片揭曉

《水形物語》

很多人看完後第一感覺就是

多麼悽美的愛情故事啊!

可這僅僅是個童話啊?

確實,在眾多拿到獎項的影片中

《水形物語》在各大媒體的評分都不是最好的

憑什麼是它拿最佳?


別急先來理一理劇情:

時間:冷戰期間

地點:米國政府秘密實驗室

女主:艾麗莎,實驗室女清潔工

男主:魚人男,南美髮現的神秘物種

主線:以安保暴力男為代表的實驗室團妄圖研究魚人男的秘密,長期實驗無果的情況下決定殺死魚人男。這時以艾麗莎為代表的救援團發現了魚人男,為阻止實驗室的暴行,他們聯合蘇聯科學家間諜團

對魚人男實施營救。救援成功後,男女主角漸漸產生了感情,安保暴力男為找回魚人男,再次和艾麗莎救援團及蘇聯科學家展開角力。故事結尾還算圓滿,男女主角水中相擁,就是海報上的場景。

在我看來

《水形物語》獲得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沒毛病

雖然我投的是《三塊廣告牌》來著......


時代背景內涵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50-60年代,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處在“冷戰”時期。當時的社會是,國與國之間比賽花錢,人與人之間階層分化。而影片中人物性格和矛盾也將階層爭鬥和種族隔離隱晦地表現了出來。

以實驗室的安保暴力男為例,電棍不離手,糖果不離口,自帶傲慢自負屬性,對上級將軍慫如狗,對下屬大呼小叫,對黑人員工充滿鄙夷。

他可以在凱迪拉克4S店一擲千金,也可以狠心地扭斷自己的指頭,如封建地主般的白人至上主義,裝腔作勢的偏執狂。


為“異類”發聲

影片剛開頭很多觀眾會被魚人男可怕的外形嚇到,其實他只是某一類群體的代表,代表著當今社會的弱勢群體和所謂的異類。片中的啞巴女主天生“殘缺”,鄰居吉爾斯大叔被迫下崗,還是個隱秘的彎男,女主的黑人女同事忍受的外界的排擠,這些“異類”在此刻聚在一起,買好了裝備升滿了技能點,準備和惡勢力在王者峽谷開團。

雖然人生很艱難,但是他們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艾麗莎喜歡音樂和跳舞,時不時和隔壁鄰居大叔來一段二人轉;吉爾斯大叔一遍又一遍地修飾他的畫作,希望有一天能回去上班;黑人同事澤爾達每天傍晚都盼望早點下班,為她那慫包丈夫洗衣做飯。


綠色很孤獨,水流很熱鬧 看完影片一定忘不了那滿屏的綠色,以及大量藍色冷調,屋子是綠色的,實驗室是綠色,暴力男的豪車是綠色的,還有綠色的魚人男和綠色的水。
都說墨西哥人喜歡綠色,導演德爾·託羅也不例外,影片相當多的情節都發生在夜間,突顯了荒蕪的孤寂感。

但有水的地方又是歡樂的,艾麗莎坐車下班玻璃窗上跳躍的雨滴,和魚人男在浴室裡的二人世界也是被水包圍的。水在環境中的妙用,讓劇情充滿張力,在女主缺乏語言表現的情境下,也是和觀眾的另一種交流方式。


幕後那些事兒

這段匪夷所思的愛情故事,靈感來自於

1954年傑克·阿諾德導演的《黑湖妖譚》。6歲的託羅看完後久久不能忘懷,“雖然那時我才六歲,但我開始憧憬愛情,我希望他們最後能在一起,但他們並沒有,所以我一直很糾結,他們為什麼不能在一起。”早熟的託羅導演說道。

雖然整個電影的預算只有1950萬美元(想想某捉妖電影第二部近10億的成本),但託羅表示這是他拍攝難度最大的一部,電影大部分場景在加拿大一家制片廠拍攝,由於當地冬季寒冷,雨水的場景不得不人工製作和加熱。光是實驗室和人魚的設計就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


“這部電影的故事設定在1962年,對於一些人來說那是個很好的時代,但不是所有人。我是想表達這一點。我是個墨西哥人,我深知被別人視作異類和外人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荒野青年,為電影發聲


荒野青年

今天我特地網上看了這部電影,對於此片能獲得奧斯卡獎,我實在是想不通。

影片大致講述了一位孤獨的啞巴女清潔工愛上了一個被捕在實驗室的兩棲生物人的愛情故事。

電影開場便有一段女主赤裸在浴缸的自慰的片段,這也充分展示了女主是一位孤獨、寂寞,渴望得到愛情的關懷的婦女。(這片段簡直出乎我的意料)重口味吧!

隨後女主在實驗室打掃發現了被關押的人魚,兩人似乎心有靈犀,能通過身體語言交流。人魚在實驗室裡受到的只有慘無人道的研究/虐待。

女主在博士和同事的幫助下就出來人魚,兩人日久相處,女主居然赤裸和人魚展開了一段纏綿,那畫面簡直不敢想象,一個正常女人居然能和一個怪物赤裸相對,可惜男主下面空蕩蕩,不然可想而知..........你說重不重口味!

最終大反派Srickland找到了他們,打傷了女主、人魚,誰知道人魚能自我癒合,結果命喪人魚之手。人魚抱著女主潛入河裡,兩人就此生活在一起了???我真不知道。

看完整部電影,我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有一句MMP不知當不當講!這都能得奧斯卡獎,真是讓我大跌眼鏡!你們覺得呢!


軍哥侃電影

陳小姐:優秀的女人主動獵捕愛情

陳黛曦

陳小姐專欄

陳小姐:上海電視臺製片人,紀錄片導演,《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新聞晚報》、《上海一週》、《生活週刊》、《電影故事》等報刊雜誌專欄作家,關燈拆電影創始人、主筆。

文匯報“文藝百家”特約影評人,評論代表作品:《紙之月》,《我在故宮修文物》,《路邊野餐》,《我們誕生在中國》,《海邊的曼徹斯特》,《妖貓傳》。

我與趙先生常常討論一個問題,難道這輩子就和對方在一起了嗎?

不寒而慄。

戀愛那麼美好,生命能量有餘裕的女人誰不想多愛幾次?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我的思路終歸是比不上這個墨西哥胖子。

這樣的暗黑童話是我精神世界的情趣用品。

男人已經沒什麼好留戀了,不如換一種生物練練手吧。

文/陳黛曦

魚不是隻能用來煮湯喝,也可以當男朋友

寶寶們,如果下面這個…東西說愛你,你會考慮它嗎?

假如世上沒有任何人愛你呢?

你會考慮它嗎?

這是整個2017年我最最最最期待(沒有之一)的電影作品,的男主。

終於在2018年第一個月,相見恨晚。

你們知道我口味一直很重。

有一陣子我一天不看

血族根本吃不下飯。

所以你們可以叫我,陀螺重口味迷妹。

陀螺也拍過幾集《血族》。

他肯定也是需要怪物下飯的那種人,才會去接這麼健胃消食的美劇。

我們曾經做過一期

小視頻專門帶你參觀陀螺的家,膽小慎點。

這隻胖子每天和骷髏、怪獸、人獸雜交的幼體標本睡在一起,簡直不能更幸福。

所以當我聽說他的最新作品講的是人魚(shou)戀(jiao),等得都快瘋了。

拍出過《潘神的迷宮》如此暗黑而純真的傑作,這次又會講一個何等如泣如訴的愛情故事?

我簡直等不及要大哭一場來代謝我體內滿滿的負能量!

What?!

確定不是奧特曼?

故事是從一個啞女的房間開始說起。

一個女孩漂浮在水中,這是她的夢境,也是她的宿命。

影片一開場就帶我們進入一個海洋與公寓的雙重合璧空間。

男女主角的生活空間被預告融為一體。

導演用鏡頭語言上來就暗示觀眾,他們最終是要融合在一起的。

女主Elisa是個單身啞女,一個人寂寞地生活。

她一點不好看,導演找了一個看起來十足的黃金剩鬥士來出演女主。

如果不是一上來這場浴缸ZW戲,我會直接定義她是一個典型老處女。

但這一個動作直接就讓我閉嘴了,嗯,沒有處。

簡單一場戲,不廢一句臺詞把女主的情感狀態交代得清清楚楚。

沒男人,有需求,有強烈需求。

所以整部影片也閃耀著女性主義光芒(不然我為什麼挑來寫),可以看作是

大齡剩女的撩漢寶典。

仔細看女主住所的美術設計,這部影片故事不怎麼樣,但我十分迷戀它的美術。

女主的房間的牆壁被直接畫成大海,她單身的這些年來,每天與大海近在咫尺。

正單身的你們,和幸福也只隔著一堵牆的距離。

不像我,隔著一個趙先生。

Elisa的脖子上從小有個傷口,影響了她的聲帶,所以她不能說話。

而一直在影片的最後,我們才知道,那原本就是上帝為她回到水中準備的禮物。

Elisa每天白天睡覺,夜裡出門上班。

這種工作時間除了小姐就只有陳小姐做的電視臺導演了!

所以電視臺滿目都是剩女。

好吧還有Elisa的這份工作,一個神秘軍事實驗室的夜班女清潔工。

圖中這兩位都是這個實驗室的女清潔工,一個啞女,一個黑人,都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故事發生年代社會的最底層。

一個並無姿色年紀又大,又身帶殘疾,工作又底層的女清潔工到底要怎樣找到自己的幸福?

這種人設讓韓國人來拍又是一部《主君的太陽》,好在這是陀螺的作品,有智商險。

陀螺的審美觀就是:寧可對象真的不是人,也不能像霸道總裁那樣明明是人卻不像人!

與我一致。

如果男人都像韓劇裡的那樣塑料感,我寧願和魚啊蝦啊這些我的食物談戀愛。

聽話就好好過,不聽話就吃掉。

因為工作原因,他們相見得特別自然。

上圖,酸爽。

故事的背景是1963年,美蘇冷戰時期,兩國處於激烈的軍備競爭中。

美國人在亞馬遜河區開採石油,捕獲了這條

人魚兩棲動物,帶回實驗室飼養和研究。

啞女很快就愛上了這個水怪。

兩個都不會說話,怎麼聊騷呢?

導演為啞女設計的動作是餵雞蛋。

在影片的一開始,導演就交代了在這部片子裡,雞蛋的意象是與性合璧的,是一個性的符號。

啞女每天清晨都是用煮雞蛋的時間來享受片刻的自我愉悅。

她煮雞蛋用的計時器,也是一個雞蛋的形狀,倒計時的滴答頻率與她自己啪啪啪的節奏完全一致。

這完全是導演的場面想象力。

劇本層面很有可能只描寫到女主每天打飛機和煮雞蛋為止,但是這個場面怎麼表現,是導演能力。

啞女與水怪最初的交流,建立在雞蛋這一觸媒上,在片中的隱喻就是性暗示。

還是有點可怕的。

腸子看上去都在外面。

我我我還是重新考慮一下霸道總裁……

啞女的扮演者莎莉·霍金斯是一位英國女演員。

在從影之前,有著大量舞臺劇的表演經驗。

這個角色如果沒有舞臺表演經驗,根本沒法駕馭。

左邊是水怪的扮演者道格·瓊斯。

可憐的陀螺背後的男人,每部電影都沒有臉。

啞女的表演是影片除美術以外,最令人驚豔的地方。

看到最後,我甚至覺得她非常美,和扮演天使愛美麗的奧黛麗·塔圖一樣美。

一個好演員是可以把一個角色的內在美散發成外在。

她把一個大齡剩女的執著、善良,對於愛情的嚮往、熾烈和勇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是她堅持要去營救水怪的倔強神情。

這是她全身心沐浴愛河的神情。

這是她與愛人生死訣別時的神情。

一個女演員,沒有一句臺詞。

她用眼神征服了我。

在古老的安徒生童話中,人魚公主為了與岸上的王子相愛,用自己的聲音換得雙腿。

最後王子沒能愛上她,她變成了一串海上的泡沫。

我小時候每次讀這個故事都哭成狗。

上乘的童話都是憂傷的。

《水形物語》中的女主生來就是個啞巴,像承接了人魚公主的今生故事。

這一世,她從岸上回到了海洋。

與《潘神的迷宮》雙線並進,互為映射的神劇本相比,《水形物語》的故事相對單薄。

劇情走向完全在意料之中。

但是美術異常出彩,也是陀螺的拿手好戲。

綠色是影片絕對的主色調。

小到女主角的服裝,甜點。

餐廳的環境。

後廚的蔬菜。

全部都是綠色。

劇中人物開的車都是綠色。

大到女主的工作環境,那個高度機密的實驗室。

和家居環境。

全部被深深淺淺的綠漆漆過一遍。

這些幽冷的湖綠或藍綠,最終指向的是大海。

巧妙的是,片中也有高飽和度的暖色調。

比如大反派男主的家庭場景。

與一般的影片多用暖色指向真善美不同。

在這部影片中,最純真的愛情反倒誕生在最冰冷的色調中。

啞巴的鄰居怪老頭,男同Giles是一位畫家,也是Elisa的閨蜜。

兩人常常促膝談心,非常的《天使愛美麗》。

女主始終冷色調的服裝,隨著愛情的到來,漸漸加入了熱烈的紅色。

在與水怪做愛之後,她戴著紅色髮箍去上班。

溫暖的顏色打破了實驗室的冰冷感。

直至最後一場戲,女主的服裝從頭到尾完全換成紅色,為她最終獲得真愛埋下暗示。

影片中的大反派保安去買他那輛凱迪拉克。

真的很想問問,陀螺先生,請問凱迪拉克到底給你多少錢?

整部影片瀰漫濃濃的未來主義情調。

上世紀的美國,五六十年代,波普文化興起,美國人都憧憬著未來,認為未來一定特別美好。

啞女的鄰居老頭想賣掉的畫名字也叫“the future is here” 。

在片中,未來似乎代表著一種美好。

但是影片濃濃的懷舊氣質又帶著我們回到過去。

導演作為一名浪漫詩人的價值判斷到底是什麼呢?

到底是未來更美好,還是過去更美好。

這是留給觀眾的選擇題。

實驗室決定解剖水怪,啞女冒著生命危險救下愛人。

當發現水怪對她的身體感興趣,啞女把心一橫。

都幾歲了,還等什麼等!

這是全片最浪漫的一幕。

願每一個等在拐角的女孩轉身遇見愛。

願每一個善良的女孩都被溫柔以待。

有多少愛情靜候在波濤洶湧的岸邊,其實你需要的不過只是。

勇敢地那一跳。

全片的最後,王子與公主終於回到了大海里。

導演埋的最大伏筆亮了。

啞女脖子上的傷痕原來一直都是還未發育完全的腮。

她終於擺脫了塵世的苦難,在水中重生。

優秀的女人都主動獵捕愛情。

哪怕不那麼美麗,哪怕不再年輕,都要像獵殺食物一樣,獵捕愛情。

只要老孃喜歡,管你有沒有房子。

是不是人。

附 第90奧斯卡提名名單(部分)

最佳影片提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至暗時刻》

《敦刻爾克》

《逃出絕命鎮》

《伯德小姐》

《魅影縫匠》

《華盛頓郵報》

《水形物語》

《三塊廣告牌》

文末福利

關燈打分團

本週五《移動迷宮3》

LUXE Laser(激光巨幕)贈票來啦!

百麗宮影城(長寧來福士店LUXE廳)

申城中心首塊LUXE激光巨幕落戶百麗宮影城(長寧來福士店),位於中山公園核心商圈來福士廣場。

LUXE Laser終極銀幕的光反射量相較於傳統金屬幕提升1.85倍,亮度能更均勻地反射在銀幕的每一個角落,令每個位置都是最佳座位。聲音方面,LUXE Laser配備了

杜比ATMOS全景聲音響系統,其精準的個別音頻定位,從巨大的聲響到難以察覺的細微聲音,都像真實生活中的聲音環繞於周圍。

免費體驗如此高大上的觀影享受

添加客服ktlfilmGuan根據提示完成互動即可參與抽獎

陳小姐專欄:

陳小姐:這個滾燙的女人我愛到無法自拔

陳小姐:擼完「妖貓」,工傷!

陳小姐:只跟看過「芳華」的人聊那麼細

陳小姐:活剝諾蘭

陳小姐:這支熱播紀錄片我很感動

陳小姐:「晝顏」能引進中國?有鬼了

陳小姐:王位比男人好玩

陳小姐:看完權遊新一集就想棄劇原因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