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石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總人口約45萬人,面積為2173平方公里。石阡縣資源富集,特別是地熱礦泉堪稱一絕,素有“中國泉都”之稱。佛頂山,方圓45平方公里,原始生態植被保護完好,與梵淨山譽稱“姊妹山”。縣城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等明代古建築群,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石阡縣,有泉都之稱。溫泉群風景名勝區,現已探明的溫泉出口共17處,此外,還有一條地下凱峽河地下熱水河,一個熱水溪溪溝溫泉。溫泉群核心區佈局在縣城的全國只有石阡,全國已探明的溫泉群核心區水資源量最大的是石阡,溫泉群核心區資源已經達到詳查程度的全國只有石阡,溫泉水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和醫療用水標準的只有石阡,同時獲得“中國溫泉之鄉”和 “中國礦泉水之鄉”榮譽稱號的也只有石阡。用前來石阡縣考察的中國礦業聯合會專家的話說:石阡溫泉是“全國獨有,世界少有。”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石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贏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郡;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石阡府。1934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曾兩次進入石阡,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府文廟、紅二·六軍團舊址等。1992年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石阡

湯山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禹王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武廟、北塔寺等古建築群。石阡“萬壽宮”糸江西客商在省外修建的一種公共建築物,“萬壽宮”又叫江西會館或豫章會館,位於貴州銅仁地區山鎮城北路。石阡萬壽宮始建於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修。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萬壽宮

石阡府文廟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由時任知府李鑑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明永樂十一年石阡設府,郡縣宮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廟。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石阡府文廟

石阡最負盛名的是城南溫泉,早在三國時期就有開發利用的記載,位於縣城南邊的松明山麓,龍川河右岸,出水口高出龍川河水面12米,泉水從石隙中自然湧出,水溫47.5℃,出水量每小時45.8噸。水龍頭裡流出的洗澡水都可以直接飲用。溫泉浴的作用自不必說,人們總結成四字叫“洗心”“滌慮”。石阡的中老年人都有早晨泡溫泉的習慣,大年三十更是男女老少必洗溫泉,以示“年新人新,氣興運興”。如今溫泉已經成為石阡重要的旅遊和健康休療產業。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石阡城南溫泉

 石阡堪稱一絕的還有以凱峽河為代表的溶洞溫泉。凱峽河溶洞溫泉現屬國家級風景區特級景觀之一,位於石固鄉凱峽河南岸,距河面7.5米高的一白石炭巖穴中,河深1米,寬1.5米,長205米,洞內有冷泉熱泉各一眼,溫泉日流量為2635噸,水恆溫32℃,溢出冷熱水在洞內混融流出,故稱“地下熱水河”。這一溶洞溫泉是天然形成的,水質優良,可直接飲用,水溫恆定,常年在45℃左右,百姓們自發保護利用。不論春夏秋冬,只要進入洞內飲一口熱泉,洗一個熱澡,便覺神清氣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貴州銅仁市的石阡縣,有17個溫泉,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

凱峽河溫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