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看到工資表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什麼數據?


小張是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薪酬專員,這個月她和往常一樣,按時把工資表做好了,找部門領導和財務部領導簽字後,就拿給總經理簽字。今天的總經理好像與平時不太一樣,拿著工資表看了很久,然後對小張說:“你做的工資表拿來給我簽字,我只能閉著眼睛籤,因為我從你的表裡什麼都看不出來,讓我審核根本就是走走形式,你說我是籤還是不籤?”小張很是疑惑,“領導想從工資表中看出什麼來呢?”

領導看到工資表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什麼數據?

你是否也和小張一樣,每個月做工資表時,只是簡單的把每個人的工資計算出來,然後算一個總額,就拿給公司領導簽字了?你是否想過,領導看到這樣的一份工資表,除了這個月要發出去多少錢以外,他還能看出什麼問題來?你又是否想過,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他希望或者是需要從工資表中看到哪些數據?瞭解到哪些信息?掌握到哪些情況?

要理解領導的需求,我們就得從領導需要做出哪些與工資有關的決策來分析。領導通常需要先確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即公司需要重點激勵哪些人群?公司的薪酬競爭力要保持什麼狀態?公司的薪酬政策是激勵性強還是保障性強?等等,其次需要確定薪酬水平是處於市場的高位還是中位?薪酬總量要控制在什麼程度?公司內部的薪酬差距是大還是小?

領導看到工資表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什麼數據?

領導之所以要做出上述決策,是因為要保證公司薪酬的內部公平性、外部競爭力和內在激勵性,那領導要決策的內容就是薪酬主管部門平時需要關注和思考的,人力資源部的薪酬管理工作就要圍繞著上述四個方面開展。那麼在工資表這個具體的操作工具上,我們就需要給領導呈現出相關內容,才能方便領導瞭解公司目前薪酬核發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才能給領導的薪酬調整決策提供參考:

1、工資總額:當月工資表總計發放的工資總額,從年初累計到本月的全部工資總額,工資累計發放佔年初預算總額的百分比,累計發放工資總額與公司的累計銷售收入之間的對比關係等;

2、平均工資:高層、中層、基層等不同層級人員的平均工資,其中基層員工的最好是按照崗位序列分別統計,如研發技術、銷售、生產管理、生產一線、質量、職能、後勤等,以及以最低平均值為基準計算的各層級之間的差距倍數;

3、極點值:如各層級的最高、最低,比較特殊的情況等,尤其是特殊情況應當要進行詳細說明,如某人工資標準超出該崗位等級標準區間、某人當月工資與平時差異較大(非出勤和考核原因)等。

領導看到工資表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什麼數據?

除了上述數據性的內容以外,建議工資表中還要包含對數據的分析,以及薪酬主管部門給出的分析結論與調整建議:

1、環比與同比分析:與上個月、上一年度同月份的工資總額、均值等進行比較,比較的時候要注意比較的前提,如公司的銷售收入、人數變化等,不僅僅要對比絕對值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看相對值的變化。通過比較分析來判斷公司的薪酬水平的增幅、薪酬總量的控制情況、薪酬激勵政策對公司業績的促進作用等;

2、工資核算和發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在核算工資過程中,以及工資發放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管理者、員工反映的問題,可以在數據分析中一併呈現,提出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有對策的建議,不能將問題簡單拋給領導去思考和解決;

3、與外部市場薪酬水平的對比分析:在年中或年底時,可以做一個公司薪酬水平與外部市場薪酬水平的對比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公司薪酬水平在相應市場中的分位,薪酬結構方面與市場上大多數公司的異同,比如固定薪酬與浮動薪酬的比例是否合理;工資與獎金、福利等薪酬激勵與保健因素的配合效應是否有效發揮,針對以上分析同樣要提出改進建議

當小張拿著這樣一份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建議充分的工資表找領導簽字時,相信領導不會再是閉著眼睛簽了,而是要仔仔細細地看過這些分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設想和要求,使得公司的薪酬政策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發揮更好的激勵作用。當然,領導開始對小張另眼相看、青睞有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