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氣色差、口脣乾燥,多吃它!老中醫調養脾胃最好的方法!

現代人的脾胃不好並非是缺吃少喝引起的,而是往往在吃這件事上不願花心思:

早餐來不及吃,隨便應付幾塊餅乾得了.......

中午圖省事,點個快餐外賣搞定......

晚上吃點好的,下館子搓一頓重口味菜餚.......

別看你三餐不落,吃得不少,脾胃功能卻越來越差。

脾胃虛、氣色差、口唇乾燥,多吃它!老中醫調養脾胃最好的方法!

你不疼胃,胃就疼你

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是全身能量的來源。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通過脾胃的運化再傳輸到五臟六腑乃至整個全身。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除了會導致各種胃病之外,還會因為營養吸收不足而影響其他器官,讓身體提前衰老。久而久之也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失眠等疾病的出現。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有時並不是所有的病都反映在胃上,但是幾乎所有的病都與胃有關,這種關係或大或小。

脾胃是身體好壞的晴雨表

雖然脾胃看不見摸不著,但出了問題,身體有跡可循。

1、臉色萎黃

古人形容健康美麗的女子都是形容膚若凝脂,面如桃花。如果面部氣色發生改變,則為病色。一般面色萎黃多見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能上榮於面,是典型的氣血虧虛的表現。

2、鼻翼發紅

鼻子的顏色明潤,是胃氣未傷或病後胃氣來複的表現。而鼻子呈黃色多為脾胃溼熱;鼻子呈青色,多為腹中痛;鼻翼發紅,多為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3、口唇無血色、乾燥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溼適度。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4、睡覺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吞嚥和消化。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

吃出來的現代謹防

胃癌找上門

現代人熬夜不睡、黑白顛倒已成日常,聚餐和各種飯局上,肉類、油炸食品等不好消化的食物數量大大增加,再加上大量飲酒等,會讓胃超負荷工作,造成胃功能紊亂。

長期生活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經常空腹飲酒的飲食習慣,非常容易誘發胃潰瘍穿孔,甚至胃癌,後果相當嚴重。據統計:在中國,每天有1095人確診為胃癌,959人因胃癌而死亡。中國胃癌發病人數包攬了全世界發病人數的一半,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

中醫認為脾胃三分治,七分養

俗話說:脾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具體怎麼養呢?每一個性味都入一個臟器,五味對五臟。酸入肝,鹹入腎,辛入肺 ,甘入脾 , 苦入心。

中醫認為甘味入脾。甘味具有能補、能和、能緩的作用,可以補脾氣、健脾胃;淡代表性質平和,也可以入脾,能補氣養陰。因此用甘淡養脾胃的方法來調理脾胃是最好不過的。

甘淡養脾胃的食物,首推紅棗、山藥和薏苡仁,堪稱“脾胃三寶”。

大棗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棗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飲食佳品。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棗。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是脾胃虛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溼的作用,而且特別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療食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吃山藥、大棗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果將其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適合脾胃虛弱之人食用。

【主要食材】薏米,稻米,山藥,棗

【做法】

1. 將大米薏米、紅棗分別洗淨;

2. 大米用水浸泡30分分鐘,薏米用水浸泡2小時;

3. 長山藥洗淨,去皮,切成長滾刀塊;

4. 鍋置火上,放入清水與大米、薏米、中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黏稠;

5. 再加入山藥塊和紅棗,熬煮20分鐘左右;

6. 把冰糖放入煮好的粥中,攪拌均勻,稍涼後再澆入蜂蜜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