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編制密不透風地進行中,隨時可能出臺,並引爆一輪輿論狂潮!

雖然規劃尚未正式公佈,“9+2”城的各自訴求多數已提前洩露,引擎和核心的落位基本會在市場預測範圍之內,即以前海中心為引擎、廣深創新走廊為核心發展軸的格局,將成為規劃中的扛鼎內容。

春江水暖鴨先知,著眼於國際第一灣區的規劃目標,灣芯區域已經提前萌生出“黑洞效應”,從經濟領域到人居事業,都將成為灣區規劃落地後的重要起爆點。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最佳禮賓陣容地位穩固,30公里金岸增厚!

5月份,一兵曾對深圳沿灣區地帶產業發展概況進行研究,併發布了文章《粵港澳大灣區|30公里金岸,最強禮賓陣容列隊完畢!》,描述了前海、空港和會展並立灣岸的誘人姿態,喜獲10萬+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看得出,市場對大灣區的發展寄情之切,對筆者所畫藍圖共鳴之強。

誠然,該文對灣區核心外在表現形式的描述的確形象到位,是筆者至今仍倍感滿意之作。但經過此後數月的進一步觀察和考慮,發現文章藏有重大疑問點,忽視了產業發展的非線型形態。

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岸黃金中軸的發展,肯定不會像改革開放初期的“國道經濟”那般單薄。畢竟,經濟動能早已今非昔比,承載使命更不盡相同。

在前海、空港和會展的背後,陸域部分的力量補充更顯重要,包括留仙洞總部基地、光明新區鳳凰城、松崗-沙井都將融入這個“最強禮賓陣容”,力促30公里金岸增厚,“黑洞效應”會更迅速更劇烈爆發!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松崗不寂寞,300億新藝展呼嘯而至!

在深圳空港新城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背後的廣闊腹地,包括福永、沙井、松崗等地,工業基礎紮實,系《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的西部濱海分區,產業佈局規劃為西部工業組團。長期以來,因為地處“西翼”,距離市中心較遠,一直未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產業高地。

在大灣區發展的歷史機遇面前,深圳已經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以城市定位升級為“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國際化大都市”為座標,各區功能和產業規劃都將再一次嬗變。

隨著前海中心輻射範圍擴大,空港新城和國際會展中心強勢鼎立灣區核心,即使是松崗,也不再是遙遠的偏僻之地,2016年喜迎地鐵開通,拉近了與寶中、前海、南山及福田的距離。

深圳眾多區域尚未開通地鐵,松崗率先邁入地鐵時代,地鐵11號線碧頭站是深圳距離東莞、惠州境最近的地鐵站,其發展地位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產業發展高歌猛進之際,藝展中心落戶,不啻為松崗經濟領域的一股清流,獨特且充滿低碳、人文氣息的產業形態,為松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例。

同是出自滿京華,但不同於運營了17年、位於羅湖的藝展中心,此番進軍松崗,也實現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開創性升級,中國第一座以家居藝術為主題的生活美學綜合體——iADC國際藝展中心,集全球家居展貿中心、藝術小鎮、設計博物館、教育培訓與孵化、總部辦公、藝術酒店和商業配套於一體,建成後年產值有望達到300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這也是大灣區黑洞效應的衍生品,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爆點。試想,如果沒有國際灣區發展前景做指引,經濟發展模式依然停留在“西翼”時代,滿京華是斷然不會駕臨松崗,開發這座總建築面積約150萬㎡的超大型產業+設計+生活的商業綜合體的。

據悉,iADC國際藝展中心的核心iADC MALL,包含有MALL主題館、LA GALLERIA|意大利生活館、美式生活館、北歐風情館、家居裝飾藝術館、戶外生活方式館、亞洲生活美學館、SKY GARDEN 天際創意園(設計品牌館)等組成,不僅聚集家居藝術領域的頂尖潮流,引領家居設計產業升級,還為設計工作者提供設計、社交、採購、居住、藝術鑑賞等多種行為聚合的生活方式,打造全新生活美學體驗場。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破解城市更新“三高”,地產開發新模式!

這座綜合體中,罕見地提供了約28萬㎡住宅,是謂“雲著”!

所以,這也進入到房地產的探討領域。

11月29日,一兵應邀前往該項目,參加壹地產召集組織的《世界灣芯經濟,執掌時代脈搏——2017粵港澳大灣區高峰價值沙龍》活動,對該項目有別於深圳大型城市更新項目的空間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這是一種全新的開發模式,值得新的城市更新項目學習。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深圳的城市更新項目普遍具有“三高”特徵,高容積率、超高層、高樓價,這是基於成本前提的無奈之舉。雲著項目,因為住宅的建築面積僅佔整個項目的約四分之一,因而很好規避了高容積率、建築的超高層屬性;因為地處人居價值爆發前夜,售價也僅為“3字頭”,成功與高房價脫離。

建築的密度和高度指標,決定了居住空間的舒適度。雲著破解“三高”,得益於iADC國際藝展中心所佔比重較大,才造就了樓間距寬闊、住宅建築間寬鬆的理想狀態。該項目自8月份入市,516套住宅已經去化超過300套,說明這種狀態獲得市場認可。

這為未來城市更新項目提供了一種參考模式,也算是灣芯“黑洞效應”的又一成果吧。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黑洞效應乍現:破解“三高”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