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悟空和八戒的日子裡,真正的玄奘法師是這樣取經的

在沒有悟空的日子裡,貞觀三年(629年)秋,玄奘法師由長安出發了。雖然當時最高領導唐太宗沒有批准,雖然西域此時還在打仗,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朝聖之路。天竺還很遙遠,一人一馬,盡力西行吧。

在沒有悟空和八戒的日子裡,真正的玄奘法師是這樣取經的

儘管悟空不在,玄奘還是在冥冥中受到了某種神靈的保護,一路上,總有人幫助他。經過幾年的長途跋涉,玄奘終於抵達天竺。在佛陀的故鄉,玄奘終於觸摸到了他連做夢都在追求的東西。當時,天竺與大唐關係還不錯,而印度的僧侶們對這位不遠萬里前來求法的唐朝僧人更是熱情接待,毫無保留地將珍貴的佛典傳授給他。在天竺居住學習的十幾年,也許是玄奘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吧。但是他知道,這裡並不是自己的樂土,他還要回到大唐去。

出發,永遠是為了返回。這也許是一切具有史詩意味的人生所必然經歷的過程。玄奘踏上了歸途。當玄奘再次進入西域時,大約已經是貞觀十八年左右。十幾年的時間,唐太宗和他的唐帝國,已經制造了一場滄海桑田的鉅變。  

貞觀十八年秋,玄奘歸國的消息傳到了唐太宗耳朵裡。當年那個心存疑惑的年輕僧侶,如今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大法師。太宗微微一笑,他並沒有忘記當年那個年輕的僧人。在玄奘離奇失蹤後不久,長安寺院的長老們曾經向太宗彙報:由於申請赴天竺留學遭到拒絕,玄奘很可能已經偷渡出境了。太宗聞言道:“這個和尚挺大膽嘛。”但他臉上並沒有發怒的表情,語氣中似乎還有一絲隱約的讚賞。

在沒有悟空和八戒的日子裡,真正的玄奘法師是這樣取經的

長安的和尚們放了心,不久後,高昌王來長安朝見,自然也將此前玄奘在高昌國的事情報告給太宗。十幾年間,唐太宗也會零零星星聽到一些玄奘在天竺的消息,瞭解到玄奘在修行上的精進。漸漸地,唐太宗開始盼著這位大膽的和尚歸來。

玄奘在於闐國時,向皇上呈上一份請罪書,詳細報告了冒犯國法的經過,並提出自己將馬上歸國領罪。這封請罪書被到于闐的高昌人隨著商隊帶回了長安。雖然玄奘心裡無所畏懼,但當長安使者飛奔而來,對他說皇上原諒他的一切罪責,並熱切期盼他回國時,玄奘心裡還是感到了喜悅。

在沙洲(今甘肅敦煌西),玄奘又一次上奏長安,因而得知唐朝近期將會向高句麗派出遠征軍,而太宗本人也將東赴洛陽,指揮軍隊。這個消息讓玄奘吃了一驚,他立刻啟程趕往長安,希望能在皇上動身前見上一面。當然,玄奘急著見皇上不是為了皇上能夠接見他、表揚他什麼的,而是為了向太宗申請建立譯經場的經費和幫助。

在沒有悟空和八戒的日子裡,真正的玄奘法師是這樣取經的

數萬裡往返,17年歲月,僅僅是偉大事業的前奏罷了。玄奘從天竺帶回來657部經書,需要招募一批通曉經典和梵語的僧人進行翻譯。不然,對普通人來說,佛經何異於廢紙。然而,玄奘緊趕慢趕,回到長安時已是貞觀十九年正月。這時,太宗已前往洛陽,坐鎮長安的是房玄齡。

玄奘在長安沒待幾天,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洛陽去了。洛陽儀鸞殿上,當世兩個意志最堅定的人會面了。在此次談話中,玄奘拒絕了唐太宗的還俗要求,並一再表示自己的心中只有佛法,不懂儒學,無法助皇上完成千秋大業。唐太宗就沒有繼續勉強,他答應支持玄奘的譯經工作,但也做了一些保留。因為,當玄奘提出到河南少林寺去譯經時,太宗覺得太遠,把他留在了長安的弘福寺。

後來的19年時間,玄奘從著名的旅行家變成著名的翻譯家。他在長安佛院開講座,收徒弟,使得佛法弘揚於天下。公元664年,玄奘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長安未央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