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這部伴隨了我們20多年的葫蘆娃,和你現在看到的所有高科技動漫的最大區別之處,就是這部《葫蘆娃》是採用獨具中國特色的剪紙動畫的形式,由工作人員純手工精製而成的。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當初,《葫蘆娃》的總導演胡進慶以及著名導演萬古蟾等人,為了製作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特意組成了剪紙片試驗小組,專門到民間向老藝人們討教和學習皮影戲及剪紙的技術。

通過一年多的試驗與改進,終於在1958年9月製作成了我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後來,胡進慶所在的上海美術製片廠又利用這項新技術,趁熱打鐵、一鼓作氣連續製作了《漁童》、《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和《紅軍橋》等剪紙動畫片。其中還有多部在國際上獲得了大獎。這些作品的成功,都為將來製作《葫蘆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首先,剪紙動畫,其實是參照民間剪紙來設計人物及場景,再配合皮影戲的造型,以及通過關節控制運動的特點,採用定格拍攝製作而成的動畫。

剪紙動畫跟日漫歐美漫的製作方式不同,它不需要畫大量的原稿,也不需要頻繁的上色,只需要在一張平面紙張上,採用中國傳統剪紙手法,製作出動畫角色及場景道具等,然後進行細微的調整,定格成一副副連續的畫面,通過快速放映,呈現出一部完整的動畫。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一個人物由頭、身軀、四肢、手、腳等多個部分,通過關節膠拼接起來,在拍攝的時候,由工作人員手工把動畫角色的身體部分進行移動,拍完一個動作之後,再把胳膊腿都掰下來,然後繼續拍下一個動作,直到整部作品完成。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通過下圖大家可以看出,光拍一個抬手的動作,就需要工作人員手動調整近十次,可想而知,再加上背景、道具及其它眾多角色時,一部剪紙動畫需要多麼巨大的工作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每集只有不足十分鐘內容的葫蘆娃,卻足足拍攝了兩年的原因!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第一步:創作前的準備

在上個世界7.、80年代,老藝術家們即時是製作一部動畫片,也會到民間去搜集材料,進行採風。因此那個時期出品的動畫片,都是非常貼近生活,被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

第二步:造型及風格設計

在確定了故事大綱之後,製作人員需要對角色進行造型設計,需要確定故事背景及道具風格等。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第三步:細分人物及場景

通過剪子和刻刀,在不同顏色的紙張,或剪或刻,設計出人物、服飾及背景和道具等。為了便於拍攝時調整動作,還需要將畫好的人物,進行關節部分的拆解,拆解的越細緻,人物的動作就越精細,例如,葫蘆娃的一個手臂,需要拆分成上臂、前臂、手掌、甚至手指等五六個小部分。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第四步:操作排練

當所有的角色關節全部拆分完畢之後,工作人員需要操作角色進行排練,主要是為了熟悉劇情、調整人物動作等。

第五步:確定佈景方式

把故事所需要的背景圖案上色,然後再確定場景如何分配、如何分層、如何布光等。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第六步:正式拍攝

將人物和背景按故事內容,分別擺放在一種特製的玻璃板上,每拍攝一格,工作人員就要把角色和場景微調挪動一次,以前類推,直到根據事先排練好的內容逐格完成整部片子的拍攝。

國風:民族剪紙動畫片《葫蘆娃》,小紙片與玻璃板成就的經典!

第七步:剪輯合成

全部內容拍攝完成後,把一張張單格膠片剪輯在一起快速連續放映,再加上音樂及配音,最後就形成了最後我們看到的,類似於《葫蘆娃》一樣的剪紙動畫片!


好了,現在大家知道了,呈現在我們面前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86版《葫蘆娃》凝聚了多少工作人員的心血了吧? 大家對舊版葫蘆娃有什麼要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為了讓更多的朋友們瞭解我們正的遺失的民族文化——剪紙動畫!動動手指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