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採訪、文 | 黎小軍

圖 | 李木子

1

吳玉明和賈明亮都是京東的快遞員。賈明亮是東四站的,吳玉明負責酒仙橋一帶。常曉波年長一點,他是站長。

2018年以前,他們誰也沒想到可能會去美國,更沒想到過自己的影像將在紐約展覽,直到吳玉明聽說他可能去紐約。常曉波不相信這是真的,他說,“別再幻想了,老老實實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前幾年,賈明亮還在內蒙古的錫林郭勒,是露天煤礦的一個剷車司機。露天煤礦又髒又亂,他不想把青春貢獻在山裡,他想貢獻在城市。2014年,他來了北京,成為一名快遞員。今年賈明亮24歲,平時往衚衕送貨。像國子監和孔廟這樣的旅遊景點也是他的配送範圍。他住衚衕,街坊鄰居就是他的客戶。那一片多北京土著,待人熱情,每天他開三輪送貨,客戶們會跟他打招呼。趕巧了,路上全是熟人,連招呼都打不過來。

常曉波28歲,是花家地站的站長。之前在酒仙橋幹快遞員,和吳玉明一個站點。他是山西人,初中畢業沒有再讀書。不是他不想讀,家裡太窮了,他有一個哥哥,也只讀到初中。一到過年,家裡全是要債的,十村八鄉都知道。17歲,常曉波開始在飯店做事,他還做過家政、水站,在卓越做過快遞員。2010年,常曉波入職京東,一直到現在。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工作中的吳玉明。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吳玉明。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吳玉明。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快遞員賈明亮在國子監附近。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快遞員賈明亮。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站長常曉波。

2

2007年,藝術家曹斐在廣東佛山拍攝了為西門子製造燈具的工廠。那時,中國的製造業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在那部二十多分鐘的短片中,曹斐拍攝了工廠裡的搖滾樂隊、太極拳師傅和一個跳孔雀舞的女孩,片名叫《誰的烏托邦》。

曹斐對人和機器的關係感興趣。2017年,她又計劃做一個藝術項目,注意力轉向了目前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物流經濟”,尤其是產業升級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改變。而這個項目將在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展覽,項目的主題是物流。她好奇,當無人倉開始普及,工人們會去哪兒。

曹斐計劃拍攝兩部影片,一個紀錄,一個虛構。虛構的叫《Asian one》,故事設定在2021年,無人倉已經普及,倉庫裡僅剩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兩人相愛又分別。紀錄片叫《11.11》,拍攝這期間的物流。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2017年“11.11”的物流分揀流水線。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11.11”期間忙碌的快遞員。

3

曹斐拍了吳玉明兩次。第一次是“11.11”期間。360公司樓下的站點,吳玉明正在卸貨。曹斐帶著助手和機器過來了。“11.11”是吳玉明最忙的時候。早上六點工作,到凌晨。掙得也最多,一天能掙四五百,是平常的一倍。吳玉明同意了,“她拍她的,我幹我的,拍吧”,他想。第二次是“11.11”快過完了。晚上十點左右,在吳玉明位於金盞的家裡,主要是聊天。吳玉明在家的娛樂活動有三樣,陪孩子、玩遊戲、看李連杰和成龍演的香港動作片。

吳玉明的心情一直很好。偶爾不好,是碰見倒黴事了。比如2013年的一個晚上,有個小偷從窗戶爬進來,偷走了他剛買半年的聯想電腦和平板。之後他搬到了隔壁村住。搬完第二天,他的火焰鳥牌電動自行車被偷了。賊太可恨了,他想,心情低落了一陣。吳玉明心情不好,客戶看不出來。他的壞情緒都藏在心裡。

吳玉明的妻子是老家熟人介紹的。妻子在奧特萊斯做服裝導購,是他老鄉。認識四個月後,吳玉明決定和她結婚。妻子溫柔賢惠,而且孝順——這是他最看重的。年底,兒子出生了。吳玉明的好心情又上了一個臺階。

2017年,360的一位員工給京東寫了一封信,專門感謝吳玉明。360的員工們還給吳玉明頒發了優秀員工獎,贈送錦旗一幅。這件事成了新聞。劉強東在個人社交網絡賬號上轉發了這則新聞,說“感謝兄弟!”這個和老師、同學打架沒有唸完初中,幹過保安、玻璃廠工人、綠植養護的小夥子成了快遞界的明星。那是吳玉明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高潮。

拍攝賈明亮的是曹斐的助手,賈明亮說,助手是個“笑起來有點溫柔,有點可愛,但是工作起來很認真”的女孩。她坐在三輪車上拍他。賈明亮帶她去國子監,有時不送貨,他也很喜歡去那兒,看看古代科舉考試的文物。他喜歡看刻在石碑上的古代考生寫的文章,和現在的勵志文差不多。能讓他的心扉稍微敞開一些。

整個拍攝中,賈明亮都特別愉快。他和女孩聊了很多。他認為,現在就是他最好的時候。他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前不久買了一輛車,他還有一個交往了五年的女朋友。他們的感情很穩定。“什麼都有了”,他說。

常曉波書讀得少,想問題卻很長遠。送了兩年快遞,他想送貨不算什麼,領導指揮就幹,不指揮就歇著,多幹幾年,還是送快遞。站長不一樣,別人在動,他在看,思考怎麼把貨更有效率地送出去。於是他申請做站長,成了管理者。

曹斐去拍他,他倒不覺得意外。經常有電視臺、報紙、網站過來採訪,他想不可能往壞了拍。意料之外的是,眼前這個胖胖的攝影師居然是個藝術家。“藝術家不應該留著個性的頭型,穿著藝術的衣服嗎?”,他說。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第三回合的委任創作藝術家之一中國青年藝術家曹斐。她以京東物流為藍本,創作了虛構藝術影片《Asia One》及紀錄片《11.11》。5月3日,曹斐的作品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覽,她參加了開幕式。

4

2018年,曹斐完成了項目,作品確定將在5月到12月在古根海姆展覽。今年4月,我得知這件有趣的事情之後,受邀去古根海姆參加展覽的開幕式。我以為吳玉明也將在那兒出現,我計劃記錄他在紐約的一切——一個普通人的“十五分鐘”。

本來京東想派吳玉明去古根海姆參加展覽的開幕式。好消息是酒仙橋站的站長傳達吳玉明的。他正在分揀貨物,得知這個消息,他先是意外,繼而激動,油然而生巨大的榮譽感。下班回家,他把這個不可思議的消息告訴了妻子,她和他一樣驚訝。他開始盤算給妻子買個名牌包,給兒子買個玩具,再給自己買塊表。

我和吳玉明在北京見了個面。聽說我和他同一天在美國大使館面試,他好奇地問我,簽證官問你什麼了?我說,沒什麼特別的,問了點工作經歷。他盯了我一會兒說,嘿,你真幸運。

5月3日,我抵達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像一隻巨大的白色海螺。開幕式還沒有開始,我在門外等了一會兒。正值紐約的初夏,陽光肆無忌憚地傾瀉在身上。有一個女人脫光了衣服,全身赤裸地站在我的對面。一個蓄了半臉金色大鬍子的男人正往她的身上塗各種顏料。似乎是一種藝術創作。我盯住她的裸體,我想其他人也在注視著她。她一點兒不顯得尷尬,看上去非常享受。

上午十點半,展覽開幕了。有五名中國藝術家參加了這次展覽,曹斐是其中的一個。她的展覽在五樓的一個房間。裡面陳設了快遞員穿的衣服、球鞋、裝貨的箱子、宣傳單......牆壁上貼了一個橫幅“11.11,人機攜手,共創奇蹟”。一輛三輪車擺在屋子中間,是快遞員送貨用的。裡面有個顯示屏,正在播放京東的廣告。我在三輪車上看見了吳玉明和妻子、兒子的合影。我把這些拍下來,發給了他。

“你覺得怎麼樣?”我問他。

“特別好。中國的快遞員都在美國展覽了。”吳玉明說。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曹斐想象的2021年的無人倉,剩下一個女孩孤獨地待在那兒,機器人是她的陪伴。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展覽中間擺了一輛送快遞的三輪車,貨箱內展示的是真實的快遞員的照片。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送快遞的三輪車,屏幕循環播放京東的廣告。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貨箱左邊貼了一張吳玉明和妻子、兒子的照片。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Asian one》裡的一幕。曹斐想象的無人倉。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展覽的牆壁。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無人倉唯一的一對男女。在影片裡,他們相愛了。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展覽的牆壁。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快遞員工作時穿的運動鞋。他們必須遵守嚴格而一致的著裝要求。

Q&A:聊聊紐約和藝術

你們的影像在紐約展覽,有什麼感覺?

吳玉明:這麼榮幸地能夠讓藝術家來拍紀錄片,我都沒想到,特別驚訝。因為我太普通了。

常曉波:美國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比我想象的壯觀,是類似鳥巢一樣的壯舉。看到自己的視頻在博物館播放很興奮,是京東物流成長了我。

您對紐約的印象?

吳玉明:沒有印象,沒去過。

賈明亮:紐約應該就是美國的首都吧,北京是咱們中國的首都,紐約是美國的首都,北京是亞洲的世界之巔,紐約應該算得上是歐洲的世界之巔。北京和紐約,兩個洲的世界之巔。

常曉波:像咱們中國的上海。馬路寬一點,人員稀少一些。

您知道古根海姆博物館嗎?

吳玉明:我聽說過古根海姆,但是沒有去過。好幾年前,我給一個客戶送貨,聽他們聊天說古根海姆,一個挺有名的藝術館。我在網上查了查,說是始建於一九九多少年的。

賈明亮: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我不瞭解,也不太清楚。

常曉波:不知道。

您想過出國嗎?想去紐約嗎?

吳玉明:我沒有想過出國,生活水平還沒有達到那一步。

賈明亮:如果有機會肯定會去的,站在另外一個世界之巔看所有的東西。

常曉波:這個沒想過,對我來說,我個人有點困難。

您覺得什麼是藝術?

吳玉明:不是很瞭解。我送貨的地方有798藝術區,好多做藝術的。雕像、畫兒,算藝術吧。

賈明亮:這個藝術怎麼說呢,我對藝術不是特別懂。我在青島上學時候看過狼牙山五壯士的雕塑,我聽講解說,狼牙山五壯士為了不被敵人俘虜,選擇了自己跳崖。當看到那個雕塑聽他說了這些,我印象挺深刻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幸福安樂的生活,為了這種生活,他們付出了生命。所以我會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時至今日,這個雕塑在我心裡,永遠不會忘記,那是我見到的第一個雕塑。

常曉波:我們家前院鄰居有一箇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我忘了他叫什麼藝術家,在我印象中,這就是藝術。他畫畫特別好,我特別欣賞這個,我從小愛畫畫,畫不出人家的效果來。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古根海姆博物館。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5月3日,上午十點半,展覽開幕了。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展覽現場。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展覽現場。牆上掛的是兩部影片的劇照。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牆上快遞員的照片。

快遞員、當代藝術和紐約|正午·視覺

吳玉明和妻子、兒子。現在他的兒子回老家上幼兒園了。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