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來一次,我最想在大學做的事|正午·玩物

如果重來一次,我最想在大學做的事|正午·玩物

1、練習滑板

文 | 李純

如果重來一次,我最想在大學做的事|正午·玩物

2008年的秋天,我去省城念大學。大學在郊區,新建不久。樓房是灰色的,樹木很細,像發育不好的小孩子,完全顛覆了我對校園青山綠水的想象。這所大學像一座工廠。

一段時間後,我可以刷街了,體會到了速度感,能從很高的斜坡上滑下來,還能原地蹦了。專業術語叫“ollie”,是所有動作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動作。教我滑板的朋友說,想成為合格的“板女”,必須能夠跳過障礙物,比如臺階,“今天開始,你先從一層臺階開始跳。”

可別小看一層臺階,對我的意義不亞於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那是我的“一大步”。

練習了很久,一直沒有進展。一看見臺階,我的腿就發軟,不敢往上跳。屢屢受挫,給我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陰影。有一次,我滑得很快,想借助速度衝上去。到了臺階前,卻停住了。我意識到我可能跳不過去了。天性中怯懦的一面,是很難克服的。

我沒有登上月球。滑板生涯就此止步。

這是我大學時最遺憾的一件事。如果可以重來,在那個夜晚,那個時刻,我希望我能勇敢地跳過那層臺階。

2、讀中文系

文 | 劉小東

如果重來一次,我最想在大學做的事|正午·玩物

假如再上一次大學,我想去讀中文系。

從小喜歡文字。倒沒什麼天賦,瞎喜歡。看到月光下的麥地、灞橋下的風雪之類詞語,就覺得好。

從前,農家子弟讀書只為稻梁謀,和理想沒關係。我也就沒什麼理想,像螺絲釘一樣。對於螺絲釘來說,看課外書是一宗罪,文字也只能瞎喜歡。考大學時,親友們說某所理工科大學不錯,就去考了。

我喜歡吃魚,就選了水產專業,但學起來又不喜歡,像葉公好龍一樣。學校也不鼓勵轉專業,他們說學一行愛一行。功課很重,大四時似乎每週還有20多節課,什麼機械零件、機械原理、機械製圖……四年中有兩個中秋節,我和室友們都在畫圖,畫到晚上11點宿舍熄燈,腦袋裡也一片漆黑。

後來,學魚類學,解剖魚,在福爾馬林的嗆鼻味道里,覺得自己身上長滿了鱗片。我僅有的一點形象思維,就這樣在製圖和解剖中慢慢消失了。

再後來,就迷茫,像小說裡一樣,半夜裡會醒過來,想到以後要做什麼,就很悲哀,覺得自己還是喜歡文字。

碩士畢業時,我終於狠下心來,叛出門牆,做了和文字相關的事情,算是曲線救國。只是,每當想起大學時光,就心裡痛。假如我當初學了中文系,該有多好,雖然也不見得能怎麼樣,但在人生最好的七年,沒有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遺憾……

後來,在世上混,碰到中文系出身的文字高手,我這種野路子,就時常自慚形穢,有一種惶恐感。這是我在大學時留下的病根。

3、旅遊

文 | 葉三

如果重來一次,我最想在大學做的事|正午·玩物

乍看我的大學好像沒什麼遺憾,該乾的一樣也沒缺:逃課、睡大覺、亂看書、談戀愛、學吉他、四處看演出看電影、跟其他“壞孩子”百無聊賴地混在一起打發時光……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會變本加厲地逃課,給後面那些正經事兒騰出更多時間。

但是不經細想。二十多年後,我忽然發現我的大學生活缺失了一個重要部分:旅遊。

上大學之前,除了我的出生地北京和我媽的出生地哈爾濱,我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天津——跟我爸開車去出差。在天津的街邊,我被我爸打發去問路,天津大爺遞給我一個板凳:“坐唄,我慢慢跟你說”。

大學三年級的暑假我跟幾個同學又去了一次天津。吃了狗不理包子,我們去逛塘沽舊貨市場,轉悠了半天,空手而歸。我跟天津的出租車司機大叔抱怨市場裡沒有好玩東西賣,大叔看了我一眼,說,你想買啥,原子彈?

這就是我大學期間全部的出遊記錄了!嗚呼,真想穿越回去踢自己一腳。

高中時我最好的朋友考去了武漢上大學,每週我都能收到她厚厚的信。她寫長江,寫炎熱的夏天,有時候信紙間夾著許多她在校園中採的桂花,到我將它們展開時,花瓣都已經乾燥了,散發著遙遠的芳香。

我還有考到上海、廈門、廣州……的高中同學,在那個沒有手機甚至固定電話都不方便的年代,我在朋友們的信裡遊歷著中國。可是,我怎麼從來也沒想到要去那些地方看看呢?

一個原因是窮。課餘和假期打工的錢全被我用在文化生活上:買打口磁帶和CD,買書和影碟,還有吉他。另一個原因我想是懶。北京生,北京長大,考大學也在北京,假期就在家等著考出去的朋友們回到北京。“出去走走看看”好像從來就不是一個選項。

22歲參加工作那年,我才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見到大海也是在那一年。如果重來一次,我一定會在大學期間出去旅遊,能去多遠就去多遠,能去多久就去多久。我要去遠方,去有朋友的地方,在精力旺盛怎麼吃苦都覺得開心的年紀,用還新鮮的眼睛去看看天與地。

4、讀書

文 | 張瑩瑩

如果重來一次,我最想在大學做的事|正午·玩物

如果重來一次,我想在大學多讀點書。

真是讀得少啊。時間都花在哪兒了呢?也上課,多數無聊,也逃課,極其無聊,但那不是主要部分。主要部分,說出來在此時令我感到羞愧:花在解決自己的孤獨感上。

很長時間我被那種孤獨感攥住了。每天晚上,我走出校門,走過那條槐樹成蔭塗鴉滿牆的小路,走過兩邊都是賣衣服的小店的街道,拐一個彎,走上三環。那一段路上有些高高的楊樹,十月底樹葉在秋風中颯颯落下,非常盛大。

後來買了電腦,還是笨重的臺式機,壓在上鋪床尾。逛論壇,上豆瓣,博客剛剛興起,好像每個人都在寫,一寫就是幾千字,語氣都哀婉低徊,挖著底子往外掏微渺的自我。陌生人打個招呼就能加友鏈,一個接一個點過去,忽然就遇見一個熠熠閃光的人,留個評論加個QQ,可能就成了朋友。

我的QQ裡因之有了許多陌生人。聊天,講述,話盡了,完。有一年暑假是這麼過去的,那個七月每個黃昏都下一場迅疾的大雨。我站在窗邊看樓外的柿子樹,油綠的葉子晃動,昏黑裡一溜又一溜的光。孤獨感只是被數碼文字沖走一會兒,很快又回來。下一次閒逛,聊天。循環往復,無休止的荒廢。

後來我才能確認,大學四年是我最不快樂的四年,因為我總是被打敗。到工作了,要把那些蕪雜的心緒放一邊,才漸漸對自己有了一點確定。然而時間畢竟過去,讀書底子太弱,要用時,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如果當時多讀點書多好啊——我這麼想著。雖然也要感謝那段無所事事的混亂,我不再幻想能解決掉孤獨感。

5

等著你來說!

—— 完 ——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