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上週末,17-18賽季德甲聯賽終於落下了帷幕。雖然在最後兩戰進入了球隊18人大名單,但是效力於不萊梅的中國球員張玉寧本賽季德甲的出場時間仍然是0。而在這一年,張玉寧不光德甲踢不上,就連代表不萊梅預備隊參加德丙的資格也沒有,因此一年時間在俱樂部一分鐘正式比賽都沒踢過的張玉寧,也遭到了外界無情的嘲諷。

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為什麼張玉寧在不萊梅踢不上?說白了還是實力問題。當年他去維特斯原本就是經紀人運作的,但是在荷蘭,至少別人看在他年輕身體好的份上,還是願意給他一些機會的。而他加盟不萊梅則是各種利益組合起來的“產物”,他的所有權在西布朗手上,不萊梅自然不可能去花多大力氣培養他。但是在歐洲,球員和教練普遍還是比較職業的,因此他要踢的好,甭管你是租來的還是合同快到期的,教練都會用你;但是很顯然,張玉寧壓根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全運會踢的也很差

在不萊梅踢不上,原本里皮曾建議他回不萊梅去踢德丙保持狀態;但是根據德國足協的規定,低級別聯賽球員只能以業餘球員身份進行註冊;當然如果你有歐盟護照,不管是以職業球員還是業餘球員身份,打德丙也不是問題。但是張玉寧既沒有歐盟護照,他是從維特斯轉會到西布朗再被租借到不萊梅的,所有手續都只能以職業球員進行註冊,因此他不具備打德丙的資格。所以很顯然,張玉寧的團隊當初對於他的能力有些太過於自信,壓根沒有考慮踢低級別聯賽的可能。

賽季結束,跟不萊梅的租借合同到期,張玉寧該怎麼辦?繼續在不萊梅待一年?也不是不行,但是留下,恐怕他也很難得到出場機會。回西布朗?他沒有勞工證,這條路也被堵死了。被轉租去其他歐洲球隊?恐怕他也未必能踢上。在這時,回中超踢球這個曾讓張玉寧和他團隊戳之以鼻的選擇,已經進入了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目前中超的政策,導致各隊對優秀的U23十分渴求。當不少旅歐球員在最近兩年回國踢著主力賺了高薪之後,作為國內目前最好的U23之一,張玉寧如果願意回國,他的出場時間和個人待遇都不是問題;何況他是97年的,明年後年也同樣符合聯賽政策保護期,在中超踢兩年主力,他完全有機會踢出來。

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2500W歐什麼概念?來中超踢球的這些大牌外援,有不少還沒那麼貴,權健引進維特塞爾的轉會費還不到2000W歐。2500W歐轉換成人民幣,那就是1.8億左右,目前中超內援轉會市場的標王就是1.8億。張玉寧的水平已經成為國內頂尖球員了?顯然還差的遠呢。那為啥有俱樂部願意給他開個標王價?說白了還是因為政策。

當然U23球員搶手並非個例,目前很多優秀的U23球員在轉會市場的起步價基本都是一億。今年冬天,某俱樂部看上了某U23國腳,最開始該俱樂部向對方報價,由於對方不想賣,直接回了兩個億。之後由於多傢俱樂部競爭,當有的俱樂部出到兩億時,該俱樂部直接把價掛到了3億。3億?意思夠明顯了吧!但仍然有俱樂部往上衝,有一傢俱樂部最後開到了2.5億,只是因為對方一直沒有放人打算,這樁交易才沒有發生。

當然好的U23除了需要天價轉會費以外,高薪+高簽字費也成為了標配。今年冬天,某U23球員在換了東家後,不僅拿到了稅後過千萬的年薪,還拿到了3000W的簽字費。最近幾個月,魏震和上港之間連續不斷的風波,說白了也跟錢有關;其實上港給魏震的錢真的不少,只是權健給了一份讓魏震根本無法拒絕的合同,否則雙方也不至於要對簿公堂。

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魏震跟上港撕破臉,真的好麼?

為什麼這群U23球員的價格突然瘋漲?說白了還是因為政策,特別是加強版U23新政的出臺。要是按照去年的政策,只要求上一個U23,很多球隊或許還是向上賽季一開始那樣,剛開始就把U23換下去應付政策,頂多就是浪費一個換人名額。可是現在這種外援和U23出場人數相同的規定,由於中超各隊都過於依賴外援,不太可能為不上U23而捨棄外援時,U23對各隊就成為了必選項。每場要上3U23,這時候誰的U23能力強底子厚,那就會佔便宜;或許這也是魯能新賽季重新崛起的主要原因,畢竟他們有中超最好的青訓基礎。

只是大多數球隊沒有魯能的家底,那麼各俱樂部只能去轉會市場上不停的買買買。偏偏前些年,我們的青訓發展是有問題的,有特點能踢的

U23極為有限,這也導致好的U23都成為了搶手貨。

張玉寧1.8億回中超?U23政策除了產土豪還有啥?

掐表換人今年只侷限於比賽最後時刻

雖然說市場決定價格,U23身價飛漲也不是解釋不通。但是一群20歲出頭的球員一年已經賺1000多萬的時候,他們還能花多少精力去加練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藝?

去年不少在聯賽中發揮出色的U23,今年狀態出現集體滑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或許更應該值得我們的思考。

高收入原本是球員優秀表現的合理回報,但是因為政策保護踢上球的部分年輕球員,他們配得上這樣的高薪麼?當中國足球的青訓政策成為生財之道,這樣做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