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中華文明起源自大江大河,是標準的“大河文明”,穩定持重地燦爛了五千年,近代,卻在外來“海洋文明”的侵入下,被迫走向世界。

寧波,一頭連著東海,一頭連著大陸,在兩種不同文明特質的碰撞下,寧波人成了最早出海拼搏的商人之一。他們經過近百年來,對上海、香港甚至是海外的不斷開拓,形成了“寧波幫”。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尤其在上海、香港這兩座國際大都市,寧波籍人氏的份量更是舉足輕重。從商界上講,民國上海灘四大亨,三位是寧波人;現代香港前十的上市公司,也有三位是寧波籍。從政界上講,民國時有蔣介石從上海灘起家,現代則有特首董建華建設香港……

相比起在杭州,馬雲系的一家獨大;從寧波走出去的眾多大佬,卻把寧波幫的勢力散播到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邵 逸 夫

香港娛樂業大亨、傑出慈善家。

邵逸夫已逝,逸夫樓還在

邵逸夫於1907年出生在寧波市鎮海,一生歷經清朝、北洋政府、民國、新中國。

他創立邵氏影業,拍了千餘部電影。也創下了很多個第一,比如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武俠片,第一部有聲粵語片……他創立的TVB是最大的華語商營電視臺。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邵氏兄弟二十多年的輝煌,幾乎獨霸了整個香港影壇。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香港華語影視名人,或多或少都跟邵逸夫這個名字有聯繫。

目前香港娛樂圈70%的人物都是出自“邵氏王朝”和後來的無線電視。更驚人的是:某次金馬獎頒獎晚會,臺上19位頒獎影星和影人,竟有18位是發跡於邵氏。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但對於邵逸夫先生,我們已經不能用單純的企業家來稱呼他了,他更是一名傑出的慈善家。自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內地持續捐資辦學,捐資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在古令中外捐資助學史上,他當之無愧可稱為第一人!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在地圖上搜索逸夫樓,結果是近3萬條信息,密密麻麻地遍佈全中國。

更讓人欽佩的是,邵逸夫有著寧波商人特有的精明,他不讓慈善僅僅止步於捐獻資金,而是慈善當作是一項惠及後代的事業來做。

一來,邵逸夫不顧耆耋之軀,晚年曾多次親臨、視察自己捐贈的項目,確保資金都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二來,他對自己的捐資,還有其獨特的要求:

原來他對教育、醫療的捐贈,並不是單純的金錢支援,而是以“政府配套投資”作為條件的。每一筆他投入的錢,都要求政府投入相應比例的錢,利用這種槓桿效應,既防止了腐敗、資金挪用,又“迫使”財政額外投資教育、醫療事業,著眼於長遠。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對於自己的善舉,邵逸夫曾說:創業、聚財是一種滿足,散財、捐助是一種樂趣。或許數百年後,陷於爭產的富豪都已湮沒無聞,但邵逸夫的慈善事業仍為人所銘記。

董 浩 雲

“現代鄭和”、世界船王之一、董建華的父親

現代鄭和的航運夢想

1912年,董浩雲出生於寧波定海。從小就以鄭和為人生偶像,理想就是投身大海,創立自己的船隊。在他紐約的辦公室,一艘15世紀時鄭和船隊的旗艦模型就放在當眼處。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他在29歲時成立了“中國航運信託公司”,開始航運事業。到了1946年,終於建立起了自己龐大的船隊,但縱觀董浩雲的一生,他遠遠不只是一個成功的航運鉅子,給人以更深印象的是:他的理想主義。

董浩雲有個綽號叫“現代鄭和”,就是因為他用中國人的船渡過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船上的僱員,從船長、大副到水手,都是中國人!以當時的歷史環境,遠洋航行肯定是用洋人更穩妥,但他偏不,只因為有著同鄭和一樣的夢想。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在一艘郵輪上開辦大學,是董浩雲在戰時的異想天開,但戰後他真的把這個夢想給實現了!1970年,他花320萬美金買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輪——伊麗莎白皇后號,要建一所獨一無二的海上巡迴大學,命名為“海上學府”。船上將雲集世界頂尖學者,可以讓青年學子放眼世界,親自見識全球各地的風土人情……

天不遂人願,郵輪未及出航就不幸被燒燬。但董浩雲後來又買了一艘“大西洋號”,命名為“宇宙學府”。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從前,中國人的船總是又老又舊,董浩雲要讓中國人用上最好新船。1976年,他造出“海上巨人”,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比當時的美國尼米茲航空母艦還要長120米,56萬噸的排水量至今未被後人超過。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董浩雲給自己的長子命名為“建華”,盼他將來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樑之材,而且從小言傳身教,讓董建華“以中國人為驕傲。”在董浩雲去世後,董建華替他完成了建設中華的夢想,成為了第一屆香港特首,並親自參與了建設香港的進程當中。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包 玉 剛

世界船王第一把交椅、李嘉誠之前的一代香港首富。

推動“香港迴歸”的包爵士

1918年,包玉剛出生在浙江寧波鎮海莊市,童年時除上學讀書外,最喜歡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夢想著當個船長駕船周遊世界。

後來他與父親一起到香港另闖天下,終於有機會實現這個願望。於是花16萬英鎊買下自己的第一艘船“金安號”,開始了海上航運事業。

經過幾十年的拼搏,擔任了香港航運集團主席,到了1981年底,包玉剛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勝過了的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國有船隊的總和!美國《新聞週刊》兩雜誌把他稱為“海上之王”。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但對香港來說,包玉剛更大的貢獻,是協助促成了“香港迴歸”。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在推動“香港迴歸”這件事情上,“寧波幫”居功甚偉!

虞 洽 卿

民國船王、華商領袖,當時人稱“海上聞人”。

創意不斷的經商奇才

1867年,虞洽卿出生在浙江寧波府鎮海縣,自小家境貧寒,只靠到海灘上撿拾退潮時遺留的蚌蛤、泥螺等貝類海產補貼家用。海浪暴躁多變、海里充滿未知、海邊的饋贈也十分豐富,大海令他養成了敢於冒險的精神和隨機應變的商業頭腦。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虞洽卿(右二)與洋人合影

滿了15歲之後,他循著寧波幫前輩的足跡闖蕩上海灘,他的商業創意,直到今天依然不顯得過時:

虞洽卿曾經為國家舉辦中國首屆商品交易博覽會,當時清政府各層層剝皮,撥款到他手中,只剩下30萬大洋,眼看著就要辦不成了。但虞洽卿是個經商奇才啊!他把那些王公貴族明星的照片印成精美的畫冊,買夠50元商品憑票根可兌換,而且對外宣稱只印幾千冊。這樣一來,博覽會不僅賣出了門票,而且銷售了很多商品;

某年,西洋的青春再造丸在上海灘滯銷。虞洽卿想到了一個妙計:舉辦一場名妓之間的選美比賽,但概念一定要時新。因為當時民國剛剛建立,於是把名頭卻換成了:“花國選舉”,跟政府選舉一樣,選總統、選議長、選總理……選舉辦得轟轟烈烈,虞洽卿也賺得盆滿缽滿。後來姜文的電影《一步之遙》還把這場選舉搬上了熒幕;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民國時花國總統王蓮英 與 舒淇在《一步之遙》中飾演的完顏英

缺錢缺船的虞洽卿,還曾經出其不意打破了西方航運公司對上海航線的壟斷。因為他用了現在很火的“眾籌”模式:五個大洋就可以做股東。在頂峰時期,虞洽卿的船運公司有52艘船,比清朝招商局的船還要多,成為了中國的一代船王和“寧波幫”中的領袖人物。

和“寧波幫”比起來,杭州的馬雲都只能算小弟

後來,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他在滇緬線進行抗戰物資運輸,而且死後還捐出黃金千兩,出錢也出力。蔣介石以國民政府的名義授予他“輸財報國”的牌匾,這是對他一生最大的肯定。

——————————————————————————

“寧波幫”的創業活動,在過去,為上海、香港兩座大都會添上了絢麗的色彩;在未來,還將以其獨特的影響力左右中國的發展。

如果你是創業者,請到寧波去。看看這個百年商幫,在其它商幫與時代脫節、漸漸式微的當下,如何能後來居上;

如果你是寧波人,請常回家看看。多年之前,鄧小平就跟寧波人包玉剛談到:“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畢竟潮起潮落,遊子總有泊岸歸來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