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畫堂春

清: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賞析

上片化用成句,說相親相愛的“一雙人”無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關故事,也沒有具體情節。下片以“故事”說故事,借古老傳說,為透露消息。

劈頭便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明白如話,更無絲毫的妝點;素面朝天,為有天姿的底蘊。這樣的句子,並不曾經過眉間心上的構思、語為驚人的推敲、詩囊行吟的揣摩,不過是脫口而出,再無其他道理。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下片轉折,接連用典。小令一般以頻繁用典為大忌,此為通例,而才子手筆,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用典很講究,也很完美。連用典而顯不生澀,絲毫沒有堆砌的感覺。這兩個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衝突,還有互相推動的感覺,豐富了詞義,這是難得的。我一向主張,詩詞要麼就少用典,沒那功力別急著顯擺,要用就用到大音若稀,大象無形的境界,乾乾脆脆融匯貫通。

結句則採用了中國詩詞用典時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讓詞意由"飲牛津"過渡到"牛衣對泣"容若乃權相之子,本不貧,現在用"相對忘貧"之語,無非說如果我能同她相見,一個像牛郎,一個像織女,便也可以相對忘言了。如若能結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貧賤夫婦,我們也滿足。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詞人、學者,葉赫納蘭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長子。

納蘭容若生於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葉赫部貝勒金臺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臺石妹、清太祖努爾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極(孟古哲哲子)。母英親王阿濟格(多爾袞親兄)之女愛新覺羅氏,父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容若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時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二),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

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詩意生活,國學智慧,敬請關注:詩話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