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差距=孩子差距?補習雞血和佛系哪個好?幼升小要上輔導班?

在公民同招新政之下,入讀公辦名校的孩子父母會發現,自家娃娃的同學既有牛蛙,也有普娃,有雞血爸媽,更有佛系放養父母。眾所周知,除了義務教育階段,高中和大學並不能靠學區劃片就都能進,那麼到底怎樣才是孩子能夠上好大學的最佳學習打開方式呢?有人說牛娃配牛校,有人說雞血才有戲,有人說裸考也能進......眾說紛紜,於是這一句咱們都在罵、卻騎虎難下的話“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發揮作用了,大部分家長都在前赴後繼的都在儘量往前移起跑線,生怕慢走一步滿盤皆輸,那麼在周圍有孩子去上了各種“早教班”時候,我家孩子要不要去報班呢?尤其孩子還是幼升小低齡階段,是否該加入培優大軍呢?

父母差距=孩子差距?補習雞血和佛系哪個好?幼升小要上輔導班?

其實,上不上培訓班這要因年齡而異,更要因人而異。尤其對於幼升小,學生身份進行轉換的孩子來說!畢竟雞血般的雞娃培訓,真的不只是為了幼升小!你看已送入了名小如上外附小的不也雞娃嗎?而短期的培訓最後都是為了孩子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長期的學習成長服務的,補習並不僅僅是衝刺,更是馬拉松。

專業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思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直覺行動思維(1-3歲)

· 具體形象思維(3-6歲)

· 抽象邏輯思維(6歲以上)

父母差距=孩子差距?補習雞血和佛系哪個好?幼升小要上輔導班?

讓學齡前的小朋友在“玩中學”這個理念,很多家長都是認同的,但是現實情況有時讓人很無奈。現在孩子的同學學了一年級知識點,到了一年級就學二年級、三年級的,自家孩子若只是跟著學校進度,這差距會不會越來越大?因為有這樣的焦慮,“玩中學”變成了完美的理念,到執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還是早早都進入了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可是,各位家長們,這樣的焦慮都建立在這個假設之上:小孩子的智力是線性發展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人的智力發展是可以飛躍的,就像小時候只能說詞語的孩子,突然就可以開始說長句子了。於此,可以看出,學齡前、低年級小學生是可以不上學習類的輔導班的,因為此時是構建基礎能力的階段,這些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在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完成培優。

小學高年級了,根據自家孩子情況適應好基礎教育,有能力再加餐

是可以的,課外培優最好是作為孩子學習的補充存在的。如果孩子想學可以去學。如果孩子不喜歡培訓,學習還不錯,又何必學呢?不用過度注重培優,不過外語一定要提前學,且要學好(13歲前是學英語最佳時期),當然雙語類、國際類學校因為天生英語學習環境優勢可不用考慮英語補習的!

其實,培訓班有優勢的同時更伴有一定的劣勢,當然家長的道聽途說肯定比不上培訓機構的專家的系統練習,培訓班可以更專業和更提前的進行學習,但是培訓班往往追求應試能力,講求“術”,追逐成果的快速體現。若孩子在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如果強制性的讓孩子在培訓班跳過這種通過實物思考的階段,直接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小朋友以後就會被迫動用“非思維”的方法,比如強制記憶。用了記憶力而非理解力來學習的小朋友,以後對知識的遷移和轉換的能力就會差一些,那麼此時的提前培訓可謂是揠苗助長,對以後學習不力,比如那些能夠跳級報班,但在遊戲中體現不出特別優勢的牛娃就屬此類。

父母差距=孩子差距?補習雞血和佛系哪個好?幼升小要上輔導班?

可以這樣說,在目前這種教育模式下,如果孩子就讀的是公辦學校,走得是國內教育體制,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段時不上培訓班可以,但是家長自己也應該給娃再多充些電進行輔導監督,不然光憑在學校裡學習估計很難考上好的高中、大學了。其實在公辦學校,不管在外面雞血也好,還是在家裡自己輔導也罷,都脫離不了這個課外“加餐”,只是學習場所變化了,畢竟中國教育仍是中高考獨木橋。如果孩子就讀的是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因為這些學校本身的課程設置就配有強大的英語學習氛圍和藝術課程,很多時候都不需要和公辦生類似課程加餐了,此處不詳細展開!總之,父母教育方式之間的差距往往也是孩子學習之間的差距,畢竟和培訓補習相比,選擇一個適合孩子學校教育更加重要,然後加上家庭教育的支持,才能讓孩子學習和成長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