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儀徵周邊古蹟之徐集立祺學校

為撰寫揚州建委的“揚州歷史文化名城叢書”《揚州長江古鎮》之樸席篇,我於2018年2月24日用一整天的時間,跑了樸席集鎮周邊十個點,最後一站是徐家集的立祺學校。

徐家集位於樸席街道東北三公里,烏塔溝以東,解放前屬於儀徵,所以儀徵縣誌上有一些關於徐家集的內容,1994年版的《儀徵市志》人物誌中,還有在徐家集捐資辦學的樸席士紳孫立琪的小傳。

由於解放後徐集劃出儀徵,所以直到現在也沒有從樸席到徐集的直通汽車路,需要向北繞道328國道輔道,過烏塔溝後從徐集中心路向南,才能到達鎮區。

我把車停在路邊,下車問路邊下棋的老者,老者說,學校沒有了,招牌在個廠裡呢,你到北邊那個十字路口向西,再問。我在路口向西再走一段,請教路人,說招牌在前面那個廠裡的山牆上,我帶你去。我跟著他走進廠裡,在厂部的一棟二層小樓的山牆上,看到了那個“招牌”,其實是一方石額,上面有“立祺學校”四個隸書大字,由於石額嵌在山牆裡,位置很高,日期落款等都看不清楚,以我一米八的個子,舉手過頂拍照,帶回家慢慢研究。

【立祺學校石額】

老鄉還告訴我,立祺學校已經沒有了,原來的地方現在已經建了新鎮區。

【徐集新鎮區】

1994年版的《儀徵市志》人物誌,是這樣介紹孫立琪的:

孫立琪(1896-1972),儀徵樸席人,16歲到上海當學徒,後創辦孫立記電器製造廠。抗戰前在徐集、新集、瓜洲施醫、施藥、施棺,免費為窮人服務;又在烏塔溝渡口建待渡亭,在新集至樸席間一河上加木橋,方便行人。民國十六年(1927)捐2萬銀元,一部分在徐集辦立祺學校,一部分存入銀行,用於支付教職員薪金、辦公費和助學金。日軍侵儀後學校停辦,民國三十六年(1947)秋覆校。孫又捐田711畝給學校,田租收入作辦學經費,將四級完小擴展為六級完小。他自任校董,選聘良師任校長和教員,並給予優厚待遇。他還照顧家庭困難的教師,安排家屬就業,對貧苦學生則一律免交學費,有的帶免書本費,成績優異的發給獎學金。優秀學生允許跳級,縮短學習年限,減輕家長負擔。一學生學五言詩《白鴿》,控訴日軍侵略罪行,孫立祺十分讚賞,通知發給該生獎金20銀元。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孫要求人民政權接受立祺小學,自願將校舍、教具、學田無償獻給人民。四月,儀徵縣城解放後,縣政府正式接管了這所學校。解放後,孫立祺曾當選上海市靜安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得知我去徐集探訪立祺學校,網友“清風舞秀雲”給我提供信息:1988年10月儀徵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儀徵文史資料》第五輯,收錄了程文甫《孫立祺捐資辦學追記》一文,我看了一下,內容比較詳細:

孫立祺1937年出資兩萬銀元興辦立祺學校,當時大米只有7、8元一石,2萬銀元實屬巨資。基建和置辦桌椅教具共用了七千餘元,其餘存入中國銀行揚州分行,作為支付教職員薪水、購買辦公用品和賙濟貧苦學生的基金。

校址原為程姓木行,拆舊造新,春季破土,夏季竣工,校董會由儀揚名人和當地士紳組成,董事長是省立揚州中學語文教師、曾任江蘇省參議會副參議長的鮑貴藻(鮑勤士)先生,委員有孫立祺、揚州包翔仲(區長)、戴天球(律師)、瓜洲周滌生(士紳)、徐集卞渭濱、程劍秋、蔣幹臣、黎仲豪(士紳)、新集戴石清。抗戰勝利後又增聘趙栩翔(徐集人,上海民族工商業者)、步建中。校長由著名教育家、棲霞鄉師校長黃質夫推薦,棲霞鄉師附小主任孫恆泰(孫正東)出任,校名為“儀徵縣私立立祺學校”,時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的周佛海題寫了校名。

為何定名立祺學校而不叫立祺小學?是因為孫立祺準備今後擴展到中學。為何孫立祺只做校董?校董會當初是一直推薦孫立祺做校長的,孫說,自己識字不多,才不勝任。大家戲言,不當校長也要做校主,孫說,校主有居功之意,還是稱校董為好。

【儀徵文史資料第五輯書影】

文中校董黎仲豪,是網友“清風舞秀雲”的曾祖,徐集人,在徐集有黎和布店,在上海有錢莊。《儀徵文史資料》第十六輯刊有柳愛玲《濟民紳士黎仲豪》一文,有詳細介紹。

《揚州晚報》2014年3月曾發表過趙軍的《87年前一塊石額 “講述”立祺學校辦學往事》文章,主要介紹這塊石額由周佛海題寫、文革中當地人設法保護,也介紹了立祺學校和孫立祺的事蹟。

出於研讀史料的敏感,我發現這三篇文章中,立祺學校的成立時間不一致,1988年的《儀徵文史資料》說是1937年,1994年的《儀徵市志》和2014年的《揚州晚報》都說是民國十六年(1927),相差了十年,顯然,這兩種說法只能取其中一種。

由於手頭沒有孫立祺的其他史料,只能就船下篙分析。

第一,孫立祺出生在1896年,16歲到上海學徒,這時候應為1912年,到1927年時,他31歲,離家到上海打拼15年,這個年紀和經歷,與他辦學的雄厚資金實力不相稱。

第二,查2003年8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周佛海日記全編》,在前言部分有一段文字: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掀起了抗日反蔣浪潮,蔣介石採取以退為進策略,於十二月十五日宣佈下野。為了東山再起,在宣佈下野前的當天上午,在其主持的第四十九次國務會議決議,改組江蘇、浙江、江西及甘肅四省省政府,由其心腹顧祝同任江蘇省長。顧祝同接任後,於一九三二年一月四日,任命周佛海為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第三,石額由於位置太高,辨別不清,回家後對照片局部放大觀察,發現左右都有文字,左邊是“周佛海題”,其中“周佛海”三個字顯然被人剷除過,與“題”字的清晰度完全不同。右邊是“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其中“中華民國二”也顯然被人鏟過,字跡模糊,最關鍵的“二”字,確實看不清楚,但一般說來,如果是民國十六年,不會說成民國一十六年的,這個字只能是“二”。

【周佛海題】【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

結論是,立祺學校應該創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

從3月16日左右開始,頭條上傳照片總是失敗,不知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