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种蛋的孵化(二)——孵化机孵化鸽子注意事项

鸽子种蛋的孵化(二)——孵化机孵化鸽子注意事项

5. 胚胎发育

鸽胚胎发育需要17~18天,即鸽蛋的孵化需要18天。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完全脱离了母体,依靠种蛋内的营养物质和外界温度、湿度、空气等条件发育和生长。通过照蛋器可以观察孵化期间胚胎发育情况。

第1天:鸽蛋产下时,受精卵已发育达到囊胚期,生成的囊胚腔将细胞层与卵黄分离而显得明亮,称为‘‘明区”,胚胎周缘与卵黄粘连处,透明度差,形成暗区。原肠、原始消化道前消化道、神经沟、体节、体腔等分别形成,在胚盘边缘出现红点称“血岛”,俗称“血珠”。

第2天:心脏形成并跳动,羊膜生成头褶,侧褶,覆盖头部并包围胚体,卵黄囊血管区形状似樱桃,形成‘‘樱桃珠”。绒毛膜开始形成。

第3天:羊膜发育为二层,外层是体壁中胚层,内层是外胚层,而构成胚外体腔的脏壁中胚层则成为浆膜,在浆膜与羊膜之司形成浆羊膜腔,尿囊在此腔中伸展,胚胎被包围在浆羊膜腔中,其内积聚着从稀蛋白中分解液体,称“羊膜水”。

第4天:发育至第4天,性别已确定,胚体按头曲、颈曲、脊曲、尾曲形成“C”型体。神经系统中脊神经根形成、感觉器中眼、消化系统中前消化道、呼吸系统中肺及肺循环基本形应,此时以卵黄囊进行呼吸,之后由尿囊来维持呼吸。动、静脉,左右心室完全相通,卵黄囊血管密布形似蜘蛛网状。至此鸽胚发育已完成。

第5天:尿囊已逐步代替卵黄囊的呼吸作用,尿囊已达蛋壳膜内表面,卵黄囊血管分布占卵黄表面的1/2,此时卵黄由于蛋白水分渗入而重量加倍。喙原基出现,躯干部增大,翅膀可区分,主轴骨骼和肢骨骼的软骨已形成,此时为透明状态。小肠和大肠已见全貌,在胃后小肠第一弯曲部发育成为十二指肠。头部和增大躯干部2个小圆团在照蛋时明显,犹如双珠起浮。

第6天:喙前端出现小白点(卵齿),口腔鼻孔、肌胃形成,胚胎已显鸽类特征,尿囊液急增,卵黄囊血管呈放射形分支状,羊膜腔内充满羊水,此时胚胎悬浮在液态中,不易看清,半个蛋已布满血丝。

第7天:鸽胚的尺骨、肋骨、桡骨、胫骨、股骨开始钙化,肝、肺、胃明显,颈、背、四肢出现羽毛乳头。羊水由无色透明渐渐变为紫色。

第8天:喙角质化,软骨变骨质化,眼睑已达虹膜。胚胎的心、肝、胃、肠等发育良好,脚趾也已形成。

第9天:尿囊血管从胚胎正面向背面发展,已达锐端,尿囊绒毛膜血液循环已达高度血管化的结合膜。照蛋时,除气室外,整个蛋被血管布满,此时俗称合拢。合拢这天鸽胚最易判别特征。

第10天:鸽胚的喙尖、腿部角质化。身躯形成皮绒毛,胃、肠开始有功能,喙开始吞食蛋白,眼表皮合拢后可自由开闭,羊膜发出颤动使羊水振动加剧,保证胎儿各部分均匀发育。此时胚胎生命力最强,不会轻易死亡。

第11天:胚胎浆羊膜道完善。胚胎从此日后增重较快,筋骨发育较全,需求营养增多。

第12天:胚胎中胎儿变位,头部转向气室,脚趾紧靠头部,胎体纵轴与蛋纵轴平行,胚胎背部尿囊动脉血管发育加快,卵白吸收加快。

第13天:胎儿体内外器官和组织完全形成,翅、足部趾与趾的鳞片形成,胚胎也日趋长足。

第14天:从皮肤中衍生出的绒毛已布满全身。蛋白呈茶褐色,在蛋锐端分两部分:上部已经液化,下部浓稠。胎儿已成形长足.喙转向气室,二足紧贴头部。

第15天:躯干部增大,头部相对较小,头弯曲埋在右翼下,眼微睁。羊水、尿囊液减少,气室越来越大,胚胎发育全部完成。由于呼吸量大,胚胎处于2个呼吸系统交换过程中,一旦排气不足,极易造成后期死亡。

第16天:胎儿长成,喙已顶破内壳膜伸入气室,开始用肺呼吸。尿囊尚呈鲜红色,尿囊呼吸还需保留一段时间,尿囊动、静脉JF始枯萎,卵黄囊萎缩,卵黄全部吸收人腹腔。双足呈抱头状,以便在出壳时挣扎帮助出壳。发育后期已可见喙、翅膀闪动,隐约可闻呜叫声,俗称“音叫”或“闪毛”。

第17天:胎儿头部进入气室后数小时即开始啄壳,先啄气室顶壁,然后沿蛋的最大横径处逆时针方向不断的移伸,在啄壳2/3周长时,鸽雏用头顶,二足用力蹬挣,破壳而出。在这个啄壳过程中,使胎儿呼吸、血液循环和运动系统得到加强。在挣扎中扯断尿囊血管,促进脐部收口。此时绝大部分雏鸽已出壳。

第18天:雏鸽全部出壳完毕。在体内贮存极少卵黄供胎儿出壳初期利用。

6. 孵化条件

(1) 温度

鸽蛋最适孵化温度是38.3~38.8℃,出雏期间为37.8~38.3℃。高温和低温对孵化效果影响较大。在高温环境下孵化,能加速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期,但死亡率增加,雏鸽质量下降。如果孵化温度超过42℃,胚胎2~3小时死亡。低温下孵化,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同样死亡率增加。

(2) 相对湿度

孵化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55%~65%,出雏器湿度为60%~75%。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的多,蛋壳和胚胎粘连,有时胚胎不能在蛋里转身啄壳而憋死。即使出壳,乳鸽也表现干瘦。湿度过大也不好,尤其在孵化中期,湿度大妨碍羊水和尿囊液的挥发。出雏时会出现黏液包围雏鸡全身的现象,或破壳后啄开孔洞被黏液堵塞,胚胎死亡率增加。

(3) 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空气中这些气体的浓度对孵化率有明显的影响。空气中的含氧量以21%为胚胎发育的最佳浓度。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胚胎有害,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5%时对孵化率便有影响,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必须注意通气,通气量随胚龄的增加而增加。通气与温、湿度密切相关,通风良好,可保证正常的温、湿度,并有助于孵化后期胚胎的散热,可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

在孵化前期,孵化器进出气孔全部关闭;6胚龄时各打开1/3;15胚龄时打开1/2;12胚龄时,打开2/3;18胚龄后进出气孔全部打开。但孵化室温度须维持在20~25℃。如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时,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4) 翻蛋

正常入孵的蛋是钝端向上,因为胚胎的头部是在靠近气室的钝端发育。如果在整个孵化期中不变动蛋的位置,这样孵化率会很低。翻蛋的目的在于改变胚胎的方位,使各部位受热均匀,避免胚胎与蛋壳粘连,有助于胚胎的运动,以保证胎位正常。

一般每天翻蛋6~8次即可,生产中常采用每2小时翻蛋1次。第1周内的翻蛋尤为重要。常用的孵化器均取90。的翻蛋角度,即在水平位置前后各45度。如采用平面孵化,无翻蛋装置,可用人工将种蛋翻转。注意每次翻蛋必须翻够角度,才能保证孵化率。

鸽子种蛋的孵化(二)——孵化机孵化鸽子注意事项

鑫协鸽子孵化机

7. 孵化设备

(1) 孵化厂的设备

孵化厂设备的大小和数量受孵化厂的大小、孵化器的类型、孵化厂须完成的服务项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① 水处理设备

孵化厂用水需要进行分析,如果水的硬度较大,含泥沙较多,矿物质和泥沙会沉积于湿度控制器及喷嘴处。很快就使其无法运转。阀门也会因此而关闭不严并发生漏水。凶此,孵化厂用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和安装过滤器。

② 种蛋运输设备

为了尽量减少蛋箱、蛋盘和雏鸽运输等在厂内的搬运,提高工作效率,孵化厂经常使用各种类型的小车以便于搬运,常用的有四轮车、半升降车、集蛋盘、输送机等。

(2) 种蛋分级和洗蛋设备

种蛋按大小分级进行孵化可以提高孵化效果,大型孵化厂种蛋在人孵前都必须按大小进行分级。

孵化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经常使用真空吸蛋器、移蛋器、种蛋分级器、种蛋清洗机等设备。

(3) 孵化器

孵化器的质量,要求温差小、控温和控湿精确、孵化效果好、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管理、故障少、便于维修和服务质量好。孵化器的类型大致分平面孵化器和立体孵化器两大类,立体孵化器分为箱式和巷道式。现在采用最多的是立体孵化器。

箱式立体孵化器分入孵器和出雏器,适用于每年多批次孵化的孵化厂。一般中小型孵化厂使用箱式立体孵化器,也有较大规模的孵化厂采用这种孵化器。

巷道式孵化器专为大型孵化厂而设计,尤其孵化商品肉鸽雏的孵化厂孵化量大,使用巷道式孵化器可以节省设备和能源。巷道式孵化器分人孵器和出雏器,两机分别放置在孵化室和出雏室。

另外孵化厂还需配备清洗机、雌雄鉴别台、照蛋器、疫苗注射器等设备。

8. 入孵前种蛋的预温处理

入孵之前应先将种蛋由冷的贮存室移至22~25℃的室内预热6~12小时,可以除去蛋表面的冷凝水,使孵化器升温快,可提高孵化率。

9. 孵化管理技术

(1) 孵化前的准备

① 消毒

为了保证乳鸽不受疾病感染,孵化室的地面、墙壁、天棚均应彻底消毒。孵化器内清洗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也可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或擦拭。蛋盘和出雏盘往往粘连蛋壳或粪便,应彻底浸泡清洗,然后用消毒液消毒。入孵前对种蛋进行熏蒸消毒。

② 设备检修

为避免孵化中途发生事故,孵化前应做好孵化器的检修工作。电热、风扇、电动机的效力,孵化器的严密程度,温、湿度,通风和蛋等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度计的准确性等均需检修或校正。

(2) 孵化期的操作管理技术

① 入孵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即可码盘孵化。码盘就是将种蛋码放到孵化盘上。人孵的方法依孵化器的规格而异,尽量整进整出。现在多采用推车式孵化器,种蛋码好后直接整车推进孵化器中。

② 孵化器的管理

立体孵化器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较简单。主要需注意温度的变化,观察控制系统的灵敏程度,遇有失灵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非自动控湿的孵化器,每天要定时往水盘加温水。湿度计的纱布在水中容易因钙盐作用而变硬或沾染灰尘和绒毛,影响水分的蒸发,必须保持清洁,要经常清洗或更换。要经常留意机件的运转情况,如电动机是否发热,机内有无异常的声响等。孵化器和孵化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也应经常记录、观察。

③ 晾蛋

孵化后期胚胎散热较快,热量不易散发会使孵化器内温度升高,这时就需要将种蛋从孵化器移出或打开孵化器门,使种蛋降温。鸽蛋孵化一般不需要晾蛋,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孵化器有降温系统,更不需要晾蛋。

④ 照蛋

孵化期内一般照蛋3次,目的是及时验出无精蛋和死精蛋,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鸽蛋每批孵化5天后,就要进行第一次照蛋,其目的是把无精蛋和死胚蛋及时取出。鸽蛋孵至10天时进行第2次照蛋,孵化至16天时,进行第3次照蛋,及时将死胚蛋取走,以免臭蛋影响孵化效果。孵化至17~18天,雏鸽开始出壳。

⑤ 移盘

在孵化第17天或1%种蛋轻微啄壳时进行移盘,将入孵器蛋架上的蛋移入出雏器的出雏盘中,此后停止转蛋。移盘也称移蛋或落盘。移盘时可进行照蛋,以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移盘以后,出雏器的温度应调低到37.8℃左右,相对湿度调高到75%左右。

⑥ 出雏

胚胎发育正常时,移盘当时就有破壳的,17天就开始出雏。此时应关闭出雏机内的照明灯,以免雏鸡骚动影响出雏。出雏期间视出壳情况,拣出一次空蛋壳和绒毛已干的雏鸽,以利继续出雏,但不可经常打开机门。出雏期如气候干燥,孵化室地面应经常洒水,以利保持机内足够的湿度。出雏结束以后,应抽出水盘和出雏盘,清理孵化器的底部,出雏盘、水盘要彻底清洗、消毒和晒干,准备下次出雏用。

拣出的雏鸽经雌雄鉴别和注射马立克疫苗后放在分隔的雏鸽盒内。然后置于22~25℃的暗室中,使雏鸽充分休息,准备接运或人工哺乳。

⑦ 孵化记录

每次孵化应将入孵日期、品种、蛋数、种蛋来源、照蛋情况、孵化结果、孵化期内的温度变化等记录下来,以便统计孵化成绩或做总结工作时参考。孵化厂可根据需要按照上述项目需要自行编制记录表格。此外,应编制孵化日程表,以利工作。

鸽子种蛋的孵化(二)——孵化机孵化鸽子注意事项

鑫协鸽子孵化设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