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4個地市處於碘缺乏地區,普通人每天仍需吃5克加碘鹽

5月15日是我國第25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主題是“‘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而每年5月25日所在的這個周,還是全球範圍內的甲狀腺健康知識宣傳活周。碘攝入量的多少和甲狀腺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現在市面上的鹽絕大多數為加碘鹽,相比於過去,現在的我們還缺碘麼?是否存在碘過量的問題?

山東14個地市處於碘缺乏地區,普通人每天仍需吃5克加碘鹽

每天5克加碘鹽仍是普通人的必需品

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和食用碘鹽沒關係

近年來,人群甲狀腺疾病呈上升趨勢,特別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是不是食用加碘鹽過量導致的?曾慶東表示,“尚無證據表明食鹽加碘與甲狀腺癌高發的現象有關聯,並且根據今年最新的全國甲狀腺論壇上所公開的數據證明,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增加目前不能歸咎於碘攝入量增加,反而碘攝入量增加是甲狀腺結節的保護因素。”

“甲亢、甲減都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並不是吃食用鹽導致的,很多人對這個都有誤解。”曾慶東介紹,導致甲減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損傷、甲狀腺手術切除、放射性碘破壞、外照射、碘缺乏或碘過量等;甲亢患者是甲狀腺自主功能亢進,合成和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而至於甲狀腺癌,X射線的傷害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迄今為止,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碘攝入過量與甲狀腺癌發病風險的增加有關。“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疾病其實都屬於‘個人’體質和免疫的問題,不能錯怪加碘鹽。”曾慶東解釋。

碘攝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如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碘缺乏還會導致孕婦流產、早產,胎兒 先天畸形等。那碘過量有什麼危害嗎?

“常見的碘過量分為水源性、食源性和藥物性,其中,食源性過量是醃製海帶的鹽及食用這種海帶鹽醃製的鹹菜所致,目前不需要過分擔心食用碘鹽導致碘過量。”蔣玲解釋,雖然長期碘攝入過量會導致甲狀腺炎症進而誘發甲減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但甲狀腺自身具有調節機制,一定時間內的碘攝入過量,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甲狀腺功能紊亂。據瞭解,如果一週控制海產品在三次左右,鹽的攝入控制每天控制在5克之內,那麼基本不用擔心碘超標的問題。

查尿碘不太準,看甲狀腺功能查“甲功”最靠譜

人體碘含量多少合適呢?WHO推薦兒童尿碘中位數100-200μg/L為碘營養適宜指標,孕婦150-250μg/L為碘營養適宜指標。濟南市兒童尿碘中位數為193.10μg/L左右,為碘營養適宜狀態。而孕婦尿碘中位數為154.90μg/L左右,處於碘營養適宜狀態下緣,這部分人群應重視碘營養水平。

“相比尿碘檢查來說,定期做B超和甲狀腺功能檢查更準確也更有價值。”蔣玲介紹,甲狀腺的B超檢查是形態學的檢查,可以分辨出是否存在腫瘤,並且可以判斷出大多數的腫瘤良惡性,而需要抽血做化驗的甲狀腺功能檢查是對甲狀腺的運行機制進行檢查,查看甲狀腺是否運行正常,只要甲狀腺功能正常,也就不必在意碘的問題,畢竟碘只是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一小個方面。

此外,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於甲狀腺篩查,並和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檢查出甲狀腺結節不需要驚慌,絕大多數的結節是良性的,惡性僅佔10%-15%左右,並且只要早發現早切除,術後的恢復效果非常好。”曾慶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