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據傳,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東征西伐期間,掌管伙食的官員,為了縮短成吉思汗的吃飯時間,以便讓他稍事休息,並未徵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經常吃的烤全羊,改為切塊燒烤了。當時,成吉思汗戰事繁忙,並沒有留意這些事。而侍從卻天天給他端一盤烤羊腿讓他吃。由於烤羊腿肉質酥香、焦脆、不羶不膩,他非常愛吃。以後,他每天必食,逢人還對烤羊腿讚賞一番。從此,牧民們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隨著時間的流逝,居住在城市裡的廚師,吸取民間烤羊腿的精華,實行科學烹調,它就逐步成為當今賓館、飯店的名餚。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烤羊腿菜形美觀,顏色褐紅,肉質酥爛,味道香醇,色美肉嫩,濃香外溢,佐酒下飯,老少皆宜,實乃草原美餚之一。“烤羊腿”是蒙族名菜,流傳廣遠,西北各地,皆有製作。此菜以羊腿為主料,經醃製再加調料烘烤而成。成菜羊腿形整,顏色紅潤,酥爛醇香,滋味鮮美,回味悠長。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羊肉在北方地區是人們冬令時節餐桌上常見的食品,每年大約7個月的時間人們經常食用。俗話講:“美食要配美器,藥療不如食療”,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溫熱對人體而言就是溫補,比如冬季老年人比較怕冷,適時的吃些羊肉就會感到暖和,這一點在張瓊之的《傷寒論》裡及唐朝的《千金書》中都有記載,可見羊肉是人們冬令進補的最佳食品。羊天性耐寒,在我國主要產於較寒冷的高原地區,如:青海、西藏、內蒙古地區,其中又以內蒙古地區羊的品種為最佳。內蒙古地區晝夜溫差較大;水草茂盛,特別適合羊的生長。這裡的人們多是遊牧民族,生活不穩定,但個個體態強悍,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裡仍能策馬揚鞭,放牧牛羊,其身體的強壯及耐寒性與常年吃羊肉的飲食結構是分不開的。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同樣,在我國南方地區,羊肉也將會有廣大的市場,只是南方羊少,人們對羊肉的特點不瞭解,對羊肉獨有的羶味一開始不能適應,且當地的穆斯林的人數比北方少,食用羊肉的人不是很多,如單論氣候與地理條件,在南方食用羊肉更應該有必要性。我國南方屬亞熱帶氣候,尤其是長江、 珠江流域一年四季多雨少風、潮溼,到了冬季更是陰冷難耐,受地區格局的影響,冬季居民又沒有取暖設備,人在屋裡從心裡感覺到往外冷,使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特別是一些北方去的人更是不適應。在這種氣候下,時間久了人容易患上風溼病、脊椎病、中樞神經等疾病,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影響人的壽命,所以在南方廣大地區,不論是冬季、夏季,人們適時的多吃羊肉可以去溼氣、避寒冷、暖心胃,是有百利無一害的。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羊肉肉質細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羊的脂肪溶點為47度,因人的體溫為37度,就是吃了也不會被身體吸收,不會發胖。羊肉肉質細嫩,容易被消化,多吃羊肉只能提高身體素質,提高抗疾病能力。而不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現在人們常說:“要想長壽、常吃羊肉”。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羊肉特羶味較大,夏秋季節氣候熱燥,不宜吃羊肉。羊肉屬大熱之品,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還有發熱期間都不宜食用。暑熱天或發熱病人慎食之;水腫、骨蒸、瘧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熱性病症者禁食。紅酒和羊肉是禁忌一起食用的食用後會產生化學反應。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製作方法

原料

羊後腿1只 芹菜200克 番茄醬1000克 番茄250克 精鹽30克 花椒水1000克 桂皮5克 八角10克 草果2個 姜20克 蔥頭500克 羊肉湯500克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製作步驟

1.將羊腿沖洗乾淨,用鐵釺子均勻地遍戳小孔,置容器裡,加精鹽、花椒水醃4~6 小時。

2.烤盤內加桂皮、八角、草果、姜、番茄醬和羊湯,再放入醃過的羊腿,在羊腿上放蔥頭、番茄、芹菜。待烤箱升溫至180~200℃左右,將烤盤推進烤箱內,每小時翻動一次,約3~4 小時,湯汁烤乾,羊腿爛熟,取出裝盤,以香菜點綴即成。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工藝關鍵

每小時翻動一次,將烤盤裡湯汁澆在羊肉上,反覆3~4 次,不但入味,且色澤油潤。

要想長壽、常吃羊肉:肉質細嫩、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

風味特點

“烤羊腿”是蒙族名菜,流傳廣遠,西北各地,皆有製作。此菜以羊腿為主料,經醃製再加調料烘烤而成。成菜羊腿形整,顏色紅潤,酥爛醇香,滋味鮮美,回味悠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