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太慢的充電樁行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盤點2017

1月1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舉辦的“2017年度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推廣應用情況信息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充電設備行業2017年的成績單也隨之公佈。

盈利太慢的充電樁行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盤點2017

年終成績單

據充電聯盟信息和認證部主任劉鍇介紹,截至2017年,據測算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72.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保有量約80.1萬輛。

全國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聯盟內成員單位上報)保有量213903個,其中交流充電基礎設施86469個、直流充電基礎設施61375個、交直流一體充電基礎設施66059個。

2017年,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約6054個,2017年12月同比增長51.4%,全國隨車配建私人類充電基礎設施約231820個,新能源汽車車樁比約為3.8:1,純電動乘用車車樁比約為1.8:1。

全國各省、區、市的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前十的分別為:北京30363個、廣東29262個、上海26314個、江蘇22075個、山東17557個、安徽9909個、河北9875個、浙江9866個、天津9788個、湖北6214個。

2016年7月,隨著國家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發改能源〔2016〕1611號》,私人購買純電動小客車隨車配建充電樁的配建率由2016年7月的77%上升到2017年12月的88%。

盈利太慢的充電樁行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盤點2017

2017年與早前的計劃相對比,充電站的建設成果更加明顯。而與目前顯著成果密不可分的是,國家和地方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

年度行業大事件

1能源局下發通知,明確公共機構充電樁建設比例

2017年3月,國家能源局、國資委、國管局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單位內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通知》明確,到2020年,公共機構新建和既有停車場要規劃建設配備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比例不低於10%;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在京公共機構比例不低於30%;在京中央企業比例力爭不低於30%。

該《通知》鼓勵其他社會企業參照以上標準開展內部充電設施建設。各單位在既有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的,無需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2充電樁企業自發報告,行業面臨問題多

2017年5月11日,由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編制的《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度報告(2016-2017)》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2017年,在國家能源局主導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繼續加快,同時擴大有效投資,將小區和單位作為重點對象,繼續優化公共充電樁佈局。

《報告》還指出,充電設施行業面臨著諸多問題,2017年將著力解決行業關鍵共性問題。

  • 充電設施建設方面:1、充電站建設用地問題;2、建樁/站立項、報批流程長;3、接電產權分界點、接電難、接電成本高;4、居民小區建樁問題。

  • 充電設施運營方面:1、停車場燃油車佔位;2、補貼、鼓勵政策落實;3、車樁接口、通訊、支付互聯互通;4、設施利用率低;5、充電安全和信息安全。

  • 行業自律方面:1、行業監管體系不健全(准入、過程管控);2、行業自律體系不健全。

針對充電基礎設施佈局、運營模式,以及充電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等行業問題,充電聯盟已啟動《充電基礎設施合理佈局及可持續模式研究》和《充電技術體系和充電設施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兩個課題研究,將系統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

330多省市出臺補貼政策:下調整車補貼,上調充電樁補貼

例如:2017年8月,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形成全市平原地區平均服務半徑小於5公里的充電網絡。到2020年實現城市核心區、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及北京新機場等重點區域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小於0.9公里。

深圳財委和深圳發改委9月8日印發《深圳市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汽車補貼大幅下調,與此同時,充電樁的補貼比去年高一倍。除了深圳,包括北京、唐山、貴陽、廈門、石家莊等30多個省市,都在政策中明確了對充電樁的補貼額。而根據國家政策,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而到2020年,個人購純電動車補貼將完全取消。

2017年6月,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發布《關於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認定條件的通知》,通知指出,充換電設施應具有一定的規模,充換電設施用電設備裝接容量不小於350kW,至少配建3臺以上直流充電樁(單機功率不低於30kW)。此外,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經營場地系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服務專用場地,主要為電動汽車充換電提供服務,不提供專門的停車服務。

2017年9月,貴州省印發的《貴州省支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明確,貴州省將加快推進充電設施上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依託省重要城際及跨省骨幹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位建設43個快充站,並預留擴建條件。

盈利太慢的充電樁行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盤點2017

行業現狀解讀

充電樁市場的日益壯大,巨大的市場潛力,從而導致了大批企業蜂擁而至,除了電網公司、車企等,還有電源企業、供電企業和電力設備製造商,有互聯網企業,有汽車生產企業,不一而足。

劉鍇指出,國內相對規模化運營商(運營公共類充電設施數量>1000個)數量13家,其中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排名前四的運營商分別為:特來電97559個(自建+託管)、國網公司42304個、星星充電28521個、中國普天14660個,前四大運營商的保有量總和佔全國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的86%。

在佈局上,國家電網計劃到2020年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2萬個,充電站1萬個,建成覆蓋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區主要城市的公共充電網絡。而南方電網則計劃到2020年底,將建設集中式充電站674座,公共分散式充電樁2.5萬個。

特來電則側重於公共場站的建設,資料顯示,目前特來電通過與各地政府和產業鏈企業合資等形式,成立了83家子公司,建站場所集中在政府機關、交通樞紐、大型企業、科技園區、商業綜合體等停車場。星星充電則選擇私人樁作為主打領域。

目前來看,還沒有哪家運營商敢說自己已經全面盈利,大部分的充電樁運營商是虧損的。雖然業內專家曾表示,汽車充電行業在未來一兩年內將出現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但在此之前,充電費和服務費依然是運營商的主要盈利點,車主充一度電運營企業就會收穫一度電的差價和服務費。

例如特來電日充電量達190萬度,星星充電日充電量70萬度,假如每度電收取0.5元服務費,特來電一天收入95萬,星星充電收入35萬,再加上後期落地的補貼,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運營成本。

乍看特來電日收入較多,但運營9萬多個充電樁,再加上已投建並未上線運營的一共19萬個樁,作為行業龍頭也僅僅走到了盈利拐點,並未實現大規模盈利,這也是今年特來電顯著放緩建樁速度的原因之一。雖然公共充電樁市場需要規模支撐,才能達到平衡點,但長期投入而缺乏盈利,對於民營企業來說,並非一件樂觀的事。

盈利太慢的充電樁行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盤點2017

市場前景預測

為了促進產業發展,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草案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國內充換電站數量達到1.2萬個,充電樁達到450萬個。顯而易見,目前國內充電設備建設數量與這一目標仍有較大的差距。

盈利太慢的充電樁行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盤點2017

按照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5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約87.2億元;2016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約140.8億元。而按照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計算,2017年我國直流充電樁的市場約為220億元,交流充電樁的市場約為24億元,整個充電樁市場約為244億元。

如果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規劃,一旦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產銷量累計超過500萬輛,那麼屆時充電樁的市場將會超過1840億元(計算方式以國家電網充電樁招標價格,直流充電樁10萬元/個、交流充電樁1.8萬元/個來估算)。

顯而易見,充電設備行業的前景相當廣闊,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市場價值都足以讓眾多企業爭先加入。但這一行業又是一個重資產、回報慢的行業,如何在這一行業立足,乃至建立一個健康的盈利模式,成為了這些企業必須儘快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