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

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

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

2018年气象科技周 5月19日至5月26日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气象行业、了解气象知识的需求,台州气象部门在本次活动周为大家呈上“气象谚语”系列科普大餐,邀您品尝。学谚语、识天气,快来更新一下知识储备吧~

俗话说得好的“气象谚语”

民间“天气晴雨表”气象谚语是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长期观察物候和天象总结出来的俗语。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气象谚语真的有用,说起来很顺口,便于记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准确性,给生产、生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

说了这么多,来点有用的!

梅雨谚语

1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

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2

腊月里多雪,水黄梅

“腊月里多雪,水黄梅”,这句谚语说的是农历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同理还有“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如果冬季雨水多,则梅雨也偏多;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转换,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的“反面”转化。

3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扯断黄牛脚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扯断黄牛脚”,这是民间用来判断梅雨之后天气的谚语,如果入梅前下雨,则接下来的四十五天基本上都下雨,难得见太阳;如果入梅后下雨,则接下来将面临干旱少雨的天气,为播种让黄牛拉水车抽水,干旱时间长把牛给累着了。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入梅第一天下不下雨,和接下来整个梅雨期的梅雨表现没有必然的联系。

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

当然

气象谚语不是万能的

它也有局限性!

看天经验仅适合于当地或本地区

一个地方的看天经验,视野局限在头顶上的一块天地,看不出天气系统的移动,更不能了解天气演变的物理过程,故而只用天气谚语是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和判断的。

但是,熟识了气象谚语,再结合现代的科学的天气气象预报,就能够更好的顺应自然界四时不同季节气候变化。

气象谚语大放送之“梅雨谚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