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在書法探索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書法最重要的方面應該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我們看歷史上的大家,他們在追求書法的道路上,字形、章法等都在發生著一些變化,但貫穿其始終的一點,是他們對於傳統精神的認可與解讀,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他自己對於書法相的理解和表達。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楊濤

而對於書法章法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探討“秩序”的生成原理,終極指向就是黑白陰陽的均衡,儘管不同書體、風貌所側重的方面不同,然動靜、輕重、黑白、大小、長短、疾遲、奇正、遠近、濃淡、疏密等概念都與之密切相關。

我所理解的書法章法生成原理,正是需要找到一個比擬點,付之於數據化,變抽象為具象,憑藉自身最為直觀的感受。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陳陶·隴西行

相通於創作主體“喜、怒、哀、樂”的情緒,當然我們微妙的情感波動遠不是這四種所能詳盡的,這些細微的情感板塊運用到章法構建上,即它們所各自指向的溫度,應該時時對應和滿足我們內在的需求,從而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安頓,章法歸根到底是秩序“均衡”的問題,滿足需求、安頓情感就是解決“均衡”的最好途徑。

不同於西方遊牧文明以征服自然為特徵,中華傳統精神以農耕文化為根源,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我們遵循規律。傳統書法的章法較之西方繪畫的構圖,尤其是現代主義以來的形式探索,是十分有序(時序觀念)和內斂的(人倫觀念)。因此,顛覆性的、強烈的視覺經驗與之無關,它更加強調和注重章法上的時序觀念。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中嶽西天聯

儘管傳統章法千變萬化,不同類型之間彼此穿插,界限模糊不清,然舍小取大,基於上文陳述所對應的溫度板塊,從個體風貌及具體作品出發,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臨風承露聯

一、持續型

就書家的整體風貌而言,也符合具體作品的章法特徵判定。基於傳統書法章法變幻多源自筆法(快慢、粗細、大小)、字法(疏密、方圓、奇正)變化的考察,持續型章法是個開放性概念,是某種類型的綜括,可以無盡細化下去。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風雲花鳥聯

二、分明型

就具體作品章法特徵而言,通常數十字左右,板塊清晰。枯溼濃淡,四時俱現,溫差驟變,跌宕起伏。立軸常用之法。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晁衝之臨江仙

三、漸進型

就具體作品章法特徵而言,通常百十字以上,往來反覆,迴腸蕩氣,纏綿悱惻,如泣如訴,極盡人情冷暖之變。手卷常用之法。

1、傳統文化精神束縛了我們對板塊兩極的探索。一是兩極各自的最大限度研究,二是兩極互動對比研究,三是兩極參與其它板塊的綜合研究,其目的加強節奏的縱深,獲取視覺最強烈的衝擊效果。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周邦彥 大酺·對宿煙收

2、傳統章法遵循時序的節奏,約定俗成的起伏次序可否打亂重組,顛覆既有的陳式陳規,讓人適時而發的情緒主導其間。雖然這種探索在前人章法中已現端倪,且多為終生坎坷的極端人士所為,如起手入筆極重或極枯,節奏的高潮開篇即現,忽略字法的規則,無視行間的存在等,他們顛倒時序,語無倫次,與人生無益,然在藝術上,應另當別論,尤其對於章法的探討,不失為一種可能。

3、發掘、拓展工具材料的功能。如滲透性紙張,清人以來才得以大規模使用,然他們的著眼點全在字法,對紙性的研究尚未深入展開,因此濃淡枯溼的極限探索有待深入;還有如何在無損毛筆功能的前提下,擴大其根部作用,讓其表現力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再有如何讓印章的表現力從其微弱印信言志的點綴轉換為綜合功能而成為章法構成的一部分等等。

楊濤:守住本心,萬不可丟掉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走尋

楊基·登岳陽樓望君山

我們對於書法的研究和學習,可用的字帖可能有千萬種,有林林總總的字體和造型,這些材料都屬於書法相的範疇,我們沒有力量和精力把每一個小的方面都研究的透徹,但當我們守住了真正的本心,守住了對於傳統文化精髓的把握,必然會相由心生,從內心生髮出來不同之相,這是書法追求道路上的大要。我們進行書法研究和學習,也萬不可僅學其表象而丟掉了書法背後最為深厚的東西。

————

楊濤簡介:

安徽宣城人。書法家、篆刻家,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委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十、十一屆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社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