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5月24日晚,賭王四房兒子何猷君在微博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忙於工作的何猷君有一段時間沒有回香港,他不知道家裡發生了這件大事,當他知道郭姨出事之後,便拋下工作立即返回香港看望對方。

見到郭姨沒事,他才放下心頭大石,同時也“責怪”郭姨沒有立即通知他,但郭姨卻說出讓何猷君當場痛哭的一句話。

何猷君與郭姨之間,已經不再是普通的主僕之情,就像電影《桃姐》描述的那樣,他們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子”。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生在賭王家,沒有任何一個小孩能夠得到父親的長期陪伴,賭王忙於工作,他還要關照四頭家,每天每個小孩不知道能否分到他的幾分鐘……

何猷君的媽媽是賭王四太太梁安琪,她是賭王幾位太太裡面最熱愛做生意的一位,她本身就是一名女強人,所以她陪伴兩子一女的時間也不比賭王多。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何猷君說,小時候家裡的幾位保姆幾乎擔任了媽媽的角色,將他養育成人,在多年的相處過程中,他早已將這些保姆當做“媽媽”,而根據賭王家過往的經驗,這些保姆可以一直住在何家,直到百年歸老。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除了何猷君之外,賭王二房的長女何超瓊也對從小陪伴自己的保姆十分孝順。

何超瓊的媽媽是賭王二太太藍瓊纓,在何超瓊的成長過程中,二太太扮演的是嚴母的角色,而保姆晶姐(也有說是貞姐)則是慈母角色。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何超瓊小時候,媽媽經常要陪伴爸爸出外應酬,每當此時,保姆晶姐就會負責帶著她,包括何超瓊的幾個妹妹都由晶姐一手帶大,所以她們都將晶姐當成家中長輩一樣尊敬。

何超瓊曾在訪問中講過晶姐的故事,“她有自己的故事,出生在封建年代,結婚生了孩子,但後來成了寡婦,結果要做傭人養大她的兒子和孫子。她經歷了香港的幾度變遷,為了生活,她犧牲了許多,為了照顧我們,她沒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只能用掙來的錢供養他們,聽她講起這些事情,我才明白自己有多幸福。”

後來,晶姐年老退休,離開了何家,但何超瓊還是堅持每週去看望她,有時候甚至一個星期去三四次。

晶姐在世的時候,港媒拍到過很多她與何超瓊的合照,每次超瓊都像女兒一樣細心照顧晶姐,令人動容。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相信,何猷君對郭姨的感情,就像何超瓊對晶姐一樣,已經融入了血液裡面,超越了普通的主僕關係。

其實,賭王家族聘請的這種保姆,是以前大戶人家所請的“媽姐”,跟現在的傭人有一定區別。

自港府1920年代禁止“妹仔”人口買賣後,大戶人家就流行請“媽姐”長住家中,打理家務及照顧少主等,賭王何鴻燊家族等名門望族的子孫都由媽姐帶大。

有些家庭對待媽姐如至親,在她們失去工作能力後仍讓她們留住家中。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香港的媽姐起源於1920年代,風行於1930年代,開始時主要由外籍家庭聘請華人女工當傭人,其後名門望族爭相仿效,所以媽姐又稱“打住家工”或“打工媽”。

當時大戶人家多是一間大屋住幾房人,有的甚至請超過10名媽姐打理家務,分工精細,有人負責做飯,有人洗燙衣服,若一個人負責所有工作的就叫“一腳踢”,最高級的是陪伴主人出入、逛街的“近身”。

這種“媽姐”文化發展到今天,形式上有了一定的變化。

以往的媽姐多“梳起不嫁”,沒有家人,就往往把少主當成兒女看待,現在的保姆都有自己的家庭,照顧少主只是她們的一份工作,但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保姆多年的養育之恩,並非“工作”二字就能夠概括的。

賭王兒子何猷君因保姆遭遇車禍痛哭,他與何超瓊一樣待保姆如親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